在傳統(tǒng)的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在于文本講解,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理解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也很難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展開學習。但是將趣味教學法融入到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讓閱讀教學更加豐富多樣,生動形象,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帶著興趣去閱讀,深入了解文本中的知識點,體會文本中的情感,進而提升語文閱讀的智育、美育和德育作用。
趣味教學法是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進行教學,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思想、情感直接影響教學的質(zhì)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思想、情感和價值的提升,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
趣味教學法的出發(fā)點是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定要先了解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邏輯思維能力較弱,一般喜歡新奇好玩的事物,那么他們在語文閱讀中也偏向于故事性強、人物生動形象的文章??紤]到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選擇趣味性強的文章或者在閱讀教學前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閱讀語境。
如在《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篇文章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入進去,幫助學生想象有趣的情境,喜洋洋和灰太狼一起去桂林旅游去了,它們能看到什么景色呢?因為學生們十分喜歡動畫片,瞬間就會被帶入到想象的氛圍中,對文本產(chǎn)生無限的好奇心,也會帶著探究的欲望去閱讀,從而讀得更加深入、細致。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從泛讀到精讀,解決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發(fā)掘文本中的人文內(nèi)涵和思想情感,從閱讀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當學生開始帶著興趣閱讀時,教師要把握時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如在《爬山虎的腳》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閱讀前和閱讀中分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你在生活中見過爬山虎嗎?”“爬山虎這個名字有什么代表含義嗎?”“爬山虎的腳真的是它的‘腳’嗎?”“為什么人們稱它為爬山虎的‘腳’而不是爬山虎的‘手’”?這些問題從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學生在閱讀之前會隨著這些問題展開思考,進而帶著針對性和目的性展開閱讀,并且努力從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而在閱讀中學生也會仔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當然,趣味教學法也可以和小組合作、案例分析、多媒體教學等其他教學輔助手段結(jié)合起來,如讓學生分成小組,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在閱讀前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音頻、視頻,幫助學生將直觀的文字轉(zhuǎn)化為具體的畫面,從而看到、感受到文本的語言美、藝術(shù)美和形象美。如《美麗的西沙群島》閱讀教學中,筆者為學生播放南洋的自然環(huán)境介紹片段,讓學生切身實際地看到西沙群島中美麗的自然風景,看到大海、海島、海浪、海鳥,并通過自然風景片的視頻看到海底的魚群、貝殼、珊瑚等。當學生看到幾乎透明的海水時不時發(fā)出驚嘆:“真是太美了!”“好多小魚啊!”“海水像一個藍寶石!”
等學生看完后,筆者會讓學生發(fā)表觀看視頻后的感想和理解,然后讓學生去閱讀文本,找出和視頻內(nèi)容相同、相似的景物描寫,并且說出作者的景物描寫好在什么地方。觀看視頻之后,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美有了大致的認知,會根據(jù)視頻內(nèi)容逐字逐句地認真閱讀,并根據(jù)筆者要求劃出景物描寫的句子。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通過美的欣賞和解析更加熱愛國家國土、熱愛自然風光,對本文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在閱讀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控力較弱,精力不夠集中,往往閱讀到一半就容易被其他事物轉(zhuǎn)移注意力,閱讀的時候囫圇吞棗,模棱兩可,讀完一篇文章一問三不知。為解決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結(jié)合游戲教學法展開閱讀教學,讓學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將文本內(nèi)容以對話、話劇的形式進行改編和創(chuàng)作,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玩心大,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會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想象成真正的角色,通過表演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和心理,也就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如在《晏子使楚》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楚王和晏子,讓他們學習戰(zhàn)國時的貴族禮儀,將使楚的過程完整細致地表現(xiàn)出來,學生不僅能通過表演熟悉文本中的語句、段落和句意,更能通過角色帶入感受晏子和楚王的立場、情感和主張,并能對這篇文章背后的歷史背景、文化內(nèi)涵有大致了解,這不僅是對文本的閱讀,更是對文本的深層次詮釋。
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能起到拓寬小學生視野,豐富小學生知識積累,提升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作用,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積極意義。趣味教學法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能引導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根據(jù)興趣、愛好開展閱讀教學,并對語文閱讀進行思考和探究,在閱讀活動中收獲知識,積累經(jīng)驗,提高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積極應用趣味教學法,讓學生在快樂、豐富、有趣的情境、游戲和問題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知識,拓展視野,激發(fā)思維,提升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獲得高效、高質(zhì)的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