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彪 ,張海波 ,崔雪亮 ,李國強
(1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浙江 舟山 316021;2 浙江海洋大學船舶與機電工程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
中國漁船數量眾多,但其產業(yè)邊緣化、行業(yè)科技力量不足,導致其科研水平遠遠落后于一般商船[1-3]。錨系泊設備作為漁船重要的機械設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響漁船的生產作業(yè)安全[4-5]。目前,對散貨船、油船等諸多船型錨系泊支撐結構的強度分析已較為成熟[6-14],為漁船的錨系泊結構強度計算提供了依據。而漁船的甲板主要用于調整網具和整理魚獲[15],可用于錨系泊的空間較小,致使錨系泊系統也有別于一般商船。同時,隨著近海漁業(yè)資源的枯竭[16-18],漁船作業(yè)海域逐步外涉,桁桿拖網的規(guī)格、沉浮力及鋼索的配置不斷增大[19],船型錨系泊時受到的風、浪、流等載荷亦不斷增大[20],其支撐結構強度需滿足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針對漁船錨系泊的特點,對其支撐結構的強度進行計算與研究,為漁船錨系泊系統的設計提供參考。
本研究以近海某桁拖漁船為例,該船總長38 m,型寬5.80 m,型深3.20 m,利用MSC.PATRAN軟件建立其首、尾錨系泊支撐結構模型,參照《鋼質海船入級規(guī)范》(以下簡稱入級規(guī)范[21])和《鋼質海洋漁船建造規(guī)范》(以下簡稱建造規(guī)范[22]),并結合桁拖漁船的實際作業(yè)情況,對錨系泊支撐結構的強度進行計算,分析不同系泊角度對結構強度的影響,以便能夠為漁船設計和實際錨系泊作業(yè)提供參考。
漁船甲板的可利用空間有限,其系泊帶纜樁一般設置在舷墻上,并與主甲板牢固焊接,且不設置導纜滾輪及導纜孔,全船首、中、尾共設置6個帶纜樁,系泊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桁拖漁船錨系泊布置Fig.1 Anchor and mooring arrangement of beam trawl
而其錨泊系統也有別于一般船型,由起網機兼做錨機,拋錨時將鋼絲繩系于船首中部的帶纜樁,錨泊布置及錨鏈走向如圖2所示。
圖2 錨鏈走向示意圖Fig.2 Diagram of anchor chain trend
根據船型相應的圖紙,建立結構有限元模型,其中,船中和船尾帶纜樁受力情況與結構布置情況類似,故只對船中和船首的錨系泊結構進行建模。模型采用右手坐標系建立:X軸沿船長向船首為正方向;Y軸向船寬向左舷為正方向;Z軸沿型深垂直向上為正方向。同時,對帶纜樁附近網格單元進行細化處理,細化網格邊長約為85 mm×85 mm。有限元模型如圖3和圖4所示。
該船型結構均采用CCS A級鋼材,其彈性模量E=2.06×105N/mm2,泊松比為0.30,材料屈服強度為235 MPa,密度為7.85×10-9t/mm3。
根據樣本船型的舾裝數及建造規(guī)范[22],查得該船錨鏈和系船索的破斷負荷分別為127 kN和49 kN。由于漁船錨泊時鋼絲繩系泊于船首中部的帶纜樁上,故其安全系數參照入級規(guī)范[21]中系泊情況取為1.25,對應的載荷則分別為158.75 kN和61.25 kN。
由于船上可利用空間有限,漁船錨機一般由起網機兼做且不設置摯鏈器,拋錨時將與錨鏈連接的鋼絲繩直接系在船首正中的纜樁上。錨泊時鋼絲繩與水平方向夾角為5°,與中縱剖面夾角為4°。故將其破斷載荷通過式(1)分解并加載到帶纜樁對應的MPC節(jié)點上。
FX=f×cosα×cosβ
FY=f×cosα×sinβ
FZ=fsinβ
(1)
式中:f—破斷載荷,N;α—纜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β—纜繩與中縱剖面的夾角,°。
圖3 船首錨系泊結構模型Fig.3 Model of anchor and mooring structure of bow
圖4 船中系泊結構模型Fig.4 Model of mooring structure of midship
由于漁船未設置導纜滾輪,系泊纜繩的角度不是固定不變的,為研究系泊角度對系泊支撐結構強度的影響,本文選取系泊纜繩與水平面夾角α為0°、20°、40°、60°,與中縱剖面夾角β為90°、70°、50°、30°、10°等20種工況來計算系泊結構的強度,并通過式(1)分解。表1為不同系泊工況下的破斷載荷。
除正常的系泊外,桁拖漁船船中和尾部的帶纜樁還具有起漁獲時固定桁拖桿的作用,載荷方向為垂直向下。根據攜帶的漁具資料,該船型桁拖桿、沉浮子等質量約為3.2 t,故船中、船尾帶纜樁所受載荷均為15 680 N,方向豎直向下。
根據入級規(guī)范要求,支撐結構的端部和模型下端限制平動3個自由度,而船中系泊結構模型由于船型的對稱性,在模型中縱剖面的節(jié)點處設置對稱邊界條件。
根據入級規(guī)范,板單元相當應力的許用應力為235 MPa,單元剪切應力許用值為141 MPa,而梁單元的許用應力為235 MPa。
表1 不同系泊工況下的破斷載荷Tab.1 Breaking load under different mooring conditions
首先以船中模型為研究對象,利用MSC.NASTRAN軟件對不同系泊角度的系泊支撐結構強度進行計算,以確定漁船系泊最危險的角度,圖5為計算結果。圖中,橫坐標為系泊纜繩與中縱剖面的夾角,而縱坐標為對應模型相當應力的最大值。
圖5 不同系泊角度對結構強度影響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mooring angles on structural strength
由圖5可以發(fā)現,隨著與中縱剖面角度的不斷增大,不同系泊水平角度對應的應力基本呈增大趨勢,但隨著水平角度的加大,增大趨勢逐漸減緩。在水平夾角α=60°時,不同中縱剖面夾角下,船體的應力已無明顯增大。當系泊纜繩與中縱剖面夾角大于40°時,船體應力隨著水平角度的減小而不斷增大;而在β=10°時,隨著水平角度的不斷減小,應力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當系泊纜繩與水平夾角為0°,而與中剖面夾角為90°時,結構模型的應力達到最大。因此,在實際漁船系泊中,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從而降低系泊帶纜樁處的應力,減小對應結構的損傷,提高其使用壽命。
圖6和圖7分別為中縱剖面夾角β=10°和90°時,不同水平夾角α下模型結構的應力云圖。從中可以發(fā)現,當β角較小時,隨著α角的增大,正應力范圍逐漸向帶纜樁方向減小,而最大正應力則不斷增大;而當β角較大時,正應力范圍基本無變化,但隨著α角的增大,最大正應力不斷減小。船型在系泊時,應力主要集中在帶纜樁、舷墻及舷墻縱桁上,而主甲板上的應力較小。因此,在主甲板帶纜樁下方無須參照一般商船進行加強設計,其結構也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
圖6 β=10°時不同水平夾角下模型應力云圖Fig.6 Nephogram of model stress at different horizontal angles when β=10°
圖7 β=90°時不同水平夾角下模型應力云圖Fig.7 Nephogram of model stress at different horizontal angles when β=90°
根據上文的計算結果,將錨泊、漁撈輔助工況以及應力最大的系泊工況加載至對應模型,并進行強度計算分析,各工況下應力結果見表2,各工況下的變形及應力分布云圖見圖8、圖9。由表2可知,本船型的錨系泊支撐結構強度均滿足入級規(guī)范要求,且錨泊工況的應力及變形最大,漁撈輔助工況最小。
表2 應力計算結果Tab.2 Results of stress calculation
由圖8可以發(fā)現,在系泊工況下,離帶纜樁越近的結構,其變形量也越大,最大點均位于帶纜樁上,但舷墻與主甲板交界處幾乎不存在變形;在錨泊工況時,變形最大處亦位于帶纜樁上,且?guī)Ю|樁前端主甲板的應力明顯小于其后端;而漁撈輔助工況時,變形最大的區(qū)域則位于舷墻、主甲板與帶纜樁的連接處,但其本身的整體變形卻保持一致。
由圖9發(fā)現,系泊工況構件的應力主要集中在舷墻以及舷墻縱桁區(qū)域,且舷墻上方的結構應力明顯大于舷墻下方;而漁撈輔助工況應力在舷墻及舷墻縱桁上的分布較為均勻。鑒于漁船靠泊、碰撞以及起升桁拖桿等較為頻繁,可在首部舷墻以及帶纜樁區(qū)域的舷墻增設舷墻縱桁以加強其結構;而在錨泊工況時,應力主要集中于帶纜樁下方的甲板及甲板縱桁上,設計時可在其下方采用增設強橫梁或肘板等措施加強,以保證錨泊時船型的結構強度。
圖8 模型變形云圖Fig.8 Deformation of model
圖9 模型正應力云圖Fig.9 Stress nephogram of model
參照中國船級社(CCS)相關規(guī)范并結合桁拖漁船實際作業(yè)情況,利用MSC.PATRAN軟件對其錨系泊支撐結構強度進行直接計算,并分析不同系泊角度對漁船結構強度的影響。各工況下桁拖漁船錨系泊支撐的結構強度均滿足入級規(guī)范的要求;各工況下,以錨泊工況的正應力最大,以漁撈輔助工況正應力最小。不同系泊角度對其支撐結構強度的影響較大,在纜繩與中縱剖面夾角為90°、與水平面夾角為0°時,結構的變形和應力達到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