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華
文章的題目是《昆明的雨》,開篇卻寫一張畫,其實這恰恰點出了本文的三個特點,這三個特點也分別與昆明的雨有關(guān):懸空倒掛卻又能存活開花、且能辟邪的仙人掌,既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又鮮有人知,顯得十分有趣;雨季時的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腴,可見昆明雨季里有許多美味;而“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則更直接地寫出了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深情。雖是寫畫,實則寫昆明的雨,又可見作者對昆明的雨的三種情愫,實在巧妙。
接下來作者寫到了昆明的雨季的特點及給自己的感受,雖不似第二段那般直抒胸臆,卻字字含情。作者覺得昆明的雨并不使人厭煩,也不使人氣悶,而是讓人感到很舒服,這當然是因為昆明的雨季不連續(xù)、氣壓不低的特點所決定的,但我們也能從中讀出作者對昆明的喜愛之情,有了這種喜愛的感情,作者在昆明呆著當然不感到厭煩和氣悶,而是感到十分舒服了。作者說昆明的雨是明亮的,是豐滿的,是濃綠的,是使人動情的,這里的邏輯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昆明的雨季的這三個特點使作者動了情,動情之后自然而然地,昆明的雨季在作者心目中,就比原來的更為明亮,更為豐滿,更為濃綠。福建師范大學(xué)的孫紹振教授在《審美知覺的變異》一文中提到:“準確地說,由于情感沖擊了人的感覺和知覺,使之發(fā)生了變異,作家就通過變異了的感知效果去推動讀者想象人物的情感?!盵1]很顯然,在這一段中,由于作者對昆明的雨季飽含深情,于是對其的感知便發(fā)生了變異,情感也就變得越發(fā)濃烈。作者寫到昆明雨季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達到了飽和的狀態(tài),其實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情感,也是達到了飽和的狀態(tài)。因此,這一段體現(xiàn)了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有情”。
而接下來對仙人掌的描寫則顯得十分有趣,這種趣味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昆明人家的仙人掌是倒掛著的卻還能開花,這不但體現(xiàn)出仙人掌極大的生命力和昆明雨季里空氣中水分的飽和度之高,還很罕見,因而顯得十分新奇;其次是這玩意兒竟然可以辟邪,這也是鮮為人知的,至少對于除昆明之外的學(xué)生而言,很少中學(xué)生知道這檔事。作者還特意對此展開詳細描寫:舊日昆明人家門頭上先是放一面鏡子,鏡子的周圍畫著八卦,門頭下則放著一片扎了一個洞,用麻線穿了,掛在釘子上的仙人掌,這新奇的一切都給作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最后是仙人掌竟擁有籬笆的同等功能,因為仙人掌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有刺,有阻攔作用,二是在昆明,仙人掌和籬笆一樣多,有了仙人掌,豬羊便不敢進園吃菜了。在這里作者不再強調(diào)仙人掌與昆明的雨季的關(guān)系,因在上文業(yè)已提過,也不是為畫辯解,作者在這一段意在為我們講述在昆明生活時所看到的那些趣事。在作者看來,雨季的昆明是有趣的,這不僅體現(xiàn)在仙人掌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下文的各種菌子和楊梅中。
在對昆明菌子的介紹中,作者不僅寫出其“有趣”的一面,更是寫出其“有味”的一面。不管是對價格便宜、又滑、又嫩、又鮮、又香的牛肝菌的描寫,還是對味道鮮濃到無可方比同時價格公道的雞樅的描寫,無不令讀者垂涎三尺。特別是干巴菌,當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時,簡直好吃到讓人張目結(jié)舌。所有的這些“人間極品”,都給作者的味蕾留下了最深刻的美好體驗,至今回想起來,仍口齒留香。當然了,作者不但像一個美食家,把讀者饞得口水直流,同時他還是個相聲演員,把觀者逗得前俯后仰。當寫到牛肝菌遍開的季節(jié)時,文中有這么一句話:“連西南聯(lián)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边@是在寫牛肝菌多且便宜的同時把窮困的自家大學(xué)也調(diào)侃、自黑了一把,令人忍俊不禁。
作者寫青頭菌雖然僅有短短三小句共30個字,但他卻用“格調(diào)”一詞來形容,本來用來指人的風(fēng)采、儀態(tài)或指文章風(fēng)格的詞卻用來形容炒熟了卻還是淺綠色的青頭菌,這里顯然是運用“大詞小用”的幽默方法?!八^‘大詞小用,就是運用一些語義分量重、語義范圍大的詞語來表達某些細小的、次要的事情,通過所用詞的本來意義與所述事物內(nèi)涵之間的極大差異,造成一種詞不符實、對比失調(diào)的關(guān)系,由此引出令人發(fā)笑的幽默?!盵2]這樣的寫法令讀者不禁微微一笑,可看出作者對青頭菌的調(diào)侃及其無處不在的幽默文風(fēng),好似同是菌類還真分格調(diào)一樣。而在寫菌中之王雞樅時,作者將雞樅與黃燜雞米飯進行不倫不類的對比,盛樂所編《說幽默話做幽默人》一書中還提到:“類比幽默法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間光有歷史的或約定俗成的聯(lián)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對照比較,顯得不倫不類,以揭示其美異之處,即不協(xié)調(diào)因素?!盵3]名貴的山珍與普通的黃燜雞顯然不屬于同類的事物,作者刻意將其并列,正是其幽默筆法的體現(xiàn)。作者而且還講了跳火車撿雞樅的趣事——有個人從昆明坐火車到呈貢,在車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雞樅,他跳下去把雞樅撿了,緊趕兩步,竟然還能爬上火車!這不僅寫出云南十八怪其中之一——“火車沒有汽車快”,也寫出了雞樅之多,更是為本文增添了不少趣味。
若說對以上菌子的調(diào)侃還算比較委婉的話,那么接下來對干巴菌的吐槽就顯得直接多了——先是用極夸張的語言對干巴菌的外形進行吐槽,故設(shè)懸念,為后面蓄勢:“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設(shè)置懸念法是幽默的一個重要的技巧,相聲演員管它叫‘設(shè)包袱。即以熱切的語調(diào)、真實的細節(jié)和充滿戲劇性的情節(jié)引出你的幽默力量,在關(guān)鍵的那句話說出之前,埋下伏筆,預(yù)作暗示,讓聽眾‘著了你的道?!盵4]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運用幽默方法,足見他深諳其道。接下來作者又把干巴菌比作是“半干的牛糞”和“踩壞了的馬蜂窩”,故意形成讀者心理上的落差,這里是用了幽默方法中的“正反對比”——“對比總是在人們的心里造成一種落差,而我們往往會在這種落差中感受到幽默?!盵5]作者甚至還用口語“亂七八糟”加以率性吐槽,進行第二層的鋪墊與蓄勢,這里則是用了“荒謬話語”的幽默方法:“這種幽默的生命,不但在于人物在一點上著迷,而且在于不管怎樣走向極端,著迷點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增強。并不是一切真癡真呆都能構(gòu)成幽默,也不是一切真癡真呆的幽默有同樣的水平。要使真癡真呆顯出奇趣,起碼得設(shè)法使其傻言蠢行導(dǎo)致顯而易見的荒謬?!盵6]作者最后才用“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jié)舌:這東西這么好吃?!”進行正面驚嘆,一前一后的反應(yīng)對比,“用關(guān)鍵的話一語點破,或叫解開‘扣子、抖開‘包袱,讓聽者有出乎意料的感覺,于是,幽默的效果就發(fā)揮出來了。”[7]作者這樣寫不但突出干巴菌出人意料的美味,更把自己“不識好貨”的憨人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這里,作者則是用了“故作愚蠢”的幽默方法:“故作愚蠢幽默法是通過故意裝傻的方式,以表面的愚蠢來掩飾自己的難堪或寄寓過人的智慧,讓人透過表象,曲折地品嘗出潛藏的幽默之趣?!盵8]短短一段描寫昆明菌子的文字里竟一連用了六個幽默方法,可見“汪氏幽默”境界之高,也可見昆明雨季之“有趣”。
至于昆明雨季的楊梅,作者真是喜歡得不得了,何以見得?因為他同時運用“有情”“有趣”和“有味”來加以描寫。作者寫到苗族女孩的吆喝聲使昆明的雨季的空氣變得更加柔和了,很明顯從科學(xué)角度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但由于作者同時喜歡這嬌嬌的聲音和昆明的雨季,有了感情,作者的感覺便發(fā)生了變異,這一切自然也就變成可能的了,這是“有情”。楊梅的名字“火炭梅”很有趣,以至于作者不僅用兩個“真”字和一個貼切的比喻來直接地表達他的喜愛。當然了,不僅是作者,相信讀者看到這個名字時也很覺得很有意思?!耙稽c都不酸!”作者在這里更是巧妙地插入了口語,更直接地抒發(fā)出他的喜愛之情。最后作者通過將昆明的火炭梅與蘇州洞庭山、井岡山的楊梅進行對比,從而突出昆明雨季楊梅的美味。
接下來作者寫昆明雨季的花——緬桂花,在這里作者不但將這平淡無奇的名字寫得很有趣,同時也寫出了昆明的人情美。作者在贊賞“火炭梅”的名字后隨即吐槽緬桂花的別名,顯然既和諧又別有用意,一褒一貶之間,形成反差之趣。作者在緬桂花的北京式叫法后多補了“這個名字真不好聽”一句,本來沒必要寫出來,但作者特意寫出來,與上一段的“這個名字起得真好”形成呼應(yīng)之趣,這是作者的有意為之,既可見作者的實力吐槽,又可見其真性情;本以為作者對緬桂花的別名吐槽到此為止了,沒想到作者又進入第二層吐槽:“其實這跟桂花實在沒有什么關(guān)系”,這里就從別名的吐槽更進一步地進入本名的吐槽了,“實在”一詞再顯實力吐槽;到此為止,讀者想:總該放過這緬桂花的名字了吧,沒想到作者還不依不饒,一個破折號之后又打了一個回馬槍——“不過話又說回來,別處叫它白蘭、把兒蘭,它和蘭花也挨不上呀,也不過因為它很香,香得像蘭花?!币勒者@種態(tài)勢,要不是限于篇幅原因,作者恐怕可以一直吐槽下去了。這些看似與正文沒多大關(guān)系的描寫,實則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接下來作者寫房東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于是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甚至還擺滿了七寸盤子。房東送花主要是因為其熱心好客,但作者偏偏將其寫得很小氣,很明顯是表面調(diào)侃,實則贊揚。使作者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而是以房東為代表所散發(fā)出來的,昆明這濃濃的人情味。
文章到此為止,風(fēng)格稍顯活潑,作者也意識到該有些變化了,想要讓情感積淀下來且綿長,最后必須切換到深情的描寫,這一點與朱自清的《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孫紹振教授在其《孫紹振解讀經(jīng)典散文》中說道:“《春》的章法有一點危險性:分門別類的寫法,是不容易討好的,有平鋪直敘、羅列現(xiàn)象、寫成流水賬的危險。因為這樣容易單調(diào),缺乏內(nèi)在的豐富和變化。如果真是這樣,朱自清這篇散文就不可能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可能是意識到了單調(diào)的危險性,朱自清在行文中,一方面以一種孩子氣的單純貫空全文,另一方面,又在努力求內(nèi)在的變化。其為前文所說,從視覺意象到觸覺、味覺和聽覺的轉(zhuǎn)換。其二則是在大幅度的動態(tài)的、熱鬧的景象之后,提供一幅靜默的圖畫,與之形成對比,預(yù)防可能產(chǎn)生的單調(diào)之感。應(yīng)該說,這一筆是比較到家的。”[9]于是最后一段作者便轉(zhuǎn)入抒發(fā)其鄉(xiāng)愁之情。作者在這里提到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弊髡呖途铀l(xiāng),思念鄉(xiāng)人,在昆明沒有像《夜雨寄北》中的“秋池”,作者便在雨天來到了蓮花池,在這里他看了滿池的清水,看了比丘尼裝的陳圓圓石像,之所以清水和石像的前面都加了修飾語,是因為作者記得很清楚。他還記得池邊有一條小街,街上有一個小酒店,還記得他們要了一碟豬頭和半市斤酒,甚至記得這酒是裝在上了綠釉的土瓷杯里。最不可思議的還是,作者還清楚地記得屋檐下站著幾只雞,都把腦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腳著地,一動也不動;還有院里的大木香花,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和數(shù)不清的半開的百花和飽漲的花骨朵,這一切已經(jīng)經(jīng)過四十年了,作者都還一五一十地記在腦海里。雨越下越大了,作者和友人朱德熙被困在了小酒店里,與其說是被大雨困住了,倒不如說是被昆明所有美好的一切困住了:“我們走不了了,就這樣一直坐到午后?!奔词褂晖A四茏吡?,相信作者也不愿走吧,在如此可愛的昆明生活,即使哪一天可以離開了,即便作者有深深的鄉(xiāng)愁,相信他也不會輕易離開吧!四十年前的那一天,“一寸深”的不止是苔痕,“深沉”的不只是雨,還有作者那濃濃的鄉(xiāng)愁,及對昆明深深的眷戀之情……
綜上分析,作者在描寫昆明的雨時,并不僅僅著眼于雨季的特點,還是講述昆明雨季里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這些物,及自己和友人在蓮花池那個難忘、房東送花等事,而在這些事物里,作者時而將其寫得妙趣橫生,時而將其寫得令人垂涎三尺,時而又飽含真情,可以說,“有趣”“有味”“有情”是這篇課文的三個主要特點。那么,其中哪一點最為重要呢?筆者認為作為主導(dǎo)且貫穿始終的應(yīng)該是“有情”,先是昆明雨季里的“有趣”“有味”的一切讓作者得以深深地愛上了這座城市,有了這種深深的感情后,昆明雨季的一切又變得格外“有趣”“有味”。如此美好的昆明,怎能叫人不想念呢?詳述之后又重申的想念,不僅使讀者得以信服,也讓作者的感情得以沉淀,得以回環(huán)。
參考文獻:
[1]孫紹振:《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第6期第23頁。
[2][3][4][5][6][7][8]盛樂編:《說幽默話做幽默人》,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年,第240/272/276/276/262/276/
287頁。
[9]孫紹振:《孫紹振解讀經(jīng)典散文》,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236-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