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綺Xia Qingqi
Shen Shaomin
一條魚
我盯著盤子里的一條魚看
看著
看著
就看成了活魚
我再盯著盤子里的活魚看
看著
看著
就成了大海
我再盯著大???/p>
看著
看著
就看成了一望無際的鹽灘
——沈少民
這是藝術家沈少民所作的一首詩,他進而把這首詩轉化成了“中國鯉魚”展覽現(xiàn)場。2019年1月12日,他的個展“沈少民項目——中國鯉魚”在深圳華僑城燕晗高地404空間開幕。沈少民結合電子科技與仿真硅膠,將兩千條鯉魚置于一片白色鹽灘上,裝有電子起搏器的機械魚微弱地呼吸著、掙扎著,在以假亂真的場景中,激發(fā)觀眾對于“中國鯉魚”話題的思考。沈少民的創(chuàng)作雖然起源于一首詩,但他的動力還來源于“錦鯉”大眾文化的熱潮。中國鯉魚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人們常借鯉魚表達美好向往之情。2018年,中國掀起一陣“鯉魚熱”,“轉發(fā)錦鯉求好運”成為大眾熱衷之事。然而,在自然界中,中國鯉魚擅食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曾被當作“環(huán)保衛(wèi)士“大量引入其他國家,用來凈化水質。對于藝術家來說,在萬物互聯(lián)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當下,中國鯉魚變?yōu)榱艘粋€穿越古今中外,牽連傳統(tǒng)與當代的特殊意象。每個人都可以看作是這個時代之河中的一條魚。
在沈少民的構想中,魚成為人的象征,展場則變成了社會的象征?!爸袊庺~”展覽從構想到呈現(xiàn)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展覽白色主空間內,十七噸工業(yè)鹽上鋪展著兩千條鯉魚,而展廳外則是以“超市”方式成列的魚罐頭,罐頭上印著“收藏證書”:中國制造,拉罐即欣賞,材料由機械、硅膠、塑料和電子組成,預示著這兩千條魚之后的命運,在鹽的浸透下變成“咸魚”之后,就會進入工業(yè)流水線,裝進罐頭,貼上標簽,成為貨架上的商品,暗示“中國鯉魚”和“鯉魚文化”的消費產(chǎn)出,甚至外貿(mào)出口。藝術家收集了國內外關于中國鯉魚的報道,打印輸出再切成碎片,罐頭中的鯉魚被包圍再無法識讀的信息碎片中,或是一種安撫,或是一種保護,有待觀眾品讀。
展廳中的十七噸鹽,若換算成淡水,大約是一個中型湖泊的水量,兩千條鯉魚就是一個龐大物種的縮影。整件裝置作品蘊含的工業(yè)性、消費性、戲劇性以及寓言性,都對觀眾形成一定的視覺聯(lián)想與沖擊,他們把作品想象為“一片被抽干的海灘和奄奄一息的魚”。藝術家則有另一種看法,誠然,他可以選擇呈現(xiàn)仿真魚在水中游的場景,但魚被曬在一片白色鹽灘上的景象更能打破對于物種生存、規(guī)模的常規(guī)期望,引發(fā)視覺觀感后的深思,“環(huán)境問題”“水資源”“食品安全”“移民浪潮”等全球性憂慮和社會問題都能被折射出來,這才是藝術家的意圖。同樣以魚為主題材的裝置作品,筆者想到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的《一百只魚形噴泉》(2005),裝置由懸于空中的九十七條銅鑄魚組成,包含鯰魚、鱸魚、白鮭魚等,與沈少民不同的是,瑙曼模擬了魚在深海中暢游的場景。但是,沈少民和瑙曼都通過魚做比喻,比喻生存與死亡,比喻人類與社會。
與大部分實驗藝術家不同,沈少民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學院教育,20世紀80年代中期沈少民從一名藝術愛好者轉變?yōu)橐幻殬I(yè)藝術家,在澳大利亞他開啟了對材料、裝置和概念藝術的探索。2001年回國之后,沈少民做了系列裝置作品,涵蓋植物、模型和機械等材料。2006年他開始嘗試“硅膠”系列,2010年之后,沈少民用硅膠創(chuàng)造出造型各異的物種,并故意擾亂人們對于物種規(guī)模的常規(guī)期望,形成了他作品獨特的沖擊力,如《永遠有多遠》(2011)、《我睡在自己身上》(2011)、《我摸到了上帝的聲音》(2012),沈少民都運用了鹽作為生命的意象?!队肋h有多遠》是一位暮年的老女人,躺在白色的塑料沙灘椅上,一片沙灘由鹽構成;而《我睡在自己身上》,在鹽丘之上,一群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貓、狗、羊、鵝、兔、豬和雞,躺臥在自己的皮毛或羽毛上面,如同睡著一般,靜靜地呼吸。沈少民作品中的生物,都像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凝結住的生命,處于生死一線間,隨時可能生還,也隨時可能死去,引起隱隱的不安與擔憂。2015年開始,沈少民發(fā)起了藝術項目“我是我自己的結果”,其中沈少民預設了自己死亡之后的事情。他認為,“生命統(tǒng)領并調和了人的精神與肉身。在思想與靈魂之下,人體相對也是一種物質,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把生命變幻無常的虛物質變成一種藝術物質。”藝術家邀請公眾做方案“我是我自己.的結果”,只要和“我”有關即可,方案可以是文字描述、手稿、草圖等,形式不限。每兩年將征集方案做一次展覽,并做成文獻。
沈少民的作品或許可以解讀為悲觀的,因為它們經(jīng)常在討論生存和死亡,但他的作品也是浪漫的,因為它們都與詩歌有關,藝術家說“詩歌是當代藝術最后的憲法”。沈少民的個展開幕當天,在燕晗高地404空間的天臺上,七架無人機,將沈少民的兩首詩《一條魚》和《致愛人》書寫在夜空中。詩歌是抽象的,從詩歌引發(fā)的創(chuàng)作是從抽象走向具象的過程,是及物的,同時也是對社會現(xiàn)實和大眾文化的介入。
當一條魚,從一個詩歌意象,經(jīng)過社會事件和現(xiàn)象的材料轉換,變成一個大型的場景裝置——十七噸工業(yè)鹽上兩千條魚的掙扎以及準備就緒的成堆的罐頭盒子——再轉化成一首映照在夜空的詩歌,這時城市的夜空成為觸媒與載體,傳遞著對現(xiàn)實的觀察與想象,傳遞著詩歌與藝術作品帶來的靈感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