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曉春Miao Xiaochun
Miao Xiaochun
“01變量循環(huán)”個展選擇的作品,全部是借助數(shù)字技術(shù)輔助完成的,作品跨度十二年,從2006年到2018年。自己主觀上感覺從《虛擬最后審判》到《陀螺舞》,似乎有二十年之久,但實際上只有十二年。也許通過數(shù)字技術(shù),我們都自覺不自覺地被加速和被賦能了。
想想自己在這三件事情上獲得幫助最多:一是用軟件制作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影像;二是借助矢量線和刻字機,我能用一種與別人不一樣的方式做繪畫,先求新,再求好;三是三維打印,有看不到頭的各種可能性。這些都讓人興奮不已。
一 軟件塑造的影像
這樣的影像并不是用真正的相機或攝像機在現(xiàn)實世界中抓取的,而是需要先用軟件在計算機中“塑造”出來,之后再用軟件中虛擬的照相機和攝像機設置好“拍攝”的角度并渲染出來,才能完成“從無到有”的過程。
2006年的《虛擬最后審判》是一個開端。我把米開朗琪羅原來壁畫中的四百多個人物置換成我的三維數(shù)字模型,把一個原本是二維的平面繪畫變成虛擬的三維立體空間,我可以“游走”其間,“拍攝”錄像,把一張靜態(tài)壁畫變成動態(tài)影像,并從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件作品。
除了從前面觀看這張畫的正視圖之外,還有從后面來觀看這張畫的后視圖以及側(cè)視圖、俯視圖和仰視圖。人物形象的置換和視點的轉(zhuǎn)換同時帶來了意義的巨大變化。宗教意味漸漸淡化,代之以對個體歸宿的思索追問。
《虛擬最后審判》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之后的每個項目都會花一年左右的時間,陸續(xù)完成了《H2O》《坐天觀井》《從頭再來》《灰飛煙滅》《無中生有》和《無始無終》等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在這些作品中,我似乎把我想說的很多話都說完了,在一種被加速和被賦能的狀態(tài)下,以極快的速度說完了所有想說的東西。我因此有了一個不算太大,但已經(jīng)足夠豐富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既感到了創(chuàng)作的偉大,又感到了人類能力的渺小,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相比,人造的尤其是虛擬的世界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即便如此,我營造的這個微觀世界也讓我心動不已,通過復制同一個三維模型,我能獲得成百上千個虛.擬人物,我能自由調(diào)動這里的一切。
那些年不知道是我在驅(qū)動著電腦,還是電腦在驅(qū)動著我不停地運轉(zhuǎn),除非工作室因超負荷而跳閘,或者因為我身體不適而停擺,我似乎變得很有能力、很有想象力,有了超常的發(fā)揮,被加速,被賦能。
2009年之后我經(jīng)常運用電腦軟件計算出來的變形方式,比如經(jīng)常采用晶格點變形產(chǎn)生的菱形疊加效果。因為那些形象是由軟件整體計算處理的,因而即使是變得極其怪異,卻依舊能保持當初我被三維掃描儀掃描下來的面部特征,和表現(xiàn)主義的變形有異曲同工之處。直接掃描的形象比較接近現(xiàn)實,如照片,如寫實主義。
雖然現(xiàn)在軟件的變形功能還比較有限,但這些有限的變形功能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與人腦人手截然不同的風格,甚至有時會讓我聯(lián)想到某些非洲雕刻和立體主義作品中類似的造型方式。
2017年開始做的《陀螺舞》便將三維掃描的“我”變形成一個既可辨識又略顯突兀的數(shù)字人物形象,運用網(wǎng)絡上的開放素材(動作捕捉)指令他完成一系列的動作。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動作在通過層層疊加的軟件處理之后,變得如同外星生物一般的怪異荒誕和不可思議,好比用另外一個物種反觀人類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準則,從遠古石器到人工智能,我們曾經(jīng)、正在和將會繼續(xù)不可思議,同時又荒誕不經(jīng)。
做完《陀螺舞》這件作品后,我完全不知道應該起一個什么標題,只是在最后才想到了飛轉(zhuǎn)的陀螺。只有飛速旋轉(zhuǎn),它才能屹立不倒,這多像終日忙碌沒事找事的我們。另外,在后期制作時,幾乎每個動作都被大大加速過,就像被鞭子不停抽打著,加速過的動作配上音樂又有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舞蹈的感覺,甚至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快感,只是因為速度。
這與未來主義詩歌又有幾分相似之處,他們只是把單詞堆砌在一起,我只是把動作堆砌在一起,這樣做有意義嗎?沒什么意義,反正他們可以做,我也可以做!
二 算法輔助的繪畫
在這樣的繪畫中,不僅繪畫的形象來自電腦軟件的運算,繪畫的過程也借助了機器的輔助。
從2007年開始,我對軟件有可能對繪畫產(chǎn)生的影響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先是嘗試了這樣的作品的效果:看上去似乎是手繪的,但它完全是在電腦中完成的。于是有了《坐天觀井》數(shù)碼水墨系列作品。
2010年起引入刻字機,將矢量文件刻在刻字紙上,之后貼到畫布上,作為繪畫的輔助方式。用這種方式,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三維造型,而手工繪制又使繪畫有了某種獨特的質(zhì)感。這樣的作品有《懷疑》《公敵》《安全》《死亡勝利》和《三級暈》等等。
用矢量線可以界定形體的邊界、色彩的邊界和明暗的邊界,從而形成不同類型風格的繪畫。它可以形成一個很硬朗的形體邊緣線,顏色甚至會有一定的厚度,高出一點點,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這個區(qū)域里面平涂。最初我用矢量線畫了一批布面素描,后來命名為“絕對素描”。像《輪回》這張素描,那種密密麻麻的晶格線條結(jié)構(gòu),在用電腦計算出來之前是很難想象出來的。我們曾經(jīng)描繪過眼睛看到的東西,或者經(jīng)過大腦過濾后的形象,也畫過想象出的形象。而現(xiàn)在我畫的是電腦思考計算出來的形象。
矢量線可以無損地放大或縮小,畫面也可隨之放大和縮小。矢量線可以看作是一個數(shù)字的母版,因而這樣的繪畫在某種意義上有版畫的特征,但它又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尺寸大小一致、畫面基本復制的版畫,我的畫可大可小,更不是完全復制,每一筆都不一樣。每件作品大小不一,繪畫的方式、繪畫的過程也有很大差別,每張畫又是一件唯一的作品,它介于唯一和復數(shù)之間,或者是唯一的復數(shù)。
偶爾有一次,我對軟件中的色彩通道很感興趣,這是為了便于區(qū)分各個模型而賦予它們不同的顏色。五彩斑斕,狂野異常,很有野獸派的味道,一如馬蒂斯的剪紙,但又復雜得多、精確得多,還有前后關(guān)系。這精確又狂野的形狀和色彩讓我著迷,我真的畫了一系列這樣的畫,借助刻字機和刻字紙的幫助,津津有味地把電腦在一剎那間計算出來的色彩在畫布上一塊一塊平涂出來,姑且稱之為“電腦野獸派”。
于是就有了2011年的《死亡勝利》,與其說是死亡勝利,還不如說是色彩狂歡。密密麻麻的骷髏和頭蓋骨幻化成的五顏六色,令我目眩神迷,這是我做這張繪畫的真正動機,而布魯蓋爾原畫中的死亡主題早已忘得一干二凈。為了強調(diào)這一點,我還在死亡勝利這個場景里面設置了三個人物一一導演兼攝影師、錄音師和場記。就是想把原來的場景變成一個人造的、假的、不真實的場景,更進一步淡化原來的主題。因為拍電影本身就只是一個制造的過程。一開始畫的是一張暖色調(diào)的《死亡勝利》,接著我把原來的暖色調(diào)反向了一下,變成了一個冷色調(diào),又畫了一遍。我無所謂它是一個重復的主題,重復的畫面,繪制本身很重要,繪畫的要義也在其中。兩年之后,我對這個畫面又有了一種新的感覺,于是又把它畫成了由六十四張長寬各一米的畫面拼成的八米長八米寬的繪畫。慢慢地涂抹著那些燦爛的顏色,慢慢地手臂畫到發(fā)麻,抬不起來,要斷掉,也慢慢地形成了對死亡的理解。死亡總是會來臨,與其恐懼、逃避,還不如坦然接受,并把它變得無比絢麗,這樣還多少有點價值。
三 基于時間的雕塑
2008年,我開始嘗試三維打印雕塑,但是并未讓我感到足夠興奮,于是放下,一放便是十年。2018年,《陀螺舞》動畫完成之后,再次試驗三維打印,這次的樣品讓我有隱隱的沖動,我的雕塑就應該是這樣的:人物形象由軟件計算生成,與傳統(tǒng)的塑造方式拉開距離,人物動作的重重疊加則是引入了時間的維度,同時額外增加雕塑的體積感。
《陀螺舞》中所有的動作都采用了網(wǎng)絡上可以下載的開放的動作捕捉素材,但做了必要的處理:一是進行了分解,每一動作都分解成了無數(shù)個連續(xù)的瞬間,將它們連綴在一起,便有了某種雕塑的體積感;二是把運動速度大大加快,把動作由平淡無奇變得似乎神經(jīng)紊亂一樣。連續(xù)動作疊加之后出現(xiàn)的偶然的視覺效果無法被預先設想和控制,但這種不期而遇和偶爾失控卻帶來了極其有趣的結(jié)果,一個原本極為司空見慣的動作可以變得極具戲劇性,一個簡單的側(cè)身跑的動作,變成了我最喜歡.的造型。類似的還有打蚊子的動作,醉酒之后的踉踉蹌蹌等等。做了處理之后,原本夸張的動作反而有時會變得莊重肅穆。
在連續(xù)攝影發(fā)明之前,繪畫和雕塑是不太能準確捕捉和表現(xiàn)連續(xù)動作的,尤其是速度快一點的動作。最著名的例子是馬奔跑的動作被拍攝下來并分解之后,對比之前所有畫家畫的馬,基本上四條腿的奔跑方式全都是錯誤的。
未來主,義畫家試圖把前后連續(xù)的動作畫在同一個畫面上,比較著名的有巴拉《拴著皮帶散步的狗》等,但這樣的繪畫作品并不多見,我私下里認為可能是這樣畫好像也挺累的。
但現(xiàn)在的三維動態(tài)捕捉技術(shù)能夠很好地對動作進行捕捉和分解。于是我就索性一次用個夠,把動作庫所有能用的動作都用了進去。
在長寬高三個維度之外,時間這一元素的引入讓我異常心動,不僅僅因為時間原來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雕塑所刻意追求的維度,在雕塑中表現(xiàn)時間多少是自找麻煩,自討苦吃,更在于疊加的動作使得我的雕塑具有更加敦實的體積感。我的雕塑的體積感居然是通過引入時間的維度來增加的!這個維度的引入已經(jīng)遠超我大腦的運算速度和能力,我對電腦的計算能力心悅誠服,我被賦能了。
想想歷史上的雕塑作品,渾厚、莊重、靜穆、精致等等,都讓我嘆為觀止,望塵莫及,入門不得。唯獨當我把動作分解,抽幀,再疊加,之后產(chǎn)生的時間流逝,才使我稍有信心入手雕塑,這種對時間的塑造幾乎是自然而然的,因為之前的動畫已經(jīng)是基于時間,使其凝固,僅差一步。
當然,引進了時間的因素,也就引進了一系列全新的問題,但解決新問題總要比解決老問題讓人激動,因為可以主動加速和自我賦能了。
當然也可以選擇龜速和減負,也是一個美好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