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閱讀了《新時期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完善應從何處發(fā)力》(《農村財務會計》2018年第1期)一文后,深有同感。2004年修訂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會計制度》)已經和當下的農村經濟形勢不完全適應,需進一步修訂完善。結合工作中的感受,筆者就應付福利費如何改革提出如下看法。
近些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農村社會管理制度的不斷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履行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支付的各類福利費用在逐步增加,已遠遠超出為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日常開支,日益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的包袱,使村級集體經濟不堪重負,與當時設立“應付福利費”的初衷相去甚遠。
《會計制度》規(guī)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從收益分配中提取福利費,用于集體福利、文教、衛(wèi)生等方面的支出,包括照顧烈軍屬、五保戶、困難戶的支出,計劃生育支出,農民因公傷亡的醫(yī)藥費、生活補助及撫恤金的支出等。新形勢下,隨著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加大,村級組織承擔著歷史重任,村級福利費開支逐年攀升,占村級集體總支出的比例越來越重,福利費開支的范圍、規(guī)模與過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1.環(huán)境衛(wèi)生。為切實加強村容村貌建設,各村開展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工作,積極落實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宗漢街道人居環(huán)境。2018年,宗漢街道圍繞慈溪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要求,加強對村容環(huán)境的管理,全面啟動環(huán)衛(wèi)設施改造提升,完善“以桶換桶”垃圾清運模式,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各村落實第三方進行日常保潔和垃圾收運,極大地改善了村莊環(huán)境衛(wèi)生。2018年,街道1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環(huán)境衛(wèi)生共開支1204.64萬元,平均每村66.9萬元,占福利費總額3921.54萬元的30.7%,占村級集體總支出6848.40萬元的17.6%。
2.醫(yī)療衛(wèi)生。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是由政府組織,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方式籌集資金的農民醫(yī)療互助共濟制度。自從農村合作醫(yī)療實施以來,繳費標準一直在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方面做好政策宣傳,積極引導農民參加;另一方面根據自身財力狀況,給予資金扶持。宗漢街道為鼓勵村民參加農村合作醫(yī)療,各村都對村民進行了一定金額的補助,2018年,街道1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醫(yī)療衛(wèi)生共開支451.31萬元,平均每村25.07萬元,占福利費總額3921.54萬元的11.5%,占村級集體總支出6848.40萬元的6.6%。
3.老年費。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農村子女的養(yǎng)老負擔也隨之增加。為保障老年社員養(yǎng)老需要,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一些村對老年社員發(fā)放了老年費。2018年,街道1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老年社員補助共開支383.57萬元,占福利費總額3921.54萬元的9.8%,占村級集體總支出6848.40萬元的5.6%。
按照《會計制度》規(guī)定,應付福利費的核算是從收益提取福利費時,借記“收益分配”,貸記“應付福利費”;發(fā)生福利費支出時,借記“應付福利費”,貸記“現金”“銀行存款”等。
(1)科目運用不妥。應付福利費是負債類科目,實際是未使用的收益積存。這與企業(yè)的職工福利不同,企業(yè)的職工福利提取時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是實際負債;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福利費在本年收益中提取,記入應付福利費科目,用于以后年度福利費支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負債。
(2)性質和形式沒有統(tǒng)一。福利費是從收益中提取的,實際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非生產性開支,但是支出形式不明了,發(fā)生支出時,直接沖減應付福利費余額,抵銷收益。
(3)年終結賬方式多樣。一是應付福利費年初和年終余額都為零,年中福利費按實際發(fā)生數全部計入應付福利費借方,年終,按借方發(fā)生額從收益中提取,收益不足以公積公益金彌補;二是應付福利費余額滾動結存,年終收益提取或公積公益金充入應付福利費貸方,用于福利費支出。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缺乏上升空間,但是村級負擔卻在加重,尤其是福利費為順應社會公共管理職能需要,在不斷增長,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
(1)提取不夠開支。按照《浙江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規(guī)定,先提公積公益金,提取比例不得低于凈收益30%,再提福利費。2017年末,根據收益分配情況,街道各村預提2018年應付福利費合計2417.90萬元,而2018年福利費實際開支合計3921.54萬元,提取數小于實際支出。
(2)重分配輕積累。各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很大比例用于福利費,甚至有些村集體經濟總收入不能承受本村的福利費支出。據2018年度各村財務收支情況反映:街道1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剔除購建資產支出項目,有8個村收支赤字,其中3個村的福利費支出反超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說明一些村入不敷出,更何況資本積累。
(3)收入界限混淆。主要是代理會計將專項應付款等具有專門用途的撥款記入村集體的補助收入進行會計核算,參與了當年分配,虛增村集體的收益,增加福利費分配,為村級福利費不合理開支提供理由。
雖然各村每月對村級公益福利支出情況進行了公開,有福利費支出各明細科目的本期和累計發(fā)生額,但是在村級財務支出情況公開表中,不包含福利費支出,沒有全貌反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收支情況。
1.設置損益類賬戶核算。為反映和監(jiān)督福利費開支的情況,村集體經濟組織應按照《會計制度》損益類科目的規(guī)定,設置“福利費支出”賬戶,并按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開支時直接記入該科目,年終將福利費支出結轉本年收益,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2.規(guī)范收益分配。因為上述建議已把村級福利費支出歸入損益,所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無須提取應付福利費,在本年有收益的情況下,提取公積公益金,符合股份分紅條件的向農戶分配;本年收益為負,按規(guī)定程序批準后,用歷年公積公益金彌補虧損。
3.控制福利費。各村根據村級集體經濟情況,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的原則,嚴把福利費開支關,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做好預決算。年初,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做好福利性開支的預算,年中隨時跟蹤福利費支出執(zhí)行情況,年終分析福利費支出對本年收益分配的影響,并全程向全體村民公開,接受廣大村民監(jiān)督。二是鼓勵分紅。各村在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需要兼顧股東權益,凈收益符合分配條件的前提下,開展股份分紅,逐步將老年社員、農村合作醫(yī)療補助等村集體按人、戶發(fā)放的福利支出轉變?yōu)榘垂煞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