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錕,牛忠鋒,劉網網,虞曉菁*
1.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20;2.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病理科,浙江杭州 310020;
淋巴細胞性垂體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是一種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本病好發(fā)于妊娠后期或產后年輕女性,近年其發(fā)病率有所上升,目前MRI對于本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但僅從影像學角度分析仍存在困難,易造成誤診。本研究回顧性分析LyH的典型MRI表現(xiàn),結合患者的臨床病史及實驗室檢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探討MRI在其影像診斷中的價值,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 2010年 1月—2017年10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經手術病理證實(3例)和臨床證實(9例)的12例淋巴細胞性垂體炎患者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其中男8例,女4例;發(fā)病年齡25~73歲,平均(47.4±16.8)歲;妊娠后期發(fā)病1例,年齡25歲;產后發(fā)病1例,年齡27歲;絕經后發(fā)病2例,年齡分別為52歲和57歲;另2例青年男性、3例中年男性和3例老年男性。病程2~48個月,平均14.2個月。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3.0T Signa Twinspeed MR掃描儀。掃描序列:常規(guī)行矢狀位及冠狀位 T1WI:TR400~600 ms,TE 11~17 ms;T2WI:TR 3000~4000 ms,TE 90~100 ms,掃描層厚2 mm,間隔2.4 mm,所有患者采用釓噴酸葡胺(0.1 mmol/kg)行增強掃描,行SE T1WI 3 mm薄層矢狀位、冠狀位成像。由2名有經驗的 MRI診斷醫(yī)師觀察垂體形態(tài)、大小、信號及垂體后葉情況變化,垂體柄是否增粗、移位;視交叉是否受壓、增厚,蝶鞍骨質有無受累以及鄰近海綿竇是否侵犯等情況。
2.1 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結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MRI增強檢查,2例同時行CT檢查。9例患者均行相關實驗室檢查,其中紅細胞沉降率增快6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下降6例,促甲狀腺激素(TSH)下降4例;卵泡刺激素下降2例,黃體生成素下降2例;生長激素下降1例。3例患者血、尿滲透壓測定及禁水加壓試驗可確診中樞性尿崩癥。患者血清學檢查均未見明顯 IgG陽性細胞,臨床證實為LyH。3例手術患者術前誤診為垂體瘤,其中1例行外科手術切除治療,2例行經鼻蝶竇活檢,術后均證實為LyH。12例患者中,11例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煩渴、多飲、多尿,9例有持續(xù)性頭痛、頭暈,6例有視力下降和(或)視野缺損,4例有全身乏力、水腫,3例表現(xiàn)為性欲下降及明顯脫發(fā),1例高泌乳素血癥。
2.2 對垂體、垂體柄及鄰近結構的觀察 2名影像診斷醫(yī)師對垂體、垂體柄、視交叉、周圍蝶鞍骨質及鄰近海綿竇的觀察結果一致性較好(表1)。
表1 2名診斷醫(yī)師對垂體、垂體柄及鄰近結構的觀察結果比較(例)
2.3 術前MRI表現(xiàn) ①12例患者MRI檢查均表現(xiàn)為垂體彌漫性不同程度增大,冠狀位顯示垂體高度>15 mm 4例,垂體高度8~15 mm 8例;11例垂體后葉高信號消失。增大的垂體呈等或稍長T1稍長T2信號影,信號較均勻,無明顯囊變及壞死,增強掃描后均勻明顯強化(圖1)。②垂體柄增粗4例,3例呈結節(jié)狀增粗,其左右徑約3.5~5.0 mm;1例彌漫性均勻增粗,直徑約4 mm,但均無明顯偏移,增粗的垂體柄呈等或稍長T1稍長T2信號影(圖2)。③視交叉受壓上抬4例,但程度不同,典型者表現(xiàn)為視交叉呈弧形狀抬高,信號如常。④鄰近海綿竇受累1例,MRI表現(xiàn)為左側海綿竇及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受包繞,同時該患者臨床合并干燥綜合征,即伴有雙側淚腺增大,約16.8 mm×7.8 mm,同時可見兩側眶尖異常強化增多,鄰近的前顱窩硬腦膜明顯增厚、伴有明顯較均勻強化(圖3)。
2.4 術后病理診斷 3例患者經手術或經鼻蝶竇活檢組織均證實LyH的診斷。HE染色光鏡下顯示垂體正常結構消失,見部分殘存的垂體細胞及腺體結構,垂體內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及散在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圖1D)。
2.5 治療后復查 9例患者經大劑量激素治療1~3周后行 MRI復查,病變范圍均有不同程度減小,其中垂體體積明顯縮小4例,輕度縮小5例,垂體柄明顯變細4例,原受壓上抬的視交叉基本恢復4例,均支持LyH的診斷。其中1例患者出院15個月后因自行停藥,又出現(xiàn)類似癥狀,入院再次復查 MRI提示病灶范圍明顯增大(圖2C)。
圖1 女,52歲,頭痛、多飲、多尿6個月余。垂體MRI平掃示垂體(箭)增大,呈等T1等T2信號影(與鄰近腦組織相比),垂體柄(箭頭)結節(jié)狀增粗(A、B);增強掃描垂體(箭)和垂體柄(箭頭)明顯均勻強化(C);術后病理鏡下顯示垂體正常結構消失,僅殘存少量垂體細胞及腺體結構,垂體組織被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HE,×400,D)
圖2 男,30歲,頭痛,多飲、多尿,視力減退2個月余。垂體增強MRI掃描示垂體(箭)增大、明顯強化,其上下徑約9 mm,垂體柄(箭頭)稍增粗(A);激素治療2周后明顯好轉,垂體(箭)恢復正常大小,垂體柄(箭頭)變細(B);患者自行停藥后癥狀反復,復查垂體增強MRI掃描示垂體(箭)再次增大、明顯強化,垂體柄(箭頭)結節(jié)狀增粗(C)
圖3 男,64歲,頭痛4年余,多飲、多尿2個月余,伴發(fā)熱、視力模糊3 d。垂體增強MRI示垂體(箭)彌漫性增大伴強化,垂體柄(箭頭)稍粗、但基本居中(A);顱腦增強MRI提示前顱窩硬腦膜(箭)彌漫增厚、強化(B)
LyH是一種臨床少見的自身免疫性內分泌疾病[1-2],由Goudie和Pinkerton于1962年首次報道,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體內異常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等密切相關[3]。LyH的病理學特點主要是垂體組織被大量的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僅殘留少許正常垂體組織。既往研究報道本病好發(fā)于女性(約占84%),其中 68%發(fā)生于妊娠或產后女性[3-4]。本組12例患者中,女4例,與文獻報道結果不同,推測可能與本組病例數(shù)過少有關。
3.1 病理學表現(xiàn) 病理檢查是確診本病的唯一“金標準”。典型的組織學特征是垂體組織被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免疫學檢查顯示主要為 T淋巴細胞浸潤,B淋巴細胞少見,部分可見漿細胞和(或)嗜酸性細胞,極少數(shù)可見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
3.2 分類 LyH可局限于垂體前葉,或發(fā)生于垂體后葉和垂體柄,也可以廣泛累及整個垂體。根據(jù)其形態(tài)學分為3類:炎癥僅局限于垂體前葉者為淋巴細胞性腺垂體炎,僅局限于漏斗柄和神經垂體者為淋巴細胞性漏斗神經垂體炎,同時累及腺垂體和漏斗柄神經垂體者稱為淋巴細胞性全垂體炎[5]。
3.3 臨床表現(xiàn) LyH的臨床表現(xiàn)多變,主要表現(xiàn)為垂體壓迫癥狀和腺垂體功能減退癥、尿崩癥、高泌乳素血癥。①垂體受壓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頭痛、惡心、嘔吐,本組9例患者以頭痛、頭暈為首發(fā)癥狀就診。當垂體明顯增大向上壓迫視交叉時,可導致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當累及海綿竇時可有眼肌麻痹、復視等,本組6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視野缺損。②垂體前葉(腺垂體)功能不全所致不同臨床癥狀,可以從某一激素水平缺乏至多種激素缺乏而產生相應的癥狀[6],其中以ACTH水平下降為著,TSH下降次之。本組8例行相關實驗室檢查,其中ACTH下降6例,TSH下降4例。③垂體后葉(神經垂體)受累時引起中樞性崩癥(與抗利尿激素缺失有關),臨床出現(xiàn)煩渴、多飲、多尿等癥狀,本組11例以多飲、多尿為首發(fā)癥狀就診。④女性可有閉經、泌乳,本組1例;男性表現(xiàn)為性欲減退,毛發(fā)減少等,本組3例。
3.4 MRI表現(xiàn) 本組病例的典型MRI表現(xiàn)為垂體彌漫性、不同程度增大,上緣膨隆飽滿,呈均勻性等或稍長T1、稍長T2信號,增強掃描呈均勻明顯強化。本組病例中,增強掃描后12例腺垂體強化信號尚均勻,未見明顯囊變壞死。11例患者伴有神經垂體受累,表現(xiàn)為正常垂體后葉短T1信號消失。既往顯示,約33%的患者表現(xiàn)為垂體柄明顯增粗,呈彌漫性或結節(jié)狀增粗,但未見明顯受壓、移位,增強掃描后均明顯強化。約33%的患者可見視交叉受壓上抬改變。若炎癥較廣泛、累及鄰近海綿竇,可以出現(xiàn)鞍旁、小腦幕區(qū)硬腦膜、前顱窩底硬腦膜增厚或異常強化[6-7]。本組中1例累及海綿竇及鄰近硬腦膜,表現(xiàn)為一側海綿竇及相應層面頸內動脈被包繞,同時可見前顱窩硬腦膜明顯增厚、均勻性強化,即呈“硬腦膜尾征”,推測可能與疾病的進展密切相關。該患者患有干燥綜合征,這也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為外分泌腺慢性炎癥,行顱腦增強 MRI示雙側淚腺體積增大,符合干燥綜合征的影像表現(xiàn),與Tzou等[8]的結論基本一致,即淚腺炎和LyH可以合并發(fā)生。
3.5 鑒別診斷
3.5.1 LyH的鑒別診斷 鞍區(qū)病變種類較多,LyH需與多種病變相鑒別,常見的疾病包括垂體腺瘤、其他原發(fā)性垂體炎等,尤其需與垂體腺瘤相鑒別。
3.5.2 與垂體腺瘤的鑒別 臨床上,功能性垂體瘤多表現(xiàn)為垂體功能激素分泌亢進,LyH的垂體功能激素分泌則減少。影像學上垂體腺瘤常造成鞍底下陷、骨質吸收破壞等改變,腫瘤通常局限于腺垂體而很少累及神經垂體,即垂體后葉高信號存在,較大的垂體腺瘤可突破鞍隔向鞍上生長,典型表現(xiàn)呈“啞鈴”狀或“雪人”狀,腫瘤內部信號不均勻,可伴有囊變、壞死或出血信號,垂體柄可向偏側移位、很少增粗;另外,垂體腺瘤不會引起鄰近硬腦膜的強化。而LyH表現(xiàn)為鞍底平坦、無下陷,鄰近骨質無明顯破壞,垂體彌漫性增大,但信號一般較均勻,增強掃描后明顯均勻強化,垂體柄增粗但很少移位,LyH可伴有前顱窩底及斜坡硬腦膜強化,為病變本身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所致,若出現(xiàn)周圍硬腦膜增厚、強化,一般提示病變處于進展期[5]。本組中3例術前誤診為垂體腺瘤,其中1例垂體體積明顯增大,但強化較為均勻,另2例垂體呈彌漫性增大伴垂體柄增粗;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1例TSH值下降;2例ACTH下降,提示垂體功能減低。通常垂體腺瘤伴有垂體功能亢進而非減低,臨床癥狀與影像學表現(xiàn)不相符,推測可能與醫(yī)師的診斷經驗不足有關。
3.5.3 與其他類型垂體炎的鑒別 LyH主要需與IgG4相關性垂體炎相鑒別,兩者影像學均可表現(xiàn)為垂體增大及垂體柄增粗,激素治療后均有好轉[9],但后者血清學表現(xiàn)為IgG4升高,通常濃度>1400 mg/L;顯微鏡下可見單核細胞浸潤,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富集,每高倍鏡視野IgG4陽性漿細胞≥10個。此外,LyH需與肉芽腫性垂體炎、黃瘤病性垂體炎相鑒別,LyH和肉芽腫性垂體炎通常會累及垂體前葉、后葉引起全垂體炎;而黃瘤病性垂體炎僅局限于垂體前葉。肉芽腫性垂體炎和黃瘤病性垂體炎對激素治療無效,而LyH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效果良好,可以鑒別。
3.6 LyH的治療 LyH臨床上多采取對癥治療,治療原則是使腫大的垂體縮小和替代缺失的內分泌功能,可采用免疫抑制藥物、手術和放療[10]。本病治療后可以復發(fā),因此采用MRI隨訪觀察顯得尤為重要??傊?,當影像學檢查提示垂體體積增大時,應該重點觀察其信號、增強掃描的強化程度是否均勻,是否伴有垂體柄移位、增粗等。如果病變信號均勻、強化明顯,需要緊密結合臨床有無頭痛、尿崩癥、視力減退等病史,實驗室檢查有無垂體功能減退等情況,以排除LyH的可能。反之,如果垂體明顯增大呈腫塊樣,信號不均勻并伴有壞死囊變,應該結合臨床資料與垂體腺瘤相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