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信作為當下最熱門的社交平臺,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作為教師應認識到微信在教學中所體現(xiàn)的優(yōu)勢,合理地將微信運用到小學語文日記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日記寫作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日記教學;合理應用
微信作為當下最熱門的社交平臺,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作為教師應認識到微信在教學中所體現(xiàn)的優(yōu)勢,合理地將微信運用到小學語文日記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日記寫作興趣。
一、 小學語文日記教學與微信優(yōu)勢的融合
利用微信在課堂外進行日記教學,不僅可以節(jié)省課堂教學的時間,還能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網上進行教學。
微信平臺上的信息交流,不僅可以用文字傳輸,還可以發(fā)送彩色圖片、表格、音頻和各種類型的文件等,這為老師進行課外教學提供了基礎。相關研究證明,大多數(shù)人的知識有80%是通過非正式學習獲取的,尤其是隱性知識和緘默知識。在小學時期,學生對一切事物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純粹地進行知識傳授,學生真正能夠學習到的東西不多。相反,小學正是培養(yǎng)各種興趣和日常習慣的良好時期。在微信平臺中寫日記,不同于手寫的日記,更具趣味性。
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微信賬號,在微信上進行每天的日記寫作,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自覺的完成每天的日記任務,另一方面,增加了父母參與子女學習的機會,父母能夠與子女進行交流溝通,必要的時候可以起到監(jiān)督作用。而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能夠豐富孩子的童年生活,為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提供基礎。
二、 小學語文日記教學中微信的合理應用
傳統(tǒng)的日記教學,一般都是在課堂上完成。這種一成不變的方式不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而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F(xiàn)在的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微信上布置寫日記的作業(yè),例如讓學生寫今天上下學發(fā)生的有趣的事,不僅不會讓學生覺得無聊,還能使日記寫作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激發(fā)寫作愿望。
我們可以運用微信寫作多功能的優(yōu)勢,改變以前一成不變的寫作方式。老師在布置微信日記寫作任務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增添符合內容的圖片和表情。還可以利用微信客戶端推送新聞的特點,結合新聞時事進行日記創(chuàng)作。學生使用該功能時,因為新鮮而萌發(fā)了興趣,因為興趣就能夠堅持下去。
同時,微信作為一款聊天軟件,我們可以應用微信開創(chuàng)多人聊天群組,讓所有學生和家長參與到聊天群組中,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寫完每天的日記之后,鼓勵學生將日記分享到朋友圈里面,不僅可以讓老師看到,及時進行觀看、點評,還可以讓同學之間互相借鑒,學習他人的優(yōu)秀之處。如果學生和家長在作業(yè)方面有疑問,可以及時通過微信向老師詢問,老師也可以及時通過微信解決疑惑。這種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和推崇。
三、 微信日記在小學語文日記教學中的意義
首先,能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微信客戶端每天都會實時推送各種時事新聞,包括政治、文化、娛樂等方面。以往學生吸取新的知識,不是從課堂上,就是閱讀課外讀物,如今又多了一種新的方式——網絡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每天接受的新聞進行相關主題的創(chuàng)作,而不用拘泥于老師布置的固定主題。學生將這些新信息、新知識運用到日記中,通過二次運用,更容易記住。日積月累,知識與素材的積累日漸豐富。
其次,能加深小學生對漢字的正確記憶。小學生正處在認識漢字的過程中,日常課堂上老師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課后通過抄寫進行鞏固,這種方式太過于枯燥。在微信上寫日記時,讓學生采用漢字拼音的輸入方式,輸入正確的拼音,才能出現(xiàn)正確的漢字。例如學生想要打出“微信”兩個字,輸入的拼音為“wei,xin”,出現(xiàn)的詞語有“微信,威信,維信,違心,唯心,維新,魏新”這時候也能夠考查學生是否真正記得這兩個漢字。
最后,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小學階段正是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學習表達的時期。每一天,在吸收外界信息的前提下,開始日記寫作,通過大腦的整理,形成完整通順的語句,發(fā)表在微信上,使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寫完日記后的交流溝通,則是在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堅持一段時間,將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在不斷地增強。
引導小學生利用微信寫作日記,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一種新的表現(xiàn)方式。微信在學生和家長中的使用日益廣泛,它不但成為老師與家長、學生聯(lián)系的工具,而且在教學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合理地把微信運用到小學語文日記教學中,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日記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徐麗麗.小學語文日記教學中微信的合理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7):39-40.
[2]徐桂珍.小學生日記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格素養(yǎng)的途徑探析[J].赤子(中旬),2014(4):240-241.
作者簡介:
李凌,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長汀縣大同李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