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樺
摘 要:就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引發(fā)思考和改變,以“讀”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古詩詞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領略古詩詞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語言精練之美、意境飽滿之美……從課內(nèi)學習中習得方法,點燃激情,進而延伸到課外古詩詞的學習和積累,打開傳承古詩文學習積累之門。
關鍵詞:情境;意趣;古詩詞
一、讀通: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言語與動作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在教學中需要保證教學手段與教學語言的有機結合,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范讀,這種方式是學生快速走進詩詞的主要方式,在課堂中教師要讀音準確,遵循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并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感染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真正讓學生身臨其境,換而言之,每一位教師都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體會到詩詞的魅力。
二、讀懂: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
古人寫詩詞是很講究節(jié)奏韻律的。所以,我們學習給古詩劃分節(jié)奏和平仄,并依此去讀古詩,才能感受古詩詞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
我們現(xiàn)在說的聲調(diào)中的一聲和二聲在古代叫平聲,三聲和四聲在古代叫仄聲。讀古詩的時候,平聲讀得長,仄聲讀得短,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平長仄短。不是所有的平聲字音都要拖音讀,偶數(shù)位的平聲字字音要拖長,尾字押韻的平聲字要拖更長。
三、讀透: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笔侵袊鴼v代詩人、詞人所追求的藝術境界。眾所周知,古詩詞不僅節(jié)奏和諧,并且也具有一定的音樂美,往往能夠帶給人不一樣的美感,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置音樂,這樣便可以渲染氣氛。
與詩詞意境吻合的畫面和音樂恰到好處地渲染了朗讀氛圍,激發(fā)了學生情感,以讀誘情,以情促讀。通過自由朗讀,用音樂調(diào)動學生感官,讓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詩人描繪的意境。將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融入詩境的前提下,有真情實感地去讀古詩,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四、讀會:讀出情懷、唱出情韻
(一)走近作者
毋庸置疑,古詩詞創(chuàng)造與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所做的工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時代不同,所以學生理解會受到影響,為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課前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情況準備相應的教學資料,為學生講解作者生活的背景,是其學習知識點的基礎。
通過介紹作者身世,引入和本詩緊密相關的詩《和答弟志和漁父歌》,經(jīng)過反復地對讀、“采訪”感受、猜猜神情等方式,升華主題,讓學生對詩的理解有了深度、厚度和廣度。將古詩的學習還原到原生狀態(tài),隨著樂曲唱出來。讓學生再一次體驗到古詩詞的音樂之魅力。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張志和怎么能寫出這么美的詩詞來?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了解他,就能明白了。
首先,簡介詩人張志和:唐代詩人,山水畫家。并且還要為學生講解作者的時代背景,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張志和在家庭以及政治仕途相繼走下滑坡后選擇歸隱田間。除此之外,教師所制作的課件需要具備圖文并茂的良好特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把握重點的同時,能夠營造良好的氛圍。
其次,反復讀難度較大的詩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詞,也可采用自讀、分組輪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
為進一步將情景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則需要指導學生帶入到作者的靈魂之中,對作者所描繪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這樣,不僅能把詩詞的內(nèi)容理解,更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內(nèi)涵。
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通過閱讀教材中的詩歌,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把握其精髓,也可以讓學生從本質上了解到其實際的內(nèi)容,從而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興趣。
(二)設置關鍵問題
在學習古詩詞中,教師應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詩人詞人是從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從而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并且在字里行間還能夠將生活的本質體現(xiàn)出來。在整個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并且在課堂中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融入作者所描繪的作品之中。
教是為了不教。方法的指導可以讓學生拿到一首陌生的古詩詞時不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一步一步去讀,去理解,最終達到自學積累課外古詩詞的目的??偨Y本課學習古詩詞的“四讀”法。
一讀:讀通,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讀:讀懂,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
三讀:讀透,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四讀:讀會,讀出情懷、唱出情韻
只學課堂教學中的古詩詞,是遠遠不夠的,課外訓練也尤為重要。在課外,我會分階段規(guī)定學生的古詩詞朗讀量,對學生進行朗讀知識和朗讀技巧的指導,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詩詞吟誦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吟誦古詩詞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讀悟水平一步步提高,進而擴大古詩詞積累量,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09.
[2]杜殿坤.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02.
注: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情境教育背景下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的研究”LZ2017-3222結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