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卓瑤 向燕瓊
關鍵詞:古典園林特征;設計手法;蘇州博物館;應用
蘇州博物館新館位于蘇州東北街和齊門路相匯處,占地面積約10700平方米,毗鄰拙政園、太平天國忠王府等園林名勝,形成了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長廊。蘇州博物館新館“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設計原則,使其成為一件傳統(tǒng)與現代圓融的模范藝術作品,不僅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元素特征的,也承襲了蘇州厚重的歷史文明底蘊,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目前,學術界對蘇州博物館新館的研究集中在建筑創(chuàng)新理念上,從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及造園思想剖析和解讀的論述較欠缺,本文從園林特征與設計手法等方面對其進行研究,以期對相關的研究有所裨益。
1中國古典園林特征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1.1布局特征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1.1.1四合院內向布局特征
東方民族內向含蓄的性格幾乎滲透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建筑布局形式方面,最普遍采用的是四合院內向的布局,這種布局在蘇州古典園林中是最為典型的特征形式。蘇州博物館采用的也是這種布局形式:建筑、亭廊、植物、假山等元素均沿著園的周邊布置,且建筑物都面朝內而背朝外,在中心內院形成一個較大、較集中的水面,因而都具有強烈的向心、內聚的感覺,使有限的空間具有開朗之感。古典園林中暢園、鶴園等也是采用這種形式,且博物館與它們的共同之處還有水池都是呈不規(guī)則的形式,這樣便避免了空曠與單調。不僅江南私家園林如此,北方皇家苑固中的諧趣園也采用了這種布局形式。由此可見,這種內向布局的形式在中小型園林中是賴以制勝的方法。
1.1.2主從與重點布局特征
蘇州博物館為突出主題,使主庭院明顯地不同于其他院落空間:這里不僅有顯著大于其他空間面積的水面,并以它為中心讓位置突出,而且由于布局上的向心作用,四周環(huán)列著建筑、亭臺、山石、植物等,使景觀內容豐富多彩,薈萃了全園的精華,成為全園的重點景區(qū)。古典園林中如怡園的藕香榭和留園的中部景區(qū)無非也是采用這些手法來突出主從與重點,由此可探出蘇博與傳統(tǒng)園林在布局特征中共眭。
1.2空間特征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1.2.1曲折多變的空間序列特征
空間序列組織關系著全園的布局,其中最根本因素就是觀賞路線的組織。蘇州博物館采用了綜合的空間序列形式:其空間組織通過室內外整體空間的聯(lián)系,形成“口”與“日日”字相結合的空間序列;其實就是閉合、環(huán)形觀賞路線的組合與演變:建筑統(tǒng)一沿著園的周邊布置,并且都面向中央較大的水面;在進入主要空間前收束視野,以獲得豁然開朗之感;利用曲廊走向縱深處,點綴觀景亭榭;到開闊空間時一覽園的全貌,形成高潮;返回入口氣氛較松弛,接近出口再有小小的起伏,最后到達起點,給人以回環(huán)曲折和不可窮盡之美感。同時,博物館的西北部的活動路線還帶有輻射的形式:若游客想要進入博物館的每個珍藏室參觀展覽,就要在環(huán)形路線上再分別到達其他地方了,尤以吳地遺珍和吳中風雅等藏館處最為典型。
蘇州博物館為求得意境的深邃,借廊道來串聯(lián)空間,使群體組合蜿蜒曲折、變化無窮。其中,西回廊以曲尺形狀的折廊鏈接各個展廳和庭院,既引導了人流、分隔了場所又賦予了空間曲折美;建筑通過館與館之間互相交錯穿插,給人以回環(huán)曲折和不可窮盡之感;至于路徑和曲橋,作用大致與游廊相同,無非都是為了求得曲折多變的空間序列;墻垣的曲折美以北墻來講最為妥切,無論是受條件所致還是貝老刻意為之的創(chuàng)作,它的四折曲尺,都巧妙且恰到好處地打破了背景的平直規(guī)整,避免流于呆板無味。
1.2.2高低錯落的空間特征
中國古典園林講求高低錯落,必然會伴隨著時高時低的視高變化;當人處于適中的高度時,即可以向上仰視又可向下俯視,攝取各種深美有趣的畫面構圖。蘇州博物館的八角涼亭便滿足了人們多角度觀景的功能:坐在涼亭上向下俯視即可見園中陽光傾瀉、魚翔淺底以及周邊建筑、山石和植物的倒影,向上仰視可觀看到博物館外立面,讓人細細品味蘇州的現代文化底蘊。
若將平面上的蜿蜓曲折與立面上的高低錯落相結合,園林就更加使人感覺玩味不盡了。蘇州博物館為了求得高低起伏的變化,在主庭院的北面使用片石擺放的假山高低錯落排砌,從古代山水畫中尋找設計靈感,以粉墻為背景,營造出米芾水墨山水畫的秀美意境,平面上迂回曲折,立面上迥環(huán)錯落,十分逼真;且在西面水畔建一八角涼亭,再用曲橋橫貫東西,形成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意山水園。再就西廊外立面的墻體設計來說,墻體因呼應建筑高度的變化而逐級遞升,形成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的節(jié)奏變化,從而破除了墻體靜止單調的狀態(tài)。
1.2.3空間對比特征
在古典園林中,借兩者的對比作用來突出空間美的手法最為普遍。蘇州博物館主要是通過大與小、開敞與封閉等手法來產生對比作用:人們走在展覽館的西回廊,視覺幾乎都處于較為收束的狀態(tài),當從西門穿過密植的竹林(或貫穿整個西回廊進入藝術品商店再到孤植小庭院),跨入主庭院時,隨著視野的突然開放,使其主要空間頓時具有一種擴大感,對比效果尤為強烈。
1.2.4空間層次變化特征
蘇州博物館過門窗和游廊的分隔,使空間層次變化,既滲透又連通,會極大地增加其含蓄、幽深之感。在博物館的中央大廳、東西廊及各個小庭院的墻面上開了若干個窗洞,使被分隔的內外空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當人們游走其中,可以透過窗洞去觀看到其他空間的景物,由于視角的變化,讓景物隨之相對位移,讓人在移步換景之間,產生不同的視野與感覺。不僅如此,門窗洞口還有“對景”的作用:實際上就是透過窗洞去看對面的景物。從博物館大廳西北面的六角形窗口看去,正好能對著主庭院的涼亭,透過涼亭還能看到竹林,若是稍稍移動腳步,便能看見片石假山、水面以及曲尺曲橋,由于是隔著一層去看,盡管實際距離不變,也會顯得更加含蓄與深遠;向西廊繼續(xù)前進,透過連續(xù)的一列窗洞攝取外部空間的圖像,時隱時現,引起了人們極強的快感,其動觀效果更加富有情趣美了,這就是古典園林中所謂的“步移景異”了。
2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2.1組景的設計手法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組景包含對景、框景和借景等。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常以“對景”來滿足看與被看的視覺要求。蘇州博物館的八角涼亭十分巧妙地置于視覺焦點之中,從被看的方面講,他的位置突出,特別是從八角中央大廳來到西廊,作為被觀賞的對象,成功起到了點景的作用;此外,從竹林、小橋等位置來看,均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從看的方面講,八角涼亭的位置選擇也十分有趣,不僅正面臨水開朗,還通過建筑的門窗洞口均有景可對。在蘇州博物館,人們可以通過各個角度一睹現代版的江南園林風光,這些乍看起來偶然的美感,其實在不同園林要素之間存在著某種視覺上的制約關系。若對景強調的重點在所對的景物上,那么“框景”更偏重于框的處理:蘇州博物館的窗洞大多是從傳統(tǒng)園林的漏窗形態(tài)提煉而來,與現代創(chuàng)新相結合,既簡約又古樸,從而為意境的營造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至于借景,就是指把園外的景物引入院內,也是為了讓空間滲透和增加層次美?!秷@冶》所提“巧于因借”,關鍵就在于“巧”字上;而蘇州博物館的位置的確相當巧妙:由于北臨拙政園的樸園,將其園中參差樹木引入院內,乍一眼還以為本就生長在蘇州博物館。
2.2藏與露的設計手法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中國古典園林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常以顯而不露的方式來表現,借助藏與露的手法,求得含蓄、深邃、幽美的意境,不論其規(guī)模大小,都在極力地避免一覽無余、開門見山。但是藏并不是完全看不見,而是不讓人一眼望穿。站在蘇州博物館的中央大廳,聽到潺潺水流之聲卻不見源自何處,循著聲音的方向穿過西廊和層層的游客,拾階而上,映入眼簾的便是折行活水從高處傾瀉而下的水幕墻,不得讓人驚呼博物館內竟藏如此天地。
2.3疏與密的設計手法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蘇州博物館的建筑與園藝造景遵循著疏密相間的原則:東、南、西三面由建筑相圍,尤以西南面高度集中,而北面留出的間空就像是建筑的“留白”;除此之外還會在立面上利用起伏與層次變化的手法來加強韻律變化與節(jié)奏美,使建筑改變層數與體量等來表現高低錯落的外輪廓線,以利獲得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從山石來講,則是在北墻之下較密集,其余山石在竹林汀步、墨戲堂的庭院及孤植石榴小庭院處稀疏散落,疏密相間得恰到好處。
2.4虛與實的設計手法在蘇州博物館中的應用
虛實關系每每在詩詞和繪畫等藝術領域上會有涉及,造園藝術也不例外:虛,可以說是無;實,可以說是有;且這種關系處理手法和藏與露、疏與密是相互聯(lián)系的。以虛實關系來解讀博物館主庭院的話:片石假山表現為實,水面則表現為虛;從博物館建筑自身來講:虛所指的是空間,實所指的則是體形;以構成其建筑物立面的要素來講:粉墻為實,六角窗洞和大廳的北門為虛。它們之間構成的虛實關系非常強烈,由于墻面所占比重較大,所以是以實居于主導地位,有點實中有虛,有的虛中有實,避免了虛實各半。
3結語
蘇州博物館的園藝造景設計從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精髓中提煉而出,是基于時代語境下現代與傳統(tǒng)有機結合的典范。挖掘古典園林有價值的特征與設計手法,將其合理應用到如今的藝術設計當中,既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設計風格,又提升了當代設計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水平,還能弘揚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打破當今國內設計只有外國的和古代的論斷,值得建筑、景觀、園林等藝術設計者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