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成富 編輯|任紅
景頗女人身穿銀泡衣,男人身穿黑色或白色衣服,頭戴目瑙示棟帽,背起長刀,跳起了景頗目瑙舞。 供圖/孫姍姍
景頗漢子像大山,一山一風情;
景頗姑娘像花朵,一花一道虹;
紡線穿梭,織出了景頗山紅情綠意;
吐良聲聲,吹得景頗山繁花似錦。
美麗的山寨松克離盈江縣城有48公里遠,世代居住著景頗族群眾,民居保留著景頗族的傳統(tǒng)風格。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古樹林立,氣候溫潤,偶爾傳來幾聲鳥鳴,無意間把你帶進空曠悠遠的人間仙境。這個山寨每年都要過一次隆重的新米節(jié)。
新米節(jié)是景頗人民為了感謝眾神賞賜豐收,祈求以后年年豐收而舉行的感恩嘗新米活動。每年谷子成熟的時候,景頗族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松克作為景頗族寨子也不例外。由于谷子成熟的時間限制,地域的不同,各地吃新米的日期也不同,大約在每年農(nóng)歷八月間舉行。
要領(lǐng)略松克新米節(jié)的奧妙,農(nóng)歷八月間來松克鄉(xiāng)間吧!不管你來自哪里,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你可以看想看的、吃想吃的、跳想跳的,姑娘們送上的香甜水酒,熱情洋溢的景頗人過來和您捂手分享豐收的喜悅。
舉行的這天,祭臺上會擺滿新米、新谷、各類瓜果、鮮花、河魚等,并且有一套完整的叫谷魂儀式,儀式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董薩”來主持。
“董薩”主持祭祀儀式,念祭詞、祈福詞,祈求保佑全寨老小、牛馬家禽平安無事,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谷魂與谷子一起進入主人家谷倉。
新米節(jié)這天,祭臺上擺滿新米、新谷、各類花果、鮮花、河魚等,并且有一套完整的叫谷魂儀式。 供圖/孫姍姍
松克特色旅游村寨里富有特色的景頗盛宴 攝影/黃正平
等所有儀式結(jié)束,把預(yù)先煮好包好的新米飯、用新食材做好的美味佳肴全部端上芭蕉葉鋪滿的桌子。 供圖/孫姍姍
全場民眾一片寂靜,耳外只飄蕩著“董薩”的祭詞;那似歌非歌、似語非語的祭詞,訴說著景頗族先祖在太陽神、雨神、雷神等眾神的幫助下一路劈荊斬刺喜獲豐收,同時祈禱各路神仙一如既往地護佑景頗兒女收獲幸福美滿。
祭祀結(jié)束后,預(yù)先挑選的景頗婦女舂起了新米,一名婦女拿著舂棍舂谷子邊歌邊舂,另外一名姑娘拿著篩子邊歌邊篩,“吔薩....吔咯!吔薩......”,歌聲隨著上上下下舂米的動作一聲比一聲高,就像要爆發(fā)出全身力量。這是力量與節(jié)奏美妙的結(jié)合體,更是景頗人民勤勞、樸實、堅韌、向上的精神體現(xiàn)。
等所有儀式結(jié)束,便開始了綠葉宴的制作。場上開始擺放鋪滿芭蕉葉的桌子,把預(yù)先煮好包好的新米飯、用新食材做好的美味佳肴全部端上芭蕉葉鋪滿的桌子。當然除了端上的佳肴外每張桌子傍邊也端放著一盆水,可能第一次見到這樣情況的客人會很奇怪,怎么桌子上不放筷子卻放了一盆水,特意問了村民才知道這盆水是讓所有的賓客,洗凈手上舊塵氣,洗手意味著從今天開始你又可以用洗凈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綠葉宴從菜式到吃的過程都是有講究的,菜式品種有竹筒燜牛肉、拌鬼雞、雞肉稀飯、芋頭湯、舂白參、竹筒燜魚、拌鬼豬等景頗特色菜,再配上水果小吃,凡是祭祀用過的祭品都會擺上綠葉宴。吃綠葉宴的時候,飯要放在自己的右邊、菜放在左邊,包菜的葉子的根部向著自己,葉尖朝外,如果放反就成了祭祀所用的祭品。
松克村民們現(xiàn)在可以在經(jīng)過幫扶建成的新寨子里舉行新米節(jié)了。 攝影/黃正平
等享受完美味的綠葉盛宴以后就到了新米節(jié)的舞。在這樣喜慶的日子里,景頗兒女穿起美麗的盛裝,女人身穿銀泡衣,腳穿紅色布鞋,服飾顏色以紅色、黑色為主色再搭配白色和黃色,男人身穿統(tǒng)一黑色衣服或白色衣服,頭戴目瑙示棟帽,背起長刀,踏起征山的雙腳,跟著目瑙歌,腳步左一下、右一下,緩緩?fù)?,跳起了景頗目瑙舞。
目瑙舞結(jié)束后,還沉浸在節(jié)日氛圍的我們又跳起了筒嘎舞,這是景頗族最古老的舞蹈,比起目瑙舞來說,筒嘎舞的舞步要慢許多,腳步左兩下、右兩下,跟著景頗民族樂器的演奏圍圈而跳,每一個舞步似乎都在敘述著古老的傳說。
近幾年,松克寨子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三峽集團的關(guān)心幫助下,走出了一條通過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打造鄉(xiāng)村旅游村寨促進脫貧攻堅的路子,全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感恩黨和政府的關(guān)懷、三峽集團的幫扶,松克村民準備了一場精彩的晚會盛宴,從《古老的耕作》到《歡迎到松克來》,都由村民自己創(chuàng)作和演出,展現(xiàn)了松克村的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