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春,梁鍥齋有鄧蔚、超山賞梅之約,程十發(fā)復(fù)為安排浙東之游,遂遍歷會稽、天臺、雁蕩諸勝,得詩一卷,聊記行蹤云。
虛谷②憨山③去不還,孤根蟠結(jié)石垣間。
片帆安穩(wěn)波千頃,七十二峰藪上山。④
① 蟠螭山石壁:蘇州光福風(fēng)景區(qū),位于蟠螭山頂,內(nèi)有石壁精舍,創(chuàng)建于明嘉靖年間。石壁上石刻眾多,立于石壁之頂,極目遠(yuǎn)眺,太湖七十二峰屏列于前,漁帆出沒于萬頃碧波之中,是觀賞湖光山色及太湖漁港景致的絕佳之處。
② 虛谷(1823—1896):清代畫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譽(yù)為“晚清畫苑第一家”。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白,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籍本新安(今安徽省歙縣),家于廣陵(今江蘇省揚(yáng)州市)。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zhàn),意有感觸,后出家為僧。工山水、花卉、動物、禽鳥,尤長于畫松鼠及金魚。亦擅寫真,工隸書。虛谷常住蘇州獅子寺、石壁寺,坐化后由其徒獅子寺方丈恬庵扶柩返蘇,葬于光福寺石壁山崖畔。
③ 憨山(1546—1623):明代高僧,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又稱憨山大師,全椒古蔡淺(今安徽省和縣綽廟先鋒村)人。憨山多才多藝,曉通史書,熟諳佛經(jīng),工于書法,擅長詩詞。隆慶三年(1569),憨山大師結(jié)廬于石壁精舍。
④ “七十”句:宋·劉允《韓山》詩:“惆悵昌黎去不還,小亭牢落古松間。月明夜靜神游處,三十二峰江上山。”饒公此詩在結(jié)構(gòu)謀篇上多有取法劉允之處。
【箋】
此首寫游蘇州蟠螭山石壁精舍,章法句式效仿宋代潮州鄉(xiāng)賢劉允的《韓山》詩。前半寫虛谷、憨山兩位禪師當(dāng)年都曾住于石壁精舍,如今圣賢早已久逝,一去不返,只留老樹孤根蟠結(jié)于石垣之間。后半寫?zhàn)埞⒂谏巾敚v望太湖,但見“片帆安穩(wěn)”,出沒于千頃碧波中,而太湖七十二峰隱隱屏列于此澤藪之上。飄飄然令人如臨其境。
風(fēng)雨渡江②意無前,寒花為子尚嫣然③。
我來三繞龍洲墓,斗酒何人共拍肩④。
①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xué)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省泰和縣)人。少懷志節(jié),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fù)大計,謂中原可一戰(zhàn)而取”。為韓侂胄客,后韓侂胄敗,又屢試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游。以布衣終身,逝于昆山,今其墓尚在昆山市馬鞍山東麓。著有《龍洲集》《龍洲詞》。
② 風(fēng)雨渡江:宋·劉過《沁園春》詞:“斗酒彘肩,風(fēng)雨渡江,豈不快哉?!薄帮L(fēng)雨渡江”又暗用宋將宗澤臨終三呼“過河”典故,指北上收復(fù)失地。
③ 嫣然:美好貌。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纻歌·夏白纻》詩:“嫣然宛轉(zhuǎn)亂心神。”
④ 斗酒:見注②?!岸肪棋榧纭庇螟欓T宴上樊噲瞋目視項王,飲斗卮酒、啖生彘肩事,見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拍肩:言親切友好。晉·郭璞《游仙詩》:“左揖浮丘袖,右拍洪崖肩?!?/p>
【箋】
劉過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是一位主戰(zhàn)派人士。饒公過昆山,曾到劉過墓前展謁,因有是作。前句用劉過《沁園春》詞意,言劉過渡江收復(fù)失地之心風(fēng)雨無阻,一往無前。次句言墓前的寒花至今猶為劉過嫣然開放,以寄托作者的服膺之情。后半繼續(xù)將此情推向高潮:“我”來三繞劉過之墓,依依不忍離去,想到劉過那么豪氣沖天,如今又有誰能再與“我”拍肩共飲斗酒呢?
被酒②隨車過小溪,榴花老屋③足幽棲④。
葡萄堪作明珠賣,⑤窮巷何人駐馬蹄⑥。
① 青藤書屋:位于今浙江省紹興市區(qū)前觀巷大乘弄10號,明代杰出文學(xué)家和藝術(shù)家徐渭的故居。
② 被酒:為酒所醉,猶中酒。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睆埵毓?jié)正義:“被,加也。”
③ 榴花老屋:青藤書屋原名榴花書屋。
④ 幽棲:隱居。元·脫脫等《宋書·隱逸傳·宗炳》:“南陽宗炳、雁門周續(xù)之,并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p>
⑤ “葡萄”句:明·徐渭《題墨葡萄詩》:“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⑥ 駐馬蹄:元·王惲《鷓鴣引和周斡臣韻中統(tǒng)五年三月十二日夜》詩:“門外東風(fēng)駐馬蹄。”
【箋】
饒公詩中帶“酒”字的并不多見,他屬于冷靜型的詩人,不需要借酒使狂。但此首是在明代文壇怪杰徐渭的故居所寫,因此首句便出現(xiàn)了“被酒”的字樣,狂士門前,聊借酒相吊耳。前半扣緊一“訪”字,醉里乘車過了小溪之后,便來到青藤書屋,一見便生“隱居于此,斯愿足矣”之嘆。后半由徐渭的名句引出,當(dāng)年的徐渭是“筆底明珠無處賣”,只能“閑拋閑擲野藤中”,窮老而死,如今徐渭的畫卻可以賣到天價,葡萄堪作明珠賣了,可是世俗之人只是追名逐利而已,又有誰肯親來此窮巷—徐渭的故居吊祭一下這位杰出的藝術(shù)大師呢?不管是同代還是異代,知己難求,一直是古今藝術(shù)家共同的命運(yùn),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為愛名山入剡來,③沉沉④迷霧曉初開。
敢將紙上倪迂⑤柳,換取江頭何遜梅⑥。
① 山陰道:紹興名勝,在今紹興市城西南郊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
② 鍥翁:梁耀明(1911-2002),號鍥齋,廣東順德人。香港洪社及錦山文社發(fā)起人。公余喜游歷,擅為絕句,有《聽曉山房集》及續(xù)集、三集。
③“為愛”句:唐·李白《秋下荊門》詩:“為愛名山入剡中?!?/p>
④ 沉沉:深沉貌。南朝·梁·何遜《宿南洲浦》詩:“沉沉夜看流?!?/p>
⑤ 倪迂: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性情孤僻狷介,有潔癖,世稱“倪迂”。饒公酷嗜云林畫。
⑥ 何遜梅:南朝·梁·何遜有《揚(yáng)州法曹梅花盛開詩》(即《早梅詩》),注云:“遜為建安王水曹,王刺揚(yáng)州,遜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詠其下,賦詩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請其任,抵揚(yáng)州,花方盛開,遜對花彷徨,終日不能去。”
【箋】
此首是饒公與梁耀明同游山陰道所作。首句直用太白詩句,次句寫清晨出游,沉霧初開,為后半造勢。后半突發(fā)奇想,倪迂以畫柳著稱,何遜以詠梅聞名,“倪迂柳”“何遜梅”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柳和梅,而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一種詩情畫意的象征。饒公以紙上倪瓚之柳來換取江頭何遜之梅,而何遜、倪瓚又相距近千年,真有點“穿越”的味道,令人匪夷所思,進(jìn)入一種亦幻亦真的藝術(shù)境界。
瘦枝千喚始含苞,獨鶴還思下九皋。②
商略黃昏湖外雨,③題襟④興味屬吾曹⑤。
① 放鶴亭:在江蘇徐州云龍山之巔,為彭城隱士張?zhí)祗K于1078年所建。蘇軾有《放鶴亭記》。
②“獨鶴”句:《詩·小雅·鶴鳴》:“鶴鳴九皋,聲聞于野。”九皋:九折澤,澤中水溢出稱一折,九折澤指極遠(yuǎn)處。
③“商略”句:宋·姜夔《點絳唇》詞:“商略黃昏雨?!鄙搪裕簻?zhǔn)備。
④題襟:唐溫庭筠、段成式、余知古嘗題詩唱和,有《漢上題襟集》十卷。后遂以“襟”謂詩文唱和抒懷之情。
⑤吾曹:猶我輩,我們。《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吾曹何愛不為公?!?/p>
【箋】
首句寫亭邊之梅,千喚始含苞,花能自重,故不輕放,這是借用元好問《與兒輩詠未開海棠》中“珍重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之詩意。次句用《詩經(jīng)》“鶴鳴九皋”之意,寫鶴雖獨而“還思下九皋”,“還思”為鶴翔蓄滿氣勢,“下”一字千鈞,將氣勢放出,擲地有聲。古之善用“下”字者,莫善于屈原,《離騷》的“周游乎天余乃下”,《九歌·湘夫人》的“洞庭波兮木葉下”,饒公此句可謂得其神韻。近人郭介梅《送印光大師到報國寺閉關(guān)》詩也有句曰:“老鶴盤空下九皋”,亦稱佳句難得。
后半化用姜夔詞意,將其名句“商略黃昏雨”中間添一“湖外”,意謂上天準(zhǔn)備著這黃昏湖外雨,正是為了給我輩題詩助興。此中興味,也只有吾曹之流才能欣賞。饒公這類寫法頗多,如《題畫詩》的“波光一抹屬詩人”,《白堤夜步》的“天遣尋詩三兩輩,白堤占盡一湖春”,意思都相近。
(三首選一)
依舊崇丘集茂林②,江干③還欲盍朋簪④。
登樓四面誰堪語,惟有青山共此心。⑤
①青山翁:青山杉雨(1912—1993),名文雄,字杉雨,以字行。日本當(dāng)代書法名家。
②崇丘集茂林: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p>
③江干:江畔。南朝·梁元帝《烏棲曲》詩:“共泛江干瞻月華。”
④盍朋簪:指朋友聚會。《易·豫》:“朋盍簪?!蓖蹂鲎ⅲ骸邦粒弦?;簪,疾也?!笨追f達(dá)疏:“群朋合聚而疾來也?!?/p>
⑤“登樓”二句:饒公自注:“羲之友契許邁,以恒山近人,四面藩之,登樓與語,以此為樂?!?/p>
【箋】
青山杉雨是日本的書法名家,蘭亭是王羲之當(dāng)年創(chuàng)作千古名作《蘭亭集序》的地方,饒公游蘭亭有感于懷,寫了三首七絕寄給青山杉雨,這是第三首。首句用《蘭亭集序》中語寫景。次句言過蘭亭想起當(dāng)日的雅集,因此想與好友共聚在此汀畔。后半由登樓見四面青山,而想到知己青山杉雨,只有“青山”能知此心。此處的“青山”一指實際的青山,一指青山杉雨,且暗用許邁典,一語而三關(guān)。饒公篤于友道,此詩可略見一斑。
手破黃柑嚼愈甘,居然鄉(xiāng)味②有同諳。
凄迷野色堤頭柳,扶夢和煙下浙南。
①黃巖:今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
②鄉(xiāng)味:指家鄉(xiāng)特有的食品。唐·元稹《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詩:“鄉(xiāng)味尤珍蛤?!?/p>
【箋】
此為游浙江臺州黃巖之作。首句的“破”字看似很粗,其實很雅,是從周邦彥《少年游》中的“纖手破新橙”而來。因為饒公的故鄉(xiāng)廣東潮州盛產(chǎn)柑,故一吃到柑,饒公就勾起了鄉(xiāng)思,這就是所謂的“鄉(xiāng)味有同諳”。后半猶如一幅輕描淡寫的水墨畫,車開在野色凄迷、萬柳垂青的堤路上,恍如“扶夢和煙”,飛馳過浙南。與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異曲同工之妙。
絕壁天留巨壑灇②,從來積健始為雄③。
懸空千丈明珠滴,上代④何人此豢龍⑤。
①雙珠谷:雁蕩山名景,因谷內(nèi)有白珠泉和隱珠瀑二景,故名雙珠谷。
②灇:謂水會合。南朝·宋·謝靈運(yùn)《于南山往北山經(jīng)湖中瞻眺》詩:“仰聆大壑灇?!?/p>
③積健始為雄: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返虛入渾,積健為雄。”
④上代:指夏商周及其以前的時代。晉·陸云《答兄平原》詩:“伊我世族,太極降精。昔在上代,軒虞篤生?!?/p>
⑤豢龍:戰(zhàn)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蔡墨)對曰:‘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睗h·王充《論衡》:“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p>
【箋】
雁蕩山雙珠谷以瀑布著稱。首句言絕壁的巨瀑乃上天所留,非人力所能造。次句由絕壁之景而寫理:從來只有積健才能為雄。第三句又回到瀑布本身,寫其氣勢之恢宏。末句由“雙珠谷”之名而聯(lián)想到二龍戲珠,因此發(fā)一問曰:遠(yuǎn)古時代是誰曾在此處養(yǎng)龍呢?全詩四句,前后都是一寫景一言理,并且理都由景引伸而出。饒公筆下的山水,常有理趣,這也得益于其深厚的說理功夫。他不滿于中國詩歷來缺乏“理趣”的情況,所以有意在這方面進(jìn)行嘗試,他曾言“說理詩”的高明者必須“將理融入情、景之中:或?qū)懤碛诰埃ㄎ锷?,或以物色擬理,或獨言‘物而不講理,將理消融在物色里面”(饒宗頤:《文轍—文學(xué)史論集》,臺北:臺灣學(xué)生書局1991年版,第913頁)。像這首詩就很好地運(yùn)用了“以物色擬理”的手法,所擬之理,都和物色緊密相關(guān)。
石罅②斜窺月半天,懸泉③終日但潺然④。
谷音⑤誰解無哀樂⑥,且聽仙禽⑦奏管弦。
①半月天峭壁:雁蕩山東石梁洞洞頂巨石有一條縫隙,光線射入洞內(nèi)池中其形似“半月”,故名“半月天”。
②石罅:石間空隙。宋·陸游《南門散策》詩:“石罅生棘茨?!?/p>
③懸泉:瀑布。唐·張九齡《入廬山仰望瀑布水》詩:“絕頂有懸泉?!?/p>
④潺然:水流之聲。宋·曾鞏《游信州玉山小巖記》:“行十余步,上下有水聲潺然。”
⑤谷音:唐·吳筠《心目論》:“聞韶而若聽谷音。”
⑥無哀樂:三國·魏·嵇康著有《聲無哀樂論》。
⑦仙禽:指鶴。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引《相鶴經(jīng)》:“鶴,陽鳥也,而游于陰,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蹦铣に巍U照《舞鶴賦》:“偉胎化之仙禽?!?/p>
【箋】
首句狀半月天之景象,開門見山,直扣詩題。第二句宕開一筆寫瀑布終日潺潺,由流水之聲而引出后半的谷音和鶴鳴。第三句用了倒裝,其本意是:誰解谷音無哀樂。后半言誰能解得谷音本無哀樂,且聽這鶴鳴如奏管弦。此詩是以一個音樂家的感觸來寫的,令人讀后興感無端,如聞天籟。
欲洗人間萬斛愁②,振衣③漱石④小龍湫。
峻流⑤不為巖阿⑥曲,猶挾風(fēng)雷占上游。
①小龍湫:雁蕩山名勝,又名小瀑布,在靈巖寺右后方隱龍嶂底,落差五十余米。
②萬斛愁:南北朝·庾信《愁賦》:“惟將一寸心,貯此萬斛愁?!滨科髅?,古以十斗為斛,后又以五斗為斛。萬斛,形容極多。
③振衣:抖去衣塵。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屈原·漁父》:“新浴者必振衣。”
④漱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dāng)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p>
⑤峻流:湍急之流。唐·秦韜玉《仙掌》詩:“已擘峻流穿太岳?!?/p>
⑥巖阿:山之曲折處。漢·王粲《七哀詩》:“巖阿增重陰。”
【箋】
前半寫來此小龍湫,如新浴者必振衣,效孫子荊之漱石。欲借瀑布之水洗盡人間的萬斛重愁。后半是即景而生的理語,感慨瀑布峻流,不管巖阿如何曲折,它都不為其所扭曲,而是以堂堂之陣勢挾風(fēng)雷,力占上游,再飛流直下。這便是饒公所說的“說理詩”的至境:“獨言‘物而不講理,將理消融在物色里面?!?h3>龍西鎮(zhèn)①和鍥翁②
蕩上青鞵③踏紫泥,隨陽去雁④任東西。
奇峰處處如刀剪,割出春云與嶂齊。
①龍西鎮(zhèn):今溫州市龍西鎮(zhèn)。
②鍥翁:梁耀明,見《山陰道上和鍥翁》注②。
③青鞵:即青鞋,指草鞋。唐·杜甫《發(fā)劉郎浦》詩:“黃帽青鞋歸去來?!?/p>
④隨陽去雁:《尚書·禹貢》:“陽鳥攸居?!笨装矅鴤鳎骸半S陽之鳥,鴻雁之屬?!碧啤ざ鸥Α锻T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p>
【箋】
此首為饒公在溫州龍西鎮(zhèn)道中和梁耀明之作。前半寫由江行而上岸,見天際之去雁,而生離別之慨。很快就要與鍥翁道別,如“隨陽去雁”各奔東西,因此要特別珍惜此時此境,遂引出后半的眼前景:且共賞這猶如剪刀般的奇峰,割出春云齊飛于列嶂之上。后半以山峰喻刀剪,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詩“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有過類似的寫法。關(guān)于割云的意境,康有為在《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學(xué)者》詩中曾寫過“割取煙云幾案前”之句,饒公將兩者糅而為一。
最艱危處且逍遙,覓句豐干③興自饒。
濟(jì)勝④隨君忘遠(yuǎn)近,萬峰如蕊度花朝⑤。
①鍥翁:見《山陰道上鍥翁》注②。
②雁頂生朝:指作于雁蕩山頂?shù)纳赵姟?/p>
③豐干:唐代高僧,生卒年不詳,生活于公元七八世紀(jì),唐玄宗開元初前后在世。剪發(fā)齊眉,衣布袋,居天臺山國清寺。有《壁上詩》二首。
④濟(jì)勝:攀登勝境。清·趙翼《偕孫淵如汪春田兩觀察游牛首山》詩:“衰老自憐難濟(jì)勝。”
⑤花朝:舊俗以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為“百花生日”,故稱此日為“花朝節(jié)”。宋·吳自牧《夢粱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jié),浙間風(fēng)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p>
【箋】
梁耀明在雁蕩山頂寫有一首生日詩,饒公此首為和作,為好友祝壽。前半寫梁耀明在雁蕩山的快意之游,在最艱危的山頂尋覓逍遙之境,興致勃勃地尋找唐代高僧豐干的詩句。后半表達(dá)了欲隨好友共游山水,在萬峰如花蕊的美景中為好友慶生的愿望。末句可謂神來之筆。
超山青眼逾天臺,②的皪③寒花待客來。
詞筆春風(fēng)④誰及我,一旬看遍宋唐梅。
①杭州超山素以“十里梅海”著稱,為杭州一大旅游勝地。大明堂、浮香閣等景區(qū)至今還有“唐梅”“宋梅”等珍稀古梅。
②“超山”句:天臺山國清寺有隋代古梅,至今已有1400多年。此句言詩人對超山唐宋梅之重視更逾于天臺山國清寺的隋代古梅。
③的皪:光亮、鮮明貌。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的皪江靡?!?/p>
④詞筆春風(fēng):宋·姜夔《暗香》詞:“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fēng)詞筆?!?/p>
【箋】
前半寫杭州超山的唐宋梅比天臺山的隋梅還令詩人喜愛,而梅也有情,正怒放著的皪寒花,待“我”來訪。后半言姜夔當(dāng)年的春風(fēng)詞筆何等得意,但也不及“我”如今一旬就看遍唐宋古梅的游興詩情。
(二首)
休向湖邊問結(jié)廬②,平林煙水共模糊。③
漫從④花港觀魚⑤處,戲?qū)懸股饺雺魣D。⑥
①白堤:原名白沙堤,是杭州市區(qū)與西湖風(fēng)景區(qū)相連的紐帶,東起“斷橋殘雪”,經(jīng)錦帶橋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長達(dá)2里。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
②結(jié)廬: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陶淵明〈雜詩〉》:“結(jié)廬在人境?!崩钌谱ⅲ航Y(jié),猶構(gòu)也。”
③“平林”句:唐·李白《菩薩蠻》詞:“平林漠漠煙如織?!?/p>
④漫從:聊從,且從。蘇曼殊《海上》詩:“漫從人海說人天。”
⑤花港觀魚: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地處蘇堤南段西側(cè)。
⑥“戲?qū)憽本洌吼埞宰ⅲ骸案叻可接幸股綀D?!备叻可剑焊呖斯?,號房山,山西大同人。元代畫家。
【箋】
此首寫夜步于西湖白堤,如此人間仙境,想結(jié)廬于此的愿望恐怕太奢侈了,不如且盡情欣賞這煙水、平林交融在一起的美景。聊從花港觀魚之處,戲畫一幅《夜山入夢圖》,袖而歸去,不亦快哉!
波光寒色此何辰,弦月①無端②卻避人。
天遣③尋詩三兩輩,白堤占盡一湖春。④
①弦月:呈半圓形的月亮。指農(nóng)歷初七、初八或二十二、二十三之月。南朝·宋·謝靈運(yùn)《七夕詠牛女》詩:“新明弦月夕?!?/p>
②無端:無因由,無緣無故。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九辯》:“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王逸注:“媒理斷絕,無因緣也?!?/p>
③天遣:上天派遣。遣,使也。唐·施肩吾《下第春游》詩:“天遣春風(fēng)領(lǐng)春色,不教分付與愁人?!?/p>
④“白堤”句:清·黃宗羲《贈征士》詩:“小堂占盡一湖春?!?/p>
【箋】
此詩言身臨西湖的波光寒色之中,真不知今夕何夕。弦月無緣無故得隱于云中,似乎故意避開游人一樣。今夜的西湖如此清靜,只留下我們幾位詩人,好像是被上天派遣來賞盡這白堤的一湖春色。此情此景,宋人姜夔的筆下亦曾仿佛有過:“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保ā冻棺允w苕溪》)
(選自《饒宗頤絕句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