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笑
摘 要:書法作為中國獨特的視覺藝術之一,被大家公認為是無言之詩、無聲之樂,是抽象的畫。從甲骨文到篆書、隸書,到楷書、行書,再到草書、狂草,書法藝術一步步地演進,每一次的變革對中國畫中不論是寫意或是工筆線描都有很大的影響。藝術的價值在于美,以書法入畫,一點一筆都能體現(xiàn)中國畫的精神、生命力和靈性。將書法“寫”進國畫中,體現(xiàn)中國畫的書寫之美;將書法之“氣”帶到畫中,傳達中國畫的傳神之美。書法與國畫的動靜結合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中國文化之魅力。文章在研究中感受中國畫的魅力,并將其運用到國畫創(chuàng)作與臨摹中。
關鍵詞:以書“入”畫;中國畫;書法
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以“圖畫”的方式記錄生活或是傳達自己的企盼。這成為一種特殊的表達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符號”逐步簡化,抽離演變成了如今的“漢字”。書法和繪畫本是“同源”,后經(jīng)過演變更有“書畫同源”這一說法。書畫本同源,書意與畫意、寫意相融,可以更好地表達書畫家的藝術情懷。書法的每一次革新都會影響中國畫的發(fā)展風格,由技術性的寫實整合為寫意傳神,以虛靜悠遠的意境來取代,以對個人風格的重視轉變?yōu)閷业年P懷?!皶嬐础迸c“以書入畫”是中國古代畫家研究出來的繪畫的重要理論。那么什么是以書入畫,以書入畫“入”的是什么?筆者認為,可以從書寫的筆法、書法氣韻在中國畫中的體現(xiàn)、動靜觀三部分來進行研究。
一、書之“寫”
中國畫歷來都強調“寫”,這個“寫”正是書法中的書寫性。中國畫中的寫意畫包括工筆畫中的線條及渲染,都是“寫”出來的,而非死板的“描”。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畫法取諸于書法,書者往往善畫,蓋其腕轉用筆之不滯也,此正以論畫用筆同。”書法是線條的組合,中國畫與書法相通,亦是通過點線來傳達心境,表達情感。明代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表達其觀點:“郭熙、唐棣之樹,文與可之竹,溫日觀之葡萄,皆自草法中得來,此畫與書通者也?!睆闹锌芍嫾业淖髌缝`感即創(chuàng)作風格都可以從書法中得來,書法和中國畫都是用抽象的線條呈現(xiàn)出作品,是畫家情緒或情感的體現(xiàn),也顯露出作品的意境與情懷。
書法是無聲的音樂。一段生動的樂章由于跳動的音符和優(yōu)美旋律的注入而讓聽眾享受,是富有極強節(jié)奏感的演奏。在書法書寫過程中,提按頓挫、輕重快慢等動作的自然轉換無不在演奏著扣人心弦的曲子,體現(xiàn)出相應的節(jié)奏,形成不同風格的字體。與書法使用相同材料的中國畫亦是如此,運動時力的作用在書寫過程中會形成具有方向、大小、強弱等特點的線。在中國畫中,每一根線條都是追求變化、隨心而動的。要使書法富有節(jié)奏,必然離不開最為重要的筆法,在書法史上,畫家是書法家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唐代王維開始,宋代米芾,元朝趙孟頫,明代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清代石濤、八大山人、金農(nóng)、徐渭等人不僅是著名畫家,在書法方面也享有名望。他們的繪畫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書法風格,展示出不同的風格與性情。每一次書法變革都伴隨中國畫的發(fā)展與轉變。如東晉時期被稱為“書圣”的王羲之,其行筆瀟灑飄逸,清秀自然,同時期“畫絕才絕癡絕”的顧愷之的傳世作品《洛神賦圖》中,洛神衣帶飄逸,線條流暢充滿動感如春蠶吐絲,動態(tài)自然從容,迎面而來,這正是將王羲之的書寫風格運用到繪畫中的的表現(xiàn)。隋唐時期出現(xiàn)了書法狂草,這種書法相較于行書、草書更隨性,用筆富有張力和變化,更能夠體現(xiàn)書寫者情緒的變化,狀態(tài)自然放松。南宋梁楷是典型的不拘法度、隨性率真的風格,其傳世名作《潑墨仙人圖》似乎是將墨水潑灑在畫中,墨色自然滲透,其實是梁楷用“蘸墨法”在粗筆中蘸取濃墨淡墨,疾速在紙上書寫出來的,這有點像書法中的草書,情緒更加飽滿。雖有潑墨之意,卻無潑墨之舉。水與墨色巧妙結合,但一幅畫中沒有線條的支撐是無力的,因此畫面中寫出其輪廓,使人物造型更生動。這種瀟灑自然、不拘法度、自由奔放、超凡脫俗的畫風,給清代以后的畫家以重要啟迪。
由此,以書入畫“入”的是書法中書寫的節(jié)奏。不同的線條給觀賞者傳達出不同的信號,表現(xiàn)出高亢與沉郁、陽剛與陰柔、渾厚與輕靈等審美特征,亦可以使觀賞者感同身受,在整幅畫面中與書畫家同喜同悲,觸發(fā)人內心深處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說書法、中國畫同音樂一樣,富有節(jié)奏感才會使觀賞者發(fā)自內心的欣賞。
二、書之“氣”
中國繪畫以“氣”為重,生氣、清氣、神氣、靈氣、逸氣。而“氣”的生發(fā)全在一個“寫”字上,一個“寫”字,跡化出萬種風神。因此,“寫”實乃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中實現(xiàn)“氣韻生動”的重要手段。正是“寫”,由技而進乎道矣。謝赫“六法”中將“氣韻生動”放在首位,其后的“經(jīng)營位置”與“氣韻生動”都有直接的聯(lián)系。筆者認為,書法中的“氣”與中國畫中的“氣”強調的是“氣局”。“氣局”一說,可以看成是畫面空白之處與墨色的呼應。中國畫不只是筆法和墨法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更是一種意境、情感和精神上的傳達。畫的尺寸不在于大小,小的紙張上 可以有大的“氣局”。有的畫幅近千里,但“氣”是不貫通的,僅僅達到紙張形式上的氣勢。畫要用心經(jīng)營,講究構局。中國畫講起承轉合。這種氣局、氣運之美,使中國畫“活”起來了,由生氣產(chǎn)生動感,從而具備氣勢。因此,沒有“氣”就沒有生命力。
書法和中國畫不只存在于紙上的平面空間,空白處是天地的體現(xiàn),而且畫的四周和內在形成了呼應。書法中的“氣局”不僅是一個字的“勢”或者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且是對整個篇章的把控注重字與字、行與行、列與列之間的布局與“勢”。寫的“黑”的地方是字,留白的地方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都是為了成就氣局。書法的每個字都可以看成是一幅畫。畫面疏密結合,最后流走處往往在右下位置,這樣就體現(xiàn)了留出氣口的重要性,也可以證明同一個字可以被寫成不同風格和字體。中國畫亦是如此,陰陽的兩面都同樣重要,很多時候留白的地方讓整幅畫更透氣,可呼吸。一幅畫要有可呼吸之處,要有收有放,這樣才會透氣不死板,自然不做作。中國畫強調的是氣局或氣勢,而不是看西方繪畫中的透視、明暗、投影等繪畫語言。以李迪《風雨歸牧圖》(圖1)為例,畫中柳樹枝葉、蘆葦和水草均向右傾倒,使狂風暴雨欲來之勢躍然紙上,一牧童斗笠掉到畫面中右下方的位置,牧童像右扭轉與整個“勢”相反。一切風雨形成的動勢,均是由左上方偏向右下方,這是全幅“氣”流通的關鍵,整幅畫面中氣流相通,樹葉飄動,富有生機,尤為生動。
由此可見,以書入畫中的“氣”是整幅畫面的通道,這種“氣”不是單純的技法表現(xiàn)或者說是畫家故意為之,而是由畫家對物象深刻的感知、濃郁的情感所致。
三、書之“動靜”
書畫是點畫之轉出于心的力量,一個字或一幅字最終能夠表現(xiàn)出大自然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不論在書法中還是中國畫中, 靜態(tài)的外形因注入了筆法節(jié)奏和書者畫者的情感,使不同作品呈現(xiàn)出不同的動態(tài)效果。一幅具有藝術感的作品,要以筆法節(jié)奏塑造的形勢體現(xiàn)動態(tài),所以,書法的動態(tài)可以充分表現(xiàn)藝術情感和審美特征。 國畫中的“形”偏向于靜態(tài),呈現(xiàn)出來的“勢”偏向于動態(tài)?!靶巍敝傅氖茄劬λ芸吹降耐庑?,屬于表象。而“勢”強調的是潛藏在外在形式背后的深層意蘊,是內在的,其賦予作品以生命、情感的生動表達,是需要觀賞者用心感悟,并感同身受的。
另外,作為“無聲的音樂”,一幅好的書畫作品是由筆法、畫面布局、墨法以及情感等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的。這些因素既豐富了書畫藝術的形式,又融入了個人風格,使書畫作品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是氣質、意趣、性格、思想以及藝術修養(yǎng)的綜合反映,展現(xiàn)了作品和個人的魅力。
綜上所述,在書法臨摹過程中,正是由于以靜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動的節(jié)奏和美感,書法才體現(xiàn)出國畫藝術的魅力。將靜態(tài)的“形”和動態(tài)的“勢”相結合來觀察作品,創(chuàng)造出屬于畫家的個人風格。由靜態(tài)的紙張表現(xiàn)出動態(tài)的大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
在中國畫中,筆法、氣局、動靜相結合,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將其融為一體才能達到藝術作品的審美標準。這樣不僅可以使作品更為生動而且還可自然而然地賦予作品個人特征。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中國畫以其特殊的方式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獨特魅力,每個人都是書畫的傳承者。如此一來,將筆法節(jié)奏運用于國畫創(chuàng)作中,勢必會提高作品的質量,增強人們對國畫深層次的認知。書畫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錘煉、體會生命以及藝術互相融合的過程,因此中國畫更應該注重和理解筆法節(jié)奏、氣局、動靜的深層含義,將其化為今后繪畫學習中的靈活運用,勤于練習,享受中國畫學習過程帶來的快感。
參考文獻:
[1]沃興華.形勢衍:書法創(chuàng)作論之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