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凌霞 洪潔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yī)學中心,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 200025
多囊卵巢綜合征( PCOS) 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其臨床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高雄激素血癥、排卵功能障礙及卵巢多囊表現(xiàn)。作為一種復雜的異質性疾病,PCOS 的具體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同時PCOS 患者更易合并胰島素抵抗、肥胖、慢性炎性反應等代謝異常。而腸道菌群可通過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對營養(yǎng)物質的攝取、轉化作用等,參與上述代謝異常的發(fā)生、發(fā)展。本文通過概述PCOS 與腸道菌群關系的研究進展,為后續(xù)PCOS 發(fā)病機制研究與臨床治療提供可能方向。
Lindheim 等[1]發(fā)現(xiàn),與健康對照女性相比,正常體重的PCOS患者腸道菌群α 多樣性顯著下降,同時伴有柔膜菌門及擬桿菌門相對豐度的下降。Torres等[2]還發(fā)現(xiàn),PCOS患者腸道中布勞特氏菌屬、羅氏菌屬、瘤胃球菌屬等豐度下降,卟啉單胞菌屬、嗜糞擬桿菌等豐度升高。Insenser等[3]則發(fā)現(xiàn),肥胖和非肥胖的PCOS患者腸道中的鏈型桿菌屬、坎氏菌屬相對豐度均顯著升高。
采用來曲唑誘導產生PCOS 動物模型,Kelley等[4]發(fā)現(xiàn),PCOS 小鼠腸道菌群α 多樣性顯著下降,同時還伴有擬桿菌門豐度下降及部分厚壁菌門豐度升高。而Guo等[5]則發(fā)現(xiàn),PCOS 大鼠腸道菌群中乳桿菌屬、瘤胃球屬、梭菌屬豐度下降,普氏菌屬豐度升高。
2.1 腸道菌群與高雄激素血癥的相關性 高雄激素血癥是PCOS 核心特征之一。過高的雄激素會刺激卵巢基質增生,導致卵泡閉鎖及成熟障礙,進而出現(xiàn)排卵障礙,即表現(xiàn)為月經周期紊亂及卵巢多囊表現(xiàn)。Torres等[2]發(fā)現(xiàn),PCOS患者的腸道菌群α 多樣性與宿主雄激素水平呈現(xiàn)明顯負相關。除外生物多樣性,Insenser等[3]還發(fā)現(xiàn),部分菌群,主要是拉烏爾菌屬和坎氏菌屬豐度與宿主雄激素水平呈正相關。說明腸道菌群和宿主雄激素水平確實存在某種聯(lián)系。
而在動物實驗中,Guo 等[5]將健康對照大鼠的糞便及乳桿菌分別移植至兩組PCOS大鼠體內,發(fā)現(xiàn)移植后雄激素水平較前下降均超過20%,大鼠的發(fā)情周期及卵巢多囊表現(xiàn)也得到顯著改善,進一步證實了腸道菌群對宿主雄激素水平的影響。
2.2 腸道菌群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 50% ~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且其發(fā)生并不完全依賴于肥胖。胰島素抵抗是PCOS主要發(fā)病機制之一,可增強上游黃體生成素對卵巢的調控作用;加強腎上腺合成雄激素的功能; 還可通過對肝臟的影響,抑制肝臟合成性激素結合球蛋白( SHBG) ,減少血清中雄激素與SHBG的結合,引起游離睪酮水平的升高。
目前,越來越多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和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Le Chatelier等[6]發(fā)現(xiàn),與腸道菌群基因計數(shù)高的人群相比,基因計數(shù)低的人群具有更高的胰島素抵抗水平。Karlsson等[7]則通過檢測包括正常糖耐量、糖耐量異常、2 型糖尿病在內的145 位歐洲女性的腸道菌群,發(fā)現(xiàn)3 組人群的腸道菌群存在顯著差異,且腸擬桿菌等部分菌群豐度與血清胰島素水平明顯相關。此外,Vrieze等[8]將來自瘦供體的腸道菌群移植到合并有代謝綜合征的受試者腸道,發(fā)現(xiàn)后者的胰島素敏感性顯著改善,進一步驗證了腸道菌群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而在PCOS 中,Insenser 等[3]對比健康女性,發(fā)現(xiàn)PCOS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水平更高,且其胰島素敏感性與腸道奇異菌屬和斯氏菌屬的豐度呈負相關,提示PCOS 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與腸道菌群存在一定聯(lián)系。
2.3 腸道菌群與肥胖的相關性 PCOS 患者中肥胖的合并率超過50%。肥胖不僅影響代謝健康,而且是心血管事件、某些腫瘤等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可通過影響宿主能量獲取與儲存,從而影響肥胖發(fā)生??傮w而言,肥胖患者的腸道菌群生物多樣性下降,并伴有擬桿菌門/厚壁菌門比值的下降[3,6]。而在飲食干預或代謝性手術后,伴隨體重的顯著下降,該比值亦顯著升高[9-10]。此外,動物實驗中,B?ckhed等[11]證實,將肥胖小鼠的糞便移植給無菌小鼠可以促使其肥胖發(fā)生。而Ridaura等[12]則證實,移植來源于瘦者的腸道菌群可以顯著改善小鼠的肥胖表型。
在PCOS 中,Insenser等[3]對比肥胖和非肥胖患者,發(fā)現(xiàn)合并肥胖的PCOS患者腸道菌群β 多樣性明顯下降,但在非PCOS人群中并未發(fā)現(xiàn)上述差異。這或許也提示PCOS患者的腸道菌群與肥胖間存在獨特的聯(lián)系。
2.4 腸道菌群與慢性炎性反應的相關性 慢性炎性反應也是PCOS 的重要特征之一,參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異常的發(fā)生。
腸道菌群與宿主慢性炎性反應存在密切聯(lián)系。Le Chatelier等[6]發(fā)現(xiàn),腸道菌群基因計數(shù)低的人群具有更高的白細胞計數(shù)和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Martínez等[13]發(fā)現(xiàn),腸道糞桿菌屬和瘤胃球屬豐度與宿主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呈負相關,而Schirmer等[14]則發(fā)現(xiàn),腸道羅氏菌屬、瘤胃球屬豐度均與白細胞介素-6水平呈負相關; 嗜膽菌屬等豐度與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呈負相關。
與體重指數(shù)匹配的非PCOS 人群相比,PCOS患者的超敏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計數(shù)等慢性炎性反應指標均顯著升高[15]。且其淋巴細胞計數(shù)與腸道柔膜菌門豐度呈顯著負相關,提示PCOS患者的慢性炎性反應可能與其腸道菌群存在某些聯(lián)系[1]。
3.1 腸道黏膜屏障損傷在PCOS 發(fā)生中的可能作用 腸道黏膜屏障是阻止腸內有害物質及生物進入人體的天然屏障,由黏膜上皮、黏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腸道相關淋巴組織、膽鹽及腸道菌群等組成。黏膜屏障損傷可引起“漏腸”,使腸道革蘭陰性菌來源的脂多糖入血形成內毒素血癥,激活免疫反應,引起全身性慢性炎性反應,進一步引起胰島素受體功能異常,介導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
Lindheim 等[1]發(fā)現(xiàn),PCOS患者黏膜屏障通透性指標( 血清連蛋白、二胺氧化酶) ,以及內毒素血癥相關指標( 脂多糖結合球蛋白) 等均顯著升高。Zhang等[16]還發(fā)現(xiàn),PCOS患者的血清連蛋白水平升高不僅與胰島素抵抗程度相關,而且與月經規(guī)律程度呈負相關。PCOS患者更為顯著的腸道黏膜屏障受損及其與卵巢功能的相關性,均提示腸道菌群可能通過這種方式影響PCOS發(fā)病。
3.2 腸道菌群組成改變在PCOS發(fā)生中的可能作用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高糖、高脂飲食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而PCOS患者中該飲食習慣更為常見[17]。換言之,PCOS患者更易出現(xiàn)腸道菌群失調。而腸道菌群失調對于腸道黏膜屏障、宿主代謝和免疫等的影響,大多通過其代謝產物發(fā)揮作用。
3.2.1 短鏈脂肪酸( SCFA) 腸道中的許多微生物具有酵解產生乙酸鹽、丙酸鹽、丁酸鹽等SCFA的能力。SCFA不僅具有增強結腸黏膜細胞合成黏蛋白,為黏膜上皮提供必需能量,幫助維持屏障功能的作用;也能調節(jié)免疫細胞生長、抑制免疫反應; 還能作為腸道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的信號分子[18]。
PCOS 中豐度下降的羅氏菌屬、瘤胃球菌屬、布勞特氏菌屬、梭菌屬均具有上述能力[18]。這些菌屬豐度下降,使腸道內SCFA 合成減少,進一步導致腸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和宿主代謝惡化。
3.2.2 氨基酸 氨基酸不僅是蛋白質和多肽的結構基礎,也作為生物活性分子在各種信號通路及代謝途徑中發(fā)揮作用。許多腸道微生物均具有合成包括支鏈氨基酸( BCAA) 在內的多種氨基酸的能力。BCAA主要指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其升高已證實與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多種代謝異常密切相關[19]。
Chang 等[20]發(fā)現(xiàn),PCOS患者BCAA水平升高,且與胰島素抵抗程度、游離睪酮水平均呈正相關。PCOS大鼠腸道中豐度升高的普氏菌屬[5],也已被證實具有增加循環(huán)BCAA水平、加重胰島素抵抗、惡化糖代謝的作用[21]。腸道菌群對宿主氨基酸代謝的影響可能是其影響PCOS發(fā)生的機制之一。
3.2.3 膽汁酸 初級膽汁酸在肝臟合成,而后在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脫羧轉化為次級膽汁酸。膽汁酸不僅可以通過磷脂酰肌醇3 激酶/絲氨酸-蘇氨酸激酶通路直接改善胰島素信號,也可與受體結合發(fā)揮作用[22]。膽汁酸與受體結合后,可促進腸道內皮細胞合成、分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9,從而激活線粒體功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23]。
此前研究發(fā)現(xiàn),PCOS患者血清膽汁酸水平下降[24]。而在妊娠糖尿病人群中,具有PCOS病史的患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9水平亦更低[25]。這或許也是腸道菌群影響PCOS發(fā)病的機制之一,但其背后腸道菌群的具體貢獻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3.3 腸-腦軸在PCOS 發(fā)生中的可能作用 腸-腦軸是機體調節(jié)能量平衡的重要結構,主要由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調節(jié)激素構成,后者包括胃腸道激素、神經肽Y 等。生理狀態(tài)下,中樞神經系統(tǒng)接收胃腸道在機械、營養(yǎng)素等刺激下產生并通過迷走神經傳導的饑餓/飽腹信號,同時也接收胃腸道激素的信號,綜合調節(jié)食欲。胃腸道激素由腸道內分泌細胞分泌,從功能上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促進食欲的激素,即饑餓激素( ghrelin) ;另一類是抑制食欲的激素,包括膽囊收縮素、胰高血糖素樣肽、多肽YY 激素等。既往的許多研究均已證實,腸道菌群可以通過對胃腸激素的影響調節(jié)食欲,進而調控機體能量平衡。
目前關于PCOS 食欲情況的研究結果并不完全一致。部分研究并未發(fā)現(xiàn)PCOS患者和對照組的食欲差異[26]。但Moran等[27]則認為PCOS患者更易出現(xiàn)饑餓感。而在腸道激素水平上,與正常人相比,PCOS患者空腹ghrelin水平在不同研究中具有較大異質性,但餐后ghrelin抑制程度明顯受限[26-28]。而空腹膽囊收縮素、胰高血糖素樣肽、多肽YY 激素水平在PCOS患者中暫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26-27]。但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其餐后刺激性升高程度受到一定抑制[28]。這都提示PCOS患者中胃腸激素相關食欲調節(jié)的改變,也提示腸道菌群可能通過影響腸道激素對食欲的調控,參與PCOS的發(fā)生。
正因為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顯著影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腸道微生物制劑開始走入臨床。很多研究已證實,這些制劑不僅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脂代謝,還能調節(jié)免疫,減輕炎性反應。
一些研究已開始嘗試在PCOS 患者中應用這些微生物制劑,但目前得到的結果并不完全一致。在代謝轉歸上,一項最近的薈萃分析共列入7 項研究,合計471 位受試者,研究持續(xù)8 ~12 周。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后PCOS患者的空腹胰島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得到顯著改善,但體重、體重指數(shù)、空腹血糖、炎性指標、胰島素抵抗程度等并無顯著改變[29]。此外,還有研究觀察到干預后患者血清睪酮水平的下降[30]。這些研究均提示腸道微生物制劑對PCOS臨床轉歸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具體機制與療效仍需更多研究支持。
以上種種證據(jù)顯示,PCOS與腸道菌群存在密切聯(lián)系,腸道菌群可能通過多種機制、途徑影響PCOS的發(fā)生進展。目前相關研究并不完善,仍值得進一步探索。深入研究或許可以為未來PCOS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