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志
我珍藏著一張1957年7月的初中畢業(yè)證書,學校是揚州市新華中學,校長蔣堅揮,至今已有六十多個年頭了。為什么要珍藏?因為永遠忘不了窮人孩子讀書的艱辛,也永遠忘不了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感。
六十年前,回憶中承載著許多童年和少年的往事,總是歷歷在目,令人難忘。
我的老家地處揚州市江都區(qū)丁伙鎮(zhèn)錦西村徐莊組,房屋是土基墻、破草房。父親是文盲,以種田為生。因不識字,又因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經(jīng)常受人欺凌。我到十歲時,才有了上學的機會,當時連《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都沒有讀過。剛上學時,我甚至都不知自己叫什么名字。老師上課點名,叫到我名字時,我居然不曉得答應一聲,還東張西望,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因此被老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當時心里十分委屈。于我而言,貧窮不是結果,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承載著許多淚水、痛苦與堅強,還有太多太多的無語。我不能選擇,也不能逃避,唯一能做的是迎上去,直面它。對于我來說,讀書就是唯一的出路,“人家不必論富貴,唯有讀書聲最佳”,學習好可以輔助你走好每一條路。
人不能改變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父母不能決定你的前途,決定前途的是你自己。從此,我暗下決心,人爭一口氣,起早帶晚忙念書。有時父母一覺醒來時,發(fā)現(xiàn)我還在借著昏暗微弱的煤油燈光,讀名著、翻字典、念古詩、寫字帖,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那時由于沒有錢買本子,只得把廢棄的香煙殼反過來用,先用鉛筆寫,再用鋼筆寫,一紙兩用,處處節(jié)約。冬天天寒地凍,手被凍僵,用嘴哈口熱氣,站起來搓搓手,繼續(xù)埋頭攻讀。我以書為階梯,為良藥,汲取營養(yǎng),吸收智慧。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講究讀書方法,小學六年,我連跳了兩個年級,只用了四年時間就讀完了小學。1954年畢業(yè)時,我才14虛歲。
當時的徐莊小學,操場小而窄,學生只能排排隊,進行斗雞、跳方格子、拔河比賽等簡單的體育活動。教室更差,連門窗都不齊整,課桌也高矮不一。雖然一至六年級都開課,但每個年級不足20人,師資也缺乏,只能復式教學。我的啟蒙老師韓安邦,也是班主任,一人要教多節(jié)課。他中等個子,兩個眼睛炯炯有神,經(jīng)常面帶微笑看著我們,和藹可親,從一見面就給人留下溫暖的感覺。學校開始時沒有炊事員,韓老師就輪流到學生家?guī)э垼咳艘惶?,一來走訪了家長,二來聯(lián)絡了師生感情。他善于營造輕松愉快、活潑有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深受大家喜愛。他注重形象、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他還開展互教互學友誼活動,讓雙方通過交往和長時間的友好相處,產(chǎn)生深厚的友情,他讓我們記住了一個道理:友誼不在一時,而在一世;不在年齡,而在心靈。
韓老師對于教學十分專注,也特別追求效果。上復式課時巧妙安排,分上半時、下半時,半個班聽課,半個班布置作業(yè)或看書,忙得手不停、嘴不停。到了晚上,批改作業(yè)、備課,農(nóng)村沒有電燈,只能靠一盞罩子燈;住房狹小,只能擱一張床鋪。條件雖簡陋,卻擋不住老師的上進心。韓老師的敬業(yè)精神和對學生真摯的愛讓所有人感動。他還拿縣實驗小學的試卷讓我們模擬測驗,排問題、找差距,提高教學水平。這種不圖享受、不談待遇、不講條件的無私精神,激發(fā)了大家讀書為樂的熱情。“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笔刮覀冊谇嗌倌陼r代,就有了身在校園、心系天下的情懷。
為檢驗我們的學習成果,也為了給學校爭得榮譽,韓老師帶著我和一批學生到揚州報考。沿路崎嶇不平,還要過獨木橋,從楊家渡過河直奔磚橋,順著國道揚(州)泰(州)公路騎行。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不僅沒覺得道路漫長,反而感嘆路途太短。我們不經(jīng)意間走過了江家橋、頭道橋、二道橋、萬福橋、解放橋……終于進了城??吹搅烁邩谴髲B,見到了電燈、電話??荚嚭?,包括我在內的6位同學全部被錄取。另外,還有同學考取了揚州市第一中學、江都縣丁溝中學,凡是報考的學生都被錄取,這在方圓10里的范圍內成了“奇跡”。
初中三年,度過了難忘的時光,熟悉的場地和教室,難忘的師生情誼,只有身入其中,有所接觸,才能真正感受……
新華中學初一共8個班級,我們6個同學全部不在同一個班級。我當時既喜又憂:高興的是到揚州念書,登高望遠,知道了揚州有蘇北農(nóng)學院、蘇北師專兩座高等學府,還有中央財政部揚州財政學校、華東第二工業(yè)學校以及江蘇省揚州中學等名牌學校,羨慕的感覺油然而生;擔心的是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洗衣服、疊被子都不會做,一切得從頭學起。
我分在初一(2)班,班主任是周敬卿老師,50多歲,中等身材,沉穩(wěn)大氣。他原來是教英文的,因外語停課,改教歷史。他能抓住重點,突出主題,尤其是勇于嘗試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獨特的教育方式獲得了良好聲譽,使大家學習不覺得枯燥。他平時對待學生既嚴肅又和藹,尤其對到揚州讀書的農(nóng)村孩子很是體貼、關心。一個自然流露的微笑,勝過千言萬語。他的微笑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令彼此更加溫暖。當學生有些小缺點時,他從不當面批評,而是個別談心,語重心長地說:“知錯就改,改了就好?!彼€要大家到史公祠走一走,聽一聽揚州民族英雄史可法的事跡,經(jīng)常叮囑青年一代一定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惜現(xiàn)在,好好學習。
學習期間,我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每月零用錢少得可憐,只有5元左右。雖然那段生活很苦,但師生情誼是一盞燈,照亮了我,也溫暖了我。到了寒暑假,學校離家30多公里,光腳走路,一次步行需要4、5小時。累了我就休息一會兒再走,從不叫苦。后來,不怕“吃苦”成了我良好的習慣,也讓我順利經(jīng)歷了人生的許多磨煉。
初三那一年,我的心態(tài)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我要特別感謝語文老師,他教會我自信自強,并不是表面的裝作自強。老師說:“人這一輩子總要經(jīng)歷酸甜苦辣,甜蜜的一面需要你自己去發(fā)現(xiàn),而不是永遠躲在苦澀里?!睗u漸地,我意識到貧窮也許是家庭給我的禮物,而不是我認為的苦難與不足。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三年的學習生活一晃就過去了。初中給我的啟迪太多太多,特別是讓我認識到:在比拼體力和意志的“馬拉松”賽跑中,只有堅持到最后仍然毫不懈怠的人,才有可能發(fā)揮得更好,也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1957年,全國中專停招。由于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我只能報考中師。落榜后回家當了一年農(nóng)民,深切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1958年,隨著國家經(jīng)濟建設需要,江蘇省揚州農(nóng)業(yè)學校提前招生,錄取后飯錢由國家補貼,住宿費全免,真是天賜良機,我怎能錯過。進入揚州農(nóng)校后,節(jié)假日,我與同學們結伴步行到平山堂游玩,由于空氣清新,登高可遠眺長江南岸鎮(zhèn)江好山脈。特別讓我記憶猶新的是1960年春天,學校組織學生到靖江縣孤山公社勞動實習,那里農(nóng)作物稻、麥、棉花都有,老師給學生邊講授理論,邊指導實踐,這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我分在山南大隊,與同學石振華一組住在群眾家里,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那年正是三年困難時期,群眾家拆掉鍋灶,統(tǒng)一吃公共食堂,生活艱辛,浮腫病特別多。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勞動,我生病了,比較嚴重,六月里穿棉衣曬太陽不覺得暖。無巧不成書,家里也來信反映父親病危讓我火速回家,這時我不能走路,更別提照顧父親了。班主任戴永康知道后,立即安排學生用獨輪車送我到8公里外的縣醫(yī)院看病。當時沒有儀器檢查,判斷胃出血也不太準確,連看兩三次效果甚微。當?shù)貤l件有限,醫(yī)院又遠,班主任戴老師與謝燦等幾個實習老師認真研究,并報學校領導同意,讓我回學校邊治療、邊休養(yǎng),考慮到我身體虛弱,還指派了一位心理素質好,能說會做的同學護送,照顧我的日常生活。在學校,每天供應一瓶牛奶,糧油可以突破計劃,經(jīng)濟上放松限制,藥物上優(yōu)先安排,我享受了特殊待遇,放下一切精神負擔,安心養(yǎng)病……
老師們都是我的偶像,不是父母勝似父母。和藹可親的老師,不僅關心我的學習,還關心我的健康,溫暖的話語,真心的關愛,熱情的照應,使我身體恢復較快,并能再次回到山南大隊,順利地完成了實習任務。
老師的恩情永不忘,細想起來,1960年,我才20歲,如果沒有老師的關愛、栽培,我可能已不在人間,我對老師感激不盡,完全出于內心。
如今,歲月已讓一個當年的青年學生慢慢老去,而揮之不去的、常留在心中的,是這些老師慈祥的笑容與諄諄教誨;筆者已近耄耋之年,少年時的苦難時時激勵著我,告訴自己要不忘師恩,不懈努力,永遠在前進的路上,也常常用自己的經(jīng)歷教育子孫,吃得苦中苦,方能造就人。
時光流逝,光陰荏苒,歡樂許多,憂愁許多,失去許多,得到許多,回望自己的腳步,總還留下了一點扎實的印跡。我敢說我是充實的,因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暖暖地陪伴著我的,永遠是老師們那關愛的目光。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