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陽
蘇軾是宋代文學大家,聲譽極高,但仕途卻十分坎坷。因政見不同又不趨炎附勢,一再遭新黨、舊黨排擠,并被一貶再貶。
蘇軾最后被貶到不毛之地海南時,他的弟弟蘇轍也被貶至雷州。那年5月,兩人相遇于藤州,一起吃面。兩兄弟的性情大相徑庭。蘇軾高曠豁達,蘇轍卻總是思慮重重,憂郁不已。于是,當他們處于同樣的境遇時,反應也大不相同。蘇軾端起“粗惡不可食”的面條,三口兩口就下了肚;蘇轍卻放下筷子,不住地嘆氣。蘇軾看見弟弟的樣子,詼諧地問道:“莫非你還想細細品味嗎?”
短短一句反問的話,卻道出了一個人生的大道理:對生活中的痛苦,切莫反復咀嚼。因為,越是咀嚼便越傷感,越傷感便越難以釋懷。
蘇軾在被貶惠州時,曾給人寫信說:“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舉不第,有何不可!”這樣一想,惠州就成為他的故鄉(xiāng)了。而且此地不僅風景美好,還有新鮮的荔枝吃,為此,他興奮地寫了一首《食荔枝》詩,曰:“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貶謫中的蘇軾,不僅沒有倒下,反而豁達地面對生活。
人生免不了遭遇挫折,要能夠想開;生活總有不如意處,要學會放下;在受到委屈和不平時,要肯于咽下。凡事向低處想,向低處看,向低處比。這不是阿Q,而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