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娟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階段中兒童向少年過渡這個時期,美術教學將如何開展的問題進行初探。通過分析了解,讓美術教育者感覺到它的重要性,并去思考如何做好它。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寫生及臨摹優(yōu)秀作品為兒童繪畫提供豐富的視覺刺激,促進視知覺的進一步分化,使認知水平得到提高。
關鍵詞:危險期 涂鴉 寫生 臨摹
通過多年的美術教學我發(fā)現(xiàn)在學校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這種現(xiàn)象,7、8歲以前的兒童特別喜歡涂鴉,畫畫大膽、無拘無束,但到10歲以后,畫畫變的小,依賴性變強,繪畫熱情逐漸消失,有的就此不再畫畫,使繪畫技能就此停留在低級階段,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兒童向少年過渡期出現(xiàn)的心理斷層.如何幫助兒童克服這一心理障礙,更加有助于其在藝術上的健康成長呢?這是每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的問題。
一、對孩子心理的分析
首先,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解孩子的心理,兒童到了11—15歲屬于學齡中期,是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一個時期。這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孩子了,要求與大人平等,然而他們還缺乏平等的條件。這時的孩子特別偏激,非好即壞。他們?;孟胱龀鲂@人之舉,可既不為此做出必要的準備,又缺乏實現(xiàn)這驚人之舉的耐性和韌性,因此常常把這一時期叫做過渡期,又稱為“危險期”。在這個時期中,尤其在他們的繪畫方面有比較大的變化。
其次,從繪畫心理發(fā)展歷程看,7 、8歲——11 、12歲兒童的繪畫發(fā)展正從意象期向寫實期過渡,即從“模式化”視覺經驗性描繪向寫實性描繪過渡.如果我們不特別關注這一時期的美術教育,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必然造成學生繪畫心理障礙,形成學生美術的困難期。反映在繪畫作品上,就是他們開始蔑視自己兒童時期的畫作了,認為太幼稚。他們把兒童時期的一些好的東西,也會當作“污水”一起拋掉。他們的繪畫開始注重寫實,但是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訓練,技能水平達不到自己所希望表現(xiàn)達到的,即人們常說的“眼高手低”。畫出的東西自己覺得不滿意,甚至比別人更厭惡,很多孩子從此對繪畫失去了興趣。因此,研究少兒繪畫“危險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我們在少兒繪畫教學中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但如何使孩子們從繪畫“危險期”陰影中走出來,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現(xiàn)能力等能力的健康發(fā)展呢?
因此,我認為對于美術教育者來說應該通過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寫生及臨摹優(yōu)秀作品為兒童繪畫提供豐富的視覺刺激,促進視知覺的進一步分化,及在認知水平提高的同時,以加強對外界事物的寫生觀察和優(yōu)秀作品的臨摹作為橋梁,提高繪畫表現(xiàn)技巧,改變“模式概念化”的視覺描繪,增大頭腦中客觀表象的含量,達到手、眼的逐步協(xié)調,向寫實性繪畫迅速過渡。但如何進行觀察寫生訓練呢?
二、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學生為本位進行繪畫教學
1、對外界事物的寫生訓練
寫生就是直接以實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法。它是初學者和畫家鍛煉繪畫表現(xiàn)技法和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繪畫技巧的重要方法。用來作畫的工具也是多種(鉛筆、鋼筆、彩筆等)。兒童早期繪畫都傾向于平面化,多用彩色水筆作畫。而對空間的深度認識不足,加強寫生訓練,從室內到戶外,從二維到三維,及豐富了學生的表現(xiàn)手法同時又用多變的題材內容保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進行手、眼協(xié)調的初步訓練,逐步改變手不聽用,畫出來的線條、形體達不到預定目的的毛病。訓練過程如下:
①幾何形體的寫生:
進行幾何形體的練習多用鉛筆,便于修改出準確的結構形體。更重要是為了使輪廓在兒童頭腦中得出印象,理解線條之間的關系。可以借助幾何形體和幾何形體組合來理解輪廓的基本特征。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和科學性,這是其它少兒繪畫如:簡筆畫、國畫所不具備的。根據不同層次年齡逐步溶入形體比例結構透視空間節(jié)奏等,不斷加強學生新的感性認識,從平面向立體過渡,保持學生繪畫熱情和新鮮感。
②室內靜物寫生:
在引入幾何形的寫生一段時間之后,逐步引入室內靜物寫生訓練,把對象或對象的個別部分、個別方面或個別特征加以對比,確定其相同相異及其關系。同時進一步對靜物間的整體關系,空間關系等進行訓練。由于生活中的靜物種類比較多,對于選擇對象要仔細觀察。因此再作畫時要細致描繪。
③戶外寫生:
在室內寫生訓練基本上,要進行戶外觀察寫生,描繪生活的事物,如:房子一角、車站、菜市場自己的家等題目,讓學生觀察寫生,并逐步變成隨時隨地觀察,描繪外界事物的習慣,自然進行觀察和表現(xiàn)外界事物的角色中。并用鋼筆等易攜帶掌握的工具線描寫生,運用室內寫生的一些整體觀察的基本知識不斷積淀頭腦中的客觀表象,增大其儲存量,同時,提高兒童對客觀事物的表象能力,培養(yǎng)整體觀察的習慣,提高繪畫表現(xiàn)技巧,增加兒童的自信心,逐步追求繪畫特有的審美竟境界。
2、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臨摹學習
小學美術課本中介紹了很多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大師,因此兒童向青少年過渡這個階段,在欣賞作品方面要進入一個高層次,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當學生與高層次的繪畫作品接觸多后,對其發(fā)展會起到促進作用。當他們對藝術產生一定興趣后,就要去臨摹自己認為好的藝術作品。接觸多后,對更好的藝術品和藝術家就會崇拜,認識水平也會產生飛躍。因此讓兒童臨摹層次較高的優(yōu)秀作品,使他們能體會到別人創(chuàng)作時的感受及一些繪畫性的表現(xiàn)技巧,以彌補其繪畫表現(xiàn)語言的不足和貧乏,幫助初學者掌握一定繪畫技巧。古今中外,許多藝術家都從臨摹中得到很多啟發(fā),雖然從兒童階段心理發(fā)展來說有一定的弊病,但由于加入了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寫生訓練及對臨摹方法的靈活處理,也會取得很大的收獲。
①照實臨摹:
古往今來任何一位美術大師在初級階段都要進行照實臨摹前輩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對其表現(xiàn)手段、形式、色彩、構圖等完全照實臨寫,重在技法的探討學習與繼承上,觀察它的構圖是什么、色彩的運用及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新意并把它吸收借鑒到自己的美術創(chuàng)作中,從不同的角度揣摩一下原作者的用意,使自己的眼界得到提高。
②臨摹表現(xiàn)技巧:
不同的繪畫種類如國畫、油畫、水粉畫、版畫、漆畫等都有不同的技法。就拿水粉畫來說,不同的人對色彩的觀察,體現(xiàn)出個體差異,對同一對象,同一環(huán)境,每個人的色彩感覺各不一樣,有的偏暖、有的偏冷、有的偏深沉,因此在臨摹中改變原作的基本色調,重新建構原作的色彩框架,重在研究原作色彩的表現(xiàn)技巧,對色彩進行強化訓練,可以將同一個內容用不同的色調,不同的筆法表現(xiàn),具有個人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
③臨摹色調:
在構圖造型等方面進行改變,而運用原作的色調{冷調 暖調}感覺,給學生一個充分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重在學習色調的構成及色調的傾向,讓臨摹創(chuàng)造出新的畫面, 新的意境出來,
通過這樣訓練之后,讓學生的意象表現(xiàn)、繪畫技法和認知水平同步發(fā)展,兒童就不會產生困難期所具有的中斷感和畏難感,使兒童早期的繪畫熱情和興趣的到及時的發(fā)展延續(xù),順利通過兒童到少年這一繪畫困難期,為進一步提高兒童繪畫技巧和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美術及其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
[2] 《學習與發(fā)展》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4] 《兒童美術教育的真諦》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