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鐵東 吉林省樺甸市圖書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明確提出社會力量在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鼓勵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通過贊助項目、無償提供基礎設施、捐贈圖書等方式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同時,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明確以政府為主導,在促進政府扶持與社會參與的完美結合中向前邁出一大步。
公共圖書館是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推進公共圖書館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構建公共圖書館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設覆蓋城市的服務設施網絡?,F(xiàn)階段,從中央到地方均有不同規(guī)模的服務網絡設施。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公平公共圖書館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設施都有了逐步的提升,研究圖書館學的相關專業(yè)人士也逐年增多,以上這些都為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每年的4.23是“世界讀書日”,在這一天公共圖書館開展的系列活動,為廣大讀者提供閱讀便利。例如:吉林市圖書館攜手吉林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一起讀書吧》欄目聯(lián)合開展繪本捐贈活動,讓閑置的繪本再次發(fā)揮作用,提倡大眾環(huán)保意識,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作風。另外,舉辦閱讀主題活動,像中華文明禮儀圖片、書記歷史文化展,促進全民閱讀,提高整體文化素質。
現(xiàn)階段公共圖書館社會合作都是在雙方自愿簽署協(xié)議的基礎上進行的,缺少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和機制保障,特別是在形式上不近相同的機制下,社會合作缺少一定程度上的穩(wěn)定性,一旦合作雙方出現(xiàn)違背簽署協(xié)議的現(xiàn)象,就會嚴重影響一方的利益,所以需要尋求相關政府的扶持與幫助。
公共圖書館要保證自身利益不被減少的情況下才會進行社會合作,但社會合作對象常常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像商業(yè)宣傳、利益最大化等,所以需要建立清楚明了的合作準則和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1]。
公共圖書館社會合作的最重要前提是可以相互學習,進行優(yōu)勢互補,各主體之間團結統(tǒng)一、高效率工作、各自堅守好崗位。但是現(xiàn)階段,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合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圖書館與社會合作主體仍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導致有效資源不能好好利用,因此需要完善項目運行模式,以此加強溝通交流,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yè)更好發(fā)展。
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合作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基礎設施、資金、圖書館藏品等等,如果在合作過程中監(jiān)督力度不夠,會導致圖書館的服務效益下滑,在廣大人民群眾樹立的良好社會形象受損,所以在合作的全過程都離不開監(jiān)管。
如何保障公共圖書館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同時維持社會合作市場性,確保資金和有效資源得到合理運用,實現(xiàn)此目標的過程中,有效評估無疑成為重要前提,所以需要建立社會合作的績效評估機制[2]。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明確提出,希望國家與政府扶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公共圖書館應該通過優(yōu)質服務創(chuàng)造效益,加大網絡媒體方面的宣傳,獲得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關注,促進政府健全保障機制。首先,政府與公共圖書館合作,建立專門的社會合作管理機構,由政府提供資金幫助,或者政府出面邀請行業(yè)機構對圖書館提出建設性提議。其次,激勵政府購買社會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在資金的支持下合理使用公平圖書館設施。最后,促進政府對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活動進行支持,對在圖書館工作中有杰出貢獻的個人、組織等給予表揚。
公共圖書館社會合作的開展首先要確定以“公益”為做事底線。在合作過程中要根據(jù)公共圖書館的宗旨進行,保護好公共圖書館的利益,確保不被侵犯,堅決抵制利益?zhèn)€人化,在公益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深入與社會主體合作[3]。另外,建立與公共圖書館合作準則,對合作主體的能力、資源、優(yōu)勢及利益進行的系統(tǒng)的評估,確保合作主體與公共圖書館方向、思想一致,具備相應的能力。最后,建立互惠互利的共享機制,通過對公共圖書館的宣傳推廣工作,例如:網絡公開致謝、日常組織免費讀書活動,采用冠名等方式進行,以此幫助合作主體收到大眾的支持與關注,同時激發(fā)其他社會主體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合作。
公共圖書館社會合作的當務之急是完善項目運作模式,逐漸規(guī)范化、制度化。把圖書館服務以項目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同時以項目管理的方式運行,通過市場調研與分析,方案的設計與測評、費用的管理等過程,使服務活動的籌劃更加規(guī)范化,社會主體在參與公共圖書館活動室具有一致性。另外,建立長期使用的溝通交流的有效機制。在進行合作前對圖書館的活動內容進行包裝,通過圖書館的網絡平臺得到大眾支持,增加與有可能合作主體的溝通[4]。在合作過程中,成立及時反饋小組,定期的將活動開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反饋給合作方,促進合作流程不斷完善,合作的項目順利進行,并與合作方保持長期的互利共贏關系。
以公共圖書館社會合作的服務活動過程為主要任務,建立詳細的過程監(jiān)管機制,針對每一個任務點都進行明確分工,明確指標任務,并對成本、質量、水平等細節(jié)加強監(jiān)管,從而實現(xiàn)全方位監(jiān)管。另外,在社會合作服務活動的開展中可能產生信用、安全、法律等一系列風險,圖書館在與合作主體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制定明確規(guī)范的合同,確定好雙方的職責與權利,同時具備風險意識,提前制定好風險預案,以便危機到來時從容應對。
公共圖書館應學習績效評價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應驗,創(chuàng)建由社會群眾、政府、圖書館相關專家等等更多的評價主體組成的評價機制及評價流程,借此提高公共圖書館社會合作的獨立性和公眾信服力。重點評價合作項目的資金投入,服務質量、工作效率,同時創(chuàng)建問責制度,降低服務活動的隨意性。利于改善公共圖書館社會合作的大眾滿意度及自身服務質量,同時使更多的人民群眾和社會主體了解到公共圖書館的價值,促進圖書館良好發(fā)展。
伴隨著全民閱讀工作的深入開展,以互聯(lián)網為中心的信息技術深深地影響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逐漸向數(shù)字化、網絡化發(fā)展。在新環(huán)境下,圖書館應順應時代的步伐,積極開展社會合作,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作用,使閱讀推廣長期有效的進行下去,助力城市圖書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