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認知現(xiàn)狀與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

2019-03-22 05:55潘志穎
關鍵詞:中華大學生文化

潘志穎

(南京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與控制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6)

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離不開青年一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新使命,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對人才的新需求。

1 文化自信源于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奮發(fā)向上的革命文化、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認知基礎之上的。缺乏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全面把握,文化自信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是一個符號或口號。

1.1 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底蘊

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了“十家九流”的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可以與古希臘文明相媲美,產生了一批如孔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集大成者,形成了講仁愛、愛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之后,有“大一統(tǒng)”的設計者董仲舒、理學集大成者朱熹、“致良知”說的倡導者王守仁、民主思想的啟蒙者黃宗羲。除了這些里程碑式的人物,還有秦漢的文治武功、唐宋的繁榮鼎盛、清朝的康乾盛世,在文化藝術上更是形成了“四書五經六藝”的經典書藉[1]。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理念和規(guī)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這些都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1.2 卓絕的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柱

革命文化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長于民族危難之際,是無數(shù)革命者在最艱難的歲月里,用鮮血和生命實踐中國革命的光輝產物。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從抗日戰(zhàn)爭到全國解放戰(zhàn)爭,再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形成了一部反對壓迫、反對侵略,爭取國家獨立、追求民族解放、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屈奮斗史;革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勇于擔當、不畏犧牲、無悔奉獻的集體主義精神,有瞿秋白同志的英勇赴難、有夏明翰同志的舍身就義、有吉鴻昌同志的刑場豪言、有方志敏同志的獄中訣詞。更為重要的是,革命文化在當代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為活著的傳統(tǒng),它以人民大眾的利益為根本取向,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從歷史的變遷來看,革命文化不僅是傳統(tǒng)文化的新時代創(chuàng)新,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長的重要基礎。

1.3 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未來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代中國的新文化,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培養(yǎng)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知識文化、有紀律意識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的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繼承和創(chuàng)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總結和升華了奮發(fā)向上的革命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的智慧結晶。新中國成立以來,從革命到建設,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中的文化創(chuàng)新,它回答了時代新課題、回應了發(fā)展新需求,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不斷向縱深發(fā)展,是新時代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

2 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與認同現(xiàn)狀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者、傳承者和未來開拓者,也是文化自信的主體,這就要求大學生能夠較為全面地學習認識中華優(yōu)秀文化,只有在較為全面的認知基礎上才能產生文化自信,才能正確地認識中國特色與國際比較。

為了較為全面準確地了解大學生對于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現(xiàn)狀,本文采取個別訪談與問卷普查相結合的手段進行了調研分析。選取了江蘇省5所綜合性高校,累計發(fā)放問卷300余份,收回有效問卷268份,訪談和問卷對大學生的文化認知、文化認同、踐行情況進行了調查。

2.1 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分析

在本次調研的268名對象中,男生占比58.32%,女生占比41.68%;其中共青團員占比87.32%,黨員占比7.44%。被調查對象有154名為本科在讀學生,114名碩博士研究生;理工科類的學生占比57.62%,文史類占比13.46%。

2.2 大學生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路徑多元化

在對學生們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路徑調研時,發(fā)現(xiàn)不同文化了解的路徑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接近43%的學生表示主要通過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受其家庭里長輩親朋的影響,其次則通過學校的課堂學習和課外書籍報刊雜志的閱讀,也有9.53%的學生表示是通過歷史劇和綜藝節(jié)目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對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多的學生表示了解的途徑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傳媒的推送、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各類宣傳標語等。

2.3 對于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和符號層面

大學生對于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層面,并未做到全面或深入的認知。在涉及到中華儒釋道核心內容是什么、是否研讀過“四書五經”這類問題時,僅有4.5%的學生能基本說出核心內容并表示翻閱過四書五經。在個別訪談中,許多同學表示在提出“文化自信”理念之前,甚少關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了解情況相對較好,在問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28.47%的學生能對三個層面進行較準確的表述,43.62%的學生表示聽說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記不清其主要內容。

2.4 對于西方文化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缺乏辨識能力

大學生主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社交網(wǎng)絡接觸西方文化,對于西方的娛樂和大眾文化普遍沒有辨別能力。例如各類西式節(jié)日、綜藝節(jié)目、美劇、電影等,將大學生引向時尚化、自由化和西方化。38.34%的學生表示比較支持西方社會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向往西方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對于西方國家經常直接或間接攻擊中國的社會狀況,7%的學生表示完全或基本接受,33.97%的學生表示看情況決定是否接受,39.55%的學生表示不太接受。80%以上的學生覺得西方文化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轉變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但被問及什么是西方文化時,大都將西方社會科技技術的成就與大眾文化、自由思潮等混為一談。

2.5 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文化自信就是對自身文化保持尊敬和自豪

調研過程中,將文化自信劃分為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堅定信念、文化傳承、文化交流、文化發(fā)展、文化競爭等維度,并進行測量,多選結果顯示,各個維度指標的百分制得分附后。指標文化自信就是 “對自身優(yōu)秀文化保持尊敬和自豪”得分最高,為71.2%,其次是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的發(fā)展前景有堅定的信念”,得分為62.8%,指標理性對待自身文化,“不自卑、不自負”得分為61%。相反,也有學生認為文化自信是“從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借鑒外來先進文化”,該指標得分為43.27%,而文化自信是“放眼世界,在國際競爭中爭取影響力”的得分僅為27.1%。說明“自尊”“信念”“理性”等關鍵詞的認可度較高,“借鑒”“競爭”等關鍵詞的認可度較低。

在跨文化交流中遇到文化碰撞時,52.28%的學生覺得既要吸取外來優(yōu)秀文化,又要保持中國特色,41.06%的學生表示文化的碰撞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會堅定自己的文化信念。

3 大學生文化認知不足、認同感不夠的原因分析

3.1 中華優(yōu)秀文化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缺失

在過去多年的教育實踐過程中,以掌握專業(yè)知識、增強應試技巧的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導向,致使文化教育變成輔助性教育。在中小學課本乃至大學課程體系中,文化教育并未成體系,內容較為零散,在應試考核中所占比例較小,甚至不作為主要考核指標。所謂“蒙以養(yǎng)正”,前期基礎性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缺失的影響深遠。在大學期間,部分高校也開設了通識課加專業(yè)課的課程體系,但難以深入,終究杯水車薪。

3.2 開放融合的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西方思潮不斷滲透

在新媒體開放融合、即時互動的全球化語境下,西方思潮傳播的路徑更加多樣、便捷和即時,其利用大學生群體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以強大的物質經濟作為基礎,迅速進行文化擴張和滲透,將享樂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從政治、經濟到日常衣食住行等層面迅速滲透,大學生成了“和平演變”的主要對象[2]。

3.3 走形式的課堂教育使得文化認知難以真正內化

隨著文化育人工作的不斷推進,許多高校革新課程組織形式,將革命傳統(tǒng)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內容作為選修課或通識課列入培養(yǎng)方案。但仍存在課程內容更新不及時,課堂形式以價值灌輸為主、脫離實踐,教師的引領作用發(fā)揮不夠等問題,難以適應新時期學生多元化的價值需求?!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形式大于內容的課堂教育使得大學生的文化認知不足,文化自信也難以真正內化。

4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3]。

4.1 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樹立正確的文化心態(tài)

文化自信的回歸建立在正確的文化心態(tài)基礎之上,要正確地看待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書香學校建設到第二課堂活動,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目標,例如實施經典原著研讀計劃,開展以“攜經典同行,與圣賢為伴”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鼓勵學生閱讀研習經典,強化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認知,使學生志道樂學,讓家國情懷成為學習的動力之源。

4.2 將文化教育貫穿教育體系的全過程,強化課程思政的文化自信作用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高校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堅持弘揚先進文化主旋律。在很長一段時期,思政課程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體工作者僅僅是思政教師和思政課堂,專業(yè)課教師和專業(yè)課課堂的教育功能被無限弱化。隨著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提出,如何在加強高校思政課程文化自信教育,實現(xiàn)文化自信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成為眾多高校的一把手工程。但現(xiàn)實情況是許多專業(yè)課教師缺少相關理論知識,缺少角色意識、缺少角色能力和角色環(huán)境?;诖耍咝R獜呐囵B(yǎng)專業(yè)課教師意識、提升能力、改善專業(yè)課程環(huán)境等角度,做好專業(yè)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的重塑工作。

4.3 善用新媒體,積極促進主流文化的傳播

新媒體創(chuàng)新和豐富了文化的表達方式,強化了表達效果,進一步擴大了文化的傳播范圍。例如傳統(tǒng)節(jié)日前后,利用新媒體進行線上線下互動,更好詮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涵及其蘊含的民族精神;有的高校運用妙趣橫生的影像故事或H5場景展示,呈現(xiàn)各種文物深厚的歷史文化元素等。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體現(xiàn)了大眾參與的普泛化特點,參與者的普泛化和信息的無屏障性,改變了大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交互式學習的分量逐漸加大,文化傳播載體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傳播內容的生動性、多樣化和靈活性,打造富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產品,使高校文化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引起師生共鳴。

猜你喜歡
中華大學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誰遠誰近?
大學生之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修武县| 阜新市| 安仁县| 天台县| 隆德县| 嵊泗县| 潮州市| 荃湾区| 鄱阳县| 黄陵县| 襄樊市| 惠州市| 富宁县| 尼玛县| 宣武区| 玉田县| 兴和县| 读书| 逊克县| 玛沁县| 福建省| 阿克苏市| 普兰县| 天长市| 高雄县| 贵溪市| 特克斯县| 涟源市| 台湾省| 防城港市| 宽城| 沁阳市| 西乡县| 沧州市| 涡阳县| 利津县| 舒城县| 大渡口区| 井研县| 章丘市|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