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安徽民間云舞類型及歷史淵源述考

2019-03-22 08:43:39許平山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9年7期
關鍵詞:云片花神云端

許平山,羅 昊

(1.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 徽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2.徽商職業(yè)學院,安徽 合肥 231201)

安徽民間云舞是一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舞蹈目的是祈求上蒼降雨沐浴大地萬物,以實現莊稼茂盛、五谷豐登的愿景。安徽境內現存云舞一支分布于徽州地區(qū)(現為黃山市)休寧縣海陽、萬安、五城等村鎮(zhèn),舞蹈名曰“云端舞”,又稱“扯云端”“舞云端”;另一支分布于郎溪縣姚村鄉(xiāng),舞蹈名曰“云舞”。二者同屬舞蹈中的“字舞”范疇。

一、云舞的歷史淵源

云舞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提煉加工而成的。云舞的發(fā)祥地是典型的山區(qū),如姚村鄉(xiāng)石佛山,其巔有“石佛撐云”之美景,一年四季云霧繚繞,人居其間如入仙境。山里人長期體會著這種出門抬頭見云彩的生活,于是有人用竹片和硬紙扎成云朵狀玩具供孩童玩耍。眾孩童手執(zhí)“云朵”,追逐蹦跳,嬉戲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雛形。當地民間藝人從中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出獨樹一幟的舞蹈。起初的云舞僅僅作為龍燈、馬燈的伴舞,后逐漸發(fā)展成能在廣場和舞臺上獨立表演的一種舞蹈藝術。

關于云舞的起源,當地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年久旱不雨,莊稼干枯似火燒,人畜飲水困難,大旱之災讓人們苦不堪言。一日,石佛山上空掛滿烏云,人們喜出望外,男女老少奔走相告,匯集在一起仰望天空。忽然人群中一長者站出道:“雷公將要大發(fā)慈悲賜雨,凡人要有舉措接應!”面對異相,有人效仿“天狗食月”,于是男人們手持盆缽不停敲打,女人們則手持用竹片做成的云朵繞場歡跳,隨敲打盆缽的節(jié)奏邊歌邊舞。剎時,一道閃電雷聲轟鳴,大雨果真落降人間。當年莊稼豐收,飽受久旱之苦的人們振奮不已。從此,百姓把龍從云中盤游以兆豐年吉祥,采用跑云玩燈的形式意會之以示紀念。[1]

這一形式在當地有深廣的民眾基礎。據記載,“祈求雷公場面,進香求拜天神,渴望風調雨順,人民扎龍為嬉,以兆豐年”的民間舞龍活動在南宋時期就已流行。如姚村每年的農歷七月三十是石佛山廟會節(jié),方圓百里數萬百姓紛紛前往石佛山敬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著時代的變遷,古老的跑云燈形式得到變更,現在的云舞就是在跑云燈基礎上不斷提煉、反復加工升華而成的,無論表演形式還是主題內容,既有民間傳統古典口味,又有從不同角度進行的藝術表現形式創(chuàng)新。

二、云舞的類型

安徽云舞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的丘陵地帶。雖然沿江有充足的水源,但丘陵山區(qū)無法靠天然水源灌溉,當地的農耕主要靠自然降雨解決。由此,在長江沿岸的丘陵地帶,按地域與當地風俗劃分,由西向東依次是姚村云舞、休寧云舞、潛山云舞。

1.姚村云舞

當地民間藝人從生活實踐中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出獨樹一幟的舞蹈,后逐漸發(fā)展成能在廣場和舞臺上獨立表演的一種舞蹈藝術。據老藝人回憶,獨立出來的云舞仍沿襲原有跑燈的活動習慣,由該鄉(xiāng)群眾自發(fā)組成的云燈會負責人召集,籌措經費、排練指導。會首由云燈會推薦地方有才藝且德高望眾的老藝人擔任。除夕試燈焚香放鞭炮,演練跑云陣式,做好春節(jié)玩燈的準備。正月初五正式開燈,會首率領出燈隊伍首先前往石佛山大廟及山廟朝拜,敬香祭祖,求天神賜恩賜福;接著回到古戲樓進行一年的首場演出;隨后便到周圍各村莊送燈貼,表示賀春,通常稱“送燈”。這里的百姓通常有接燈的習慣,家家戶戶都事先準備好糕團、糖果,齊放鞭炮迎接。跑云燈進入自家堂屋繞行一圈,象征著“云燈進堂,人丁興旺”。

隨著時代發(fā)展,云舞歌舞的演出沒有了昔日那種帶著大地溫度的“莊重”與“繁華”,主要是參加各種表演和比賽,失去了諸多前奏與后綴。云舞,顧名思義,以跑云為主,“云”的編排是重中之重。這其間不知經過多少代藝人之手不斷被改進,但其基本形態(tài)數百年來一直保持[2]。

表演人數根據場地大小、實到跑云的多少確定。一般為二十一人,其中跑云者十六人。兩人各持一云片,云片系馬糞紙做架,再彩繪云形。男女各半,男的頭扎白毛巾,穿白布短褂,白燈籠褲,代表白云;女的穿彩綢褂褲,腰圍繡花兜兜,代表彩色云朵。穿花跑四角或擺字亮相,猶如天女散花,舞姿造型優(yōu)美。另五人為捧花角色,一般由容貌姣好的少女組成。她們的衣著與跑云女相同,道具則為花籃?;@內插滿鮮花和五谷,象征著吉祥美滿、五谷豐登。尾聲,舞者用手中的“云朵”排成漢字造型。一聲鑼響,在三秒鐘之內排成一個字。舞步輕盈歡暢,舞姿翩翩柔美,往來穿梭,忽如祥云輕移,恰似福祉降臨。

根據實際情況和主題不同,又可貫穿不同內容于其中。如在云片背面寫上不同內容的文字,由演員手持列出,進一步突出演出宣傳的主題或明確其紀念意義。云片大小規(guī)格不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表演隊伍,其云片尺寸變小,龍燈、馬燈、花籃皆相應縮小。整個舞蹈過程中,“云”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多姿多彩,暗合節(jié)奏的進程,陰云、烏云、墨云、彤云、祥云、彩云等皆有展現。

云舞的熱烈高潮之處,穿插龍燈馬燈表演,有游龍穿云之勢、深蛟潛海之威,更有翻江倒海之猛烈和龍爭虎斗之雄壯。全程演出舞中有歌,以歌伴舞,集歌、舞、吹打樂于一體。鑼鼓在云舞過程中的使用,使得演出場景更加濃重熱鬧,烘托了氣氛。演出過程中的鑼鼓采用長套和快番兩種節(jié)奏,將龍燈、獅子、旱船、鑼的各種打法相結合,同時用戲劇中的鑼鼓點,聯合組成了一個較完整的聯曲鑼鼓套路。演出時色彩濃郁的民間嗩吶、清脆的笛聲及二胡均由司鼓指揮,時快時慢,伴奏交替交換,渲染舞蹈歡樂氣氛。云舞表演場面宏闊熱烈,動靜相銜,完美融合。伴奏多為打擊樂和嗩吶曲牌兩種,熱鬧紛呈。當前,云舞的舞蹈部分已基本定型,適宜演出,效果受到肯定。但唱詞及唱和部分還處于脫節(jié)狀態(tài)。當然,現在少了古代祈求降雨的場合,那種祈求雷公賜雨的經道語(上天神靈,為我黎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已幾乎失傳[3]。

2.休寧云舞

休寧縣境內流行的云端舞都由民間的一種叫“燈棚”的戲班表演。每到一地,白天舞獅舞叉,舞水流星、火流星,舞刀槍棍棒,并表演其他歌舞、雜耍、武術;晚上則演一些徽昆小戲,如:《大財神》《萬花》《跳加官》等。為了吸引觀眾,不論白天和晚上,演出前都喜用云端舞造成歡快氣氛,以招攬觀眾。

云端舞在流傳過程中形成兩種表演形式:秀陽鄉(xiāng)釵坑村用云片表演;五城區(qū)洪里鄉(xiāng)唐川村及萬安區(qū)潛阜鄉(xiāng)里余村用云旗表演。一人執(zhí)大旗翻筋斗領隊,8~12人執(zhí)小旗變化各種隊形圖案。

云端舞隊形變化復雜,技巧較高,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方能勝任表演。表演者均為貧家男性少年,拜民間的昆曲、徽劇老藝人為師,在冬季農閑時排練。新春佳節(jié)、喜期吉日在本村演出,或應邀到外村,近則本鄉(xiāng),遠則百十里之外。邀請者管吃而無工錢,只有燈棚中出名的藝人才能得到少量報酬。燈棚是臨時聚集的半職業(yè)性民間藝術團體,洪里鄉(xiāng)唐川村的胡永平(1906年生)曾帶班至江西婺源、浙江開化等地演出,受到群眾稱贊。云端舞帶有很強的競技性,群眾常以能否表演該舞及演技優(yōu)劣作為衡量班社技藝高低的標準,所以表演者總是想方設法年年創(chuàng)新。

據秀陽鄉(xiāng)釵坑村舞獅班藝人金阿榮(1916年生)、巴富貴(1921年生)及唐川村老藝人胡永年(1892年生)介紹,清同治年間,徽班已趨向衰退。一些身懷絕技的徽戲藝人離散異鄉(xiāng),走向農村教藝。較大的村莊青年人多,財力雄厚,就演出一些大戲;有的村莊人少力弱,只能演一些小戲或折子戲。云端舞備受一些交通閉塞、文化落后、資金不足的鄉(xiāng)村歡迎,因而一時間在休寧流傳開來。休寧境內能演此舞的班社最多時有20多個。但到民國三十年(1941年)時,僅存少數戲班表演此舞。1952年,釵坑班、唐川班及其他班恢復演出。1953年休寧縣業(yè)余民間藝術會演時,釵坑村戲班表演的云端舞獲獎,后來又參加過蕪湖專區(qū)業(yè)余民間藝術會演,之后再未演出。

云端舞的音樂結構為徽、昆腔曲牌體,歌詞淺顯易懂,感情流暢,唱法工整對稱,為七字句或十字句。伴奏樂器以徽胡為主,配以笛子和瑣吶(當地稱“大清”)。打擊樂器音色較低沉、渾厚,有時間雜使用京鑼,產生出歡快、喧鬧的交響特色,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風味和生活氣息。

3.潛山“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流傳在潛山縣黃泥鎮(zhèn)一帶,是當地民間燈會、廟會中的主要表演節(jié)目之一。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左右手各持云片一枚,翩翩起舞。祈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霖雨蒼生”,老百姓的生活美好,如花兒綻放般美麗。

表演時,“觀音”手持云帚(又稱拂塵)盤坐在蓮臺上。左側站立一名童子(文童),左手捧盛清水的凈瓶,右手拿楊柳枝葉,用柳葉蘸清水揮灑,表示“霖雨蒼生”,滋潤百花。另一名童子(武童)在蓮臺前翻筋斗,然后回頭向觀音一拜,謂“童子拜觀音”。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在蓮臺前翩翩起舞,表現受到觀音揮灑的甘露滋潤,應時開放。十二月花神多隨燈會或廟會舞隊在行進中表演。到了商店或居民門前,如果主家放鞭炮迎接,便開始表演(即演唱一段或兩段歌詞),唱完又向前行。蓮臺是一個長方形木架,四腳處都安裝滾輪,木架上面是用鋼筋、白布做成的一朵如澡盆大的白蓮花。木架左右兩邊各有一人,一手拿竹竿,一手扶木架。表演時,蓮臺停住不動,站在蓮臺左右的人揮動竹竿維持演出秩序,防止觀眾擁擠,表演完畢用于推動木架向前徐行,接上前面的游舞行列[4]。

音樂《抱妝臺》原是用笛子和洞簫演奏的一首古曲。據民間傳說,《抱妝臺》曲譜來源于上古殷商時代。商紂王輕信妲己讒言,鑄造炮烙,殘害忠良。周武王伐紂滅商,除暴安良,黎民百姓演奏《抱妝臺》,揭露商紂暴政,載歌載舞共慶升平。

據潛山縣清朝廩生張伯祥考證,早在明朝天啟年間(1573—1620)就有“十二月花神”這舞蹈,這一說法從舊道具(文化大革命時被毀)蓮臺木架上所刻“天啟四年六月置”字樣得到了證實。到乾隆年間,“十二月花神”以完美的舞蹈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潛山縣黃泥鎮(zhèn)一帶流傳更廣。至清咸豐、同治年間,由于連年兵亂,“十二月花神”幾乎失傳。1916年農歷十月間,黃泥鎮(zhèn)舉行每年一次的大王廟會。廟會前夕,人們從鎮(zhèn)上項義源老店后樓上發(fā)現了一批陳舊破爛的道具和服裝,其中有彩色衣裙十二套、白色衣裙一套、童子服裝兩套和蓮臺木架一座。經兩位老秀才郝萬馨、熊楚才(當時郝己八十多歲,熊已年逾古稀)的鑒別,才知道這些東西是表演“十二月花神”的服裝和道具。青年們在這年的廟會中穿上這些服裝,由會吹奏《抱妝臺》的老藝人程樹臺(當時已年過花甲)指導并親自吹笛伴奏,此節(jié)目才得以恢復。

三、云舞的文化內涵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的云舞再也不是起初的簡單嬉戲、追逐蹦跳,而是具有鮮明的創(chuàng)作思路。百姓把手持云片祈求雷公賜雨的經道語看成吉祥的預兆、求雨降臨的重要法寶。在中國歷史上,百姓以各種方式求天神賜雨的民間活動是較為普遍的,但用舞蹈的藝術表演卻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說它在民間傳統藝術活動中更具特殊性,其豐富的蘊含讓人們回味無窮。

云舞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奇葩是由南宋時期的舞龍活動而演變而來的,它形象地體現了人神合一的思想理念,表達人民群眾渴望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愿望。舞姿唱詞中帶有濃厚的宗教敬神色彩,是體現漢民族古代民間信仰的一種代表性儀式。

云舞是安徽地區(qū)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保護、傳承這一文化遺產,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是占領社會主義文化陣地,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云舞不僅是祈求降雨的儀式,經過演化還形成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健身舞蹈。每逢節(jié)假日,鄉(xiāng)親們聚在一起演跳云舞,凝心聚力,共同暢想美好生活,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猜你喜歡
云片花神云端
貼云片的花耳朵
貼云片的花耳朵
云端之城
現代裝飾(2020年5期)2020-05-30 13:01:58
傳統花朝節(jié):漢服青少年祭花神祈福
海峽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50
器物美學——十二花神杯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1:02
隨感
詩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花朝節(jié)祭花神祈福春天
海峽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0
美人如畫隔云端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1:50
行走在云端
初中生(2017年3期)2017-02-21 09:17:43
云端創(chuàng)意
陇南市| 湖北省| 林口县| 海林市| 金秀| 荔浦县| 保靖县| 阳城县| 益阳市| 闻喜县| 仙游县| 蒙阴县| 镇康县| 商南县| 永善县| 平定县| 金秀| 蒲城县| 托克逊县| 广饶县| 奉新县| 淮北市| 隆尧县| 彝良县| 南丰县| 繁峙县| 天全县| 南安市| 侯马市| 麻栗坡县| 会理县| 迁安市| 阳西县| 海门市| 赤壁市| 绿春县| 伊春市| 普宁市| 洪湖市| 二手房|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