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法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信息網絡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不僅加速了資源的傳播速度,而且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分享網絡資源渠道或途徑,其中某些傳播渠道對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的權利,即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已經超出了著作權合理使用的范疇,從而構成了侵權。本文所述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為非盈利性網站,系指網站的服務器中并無任何資源內容,網站中存在的資源均為網友個人提供的資源索引;資源實際內容均存在于網友個人電腦中,該非盈利性網站的管理人員并不對用戶提交的內容負責。
在這類非盈利性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中,均采取了如下的類似聲明:“如果您沒有對其他用戶提供的文件有使用許可,那么請不要傳播和下載這些文件以及材料,由此引起的后果和糾紛要由您自己承擔。如您是資源的版權方,歡迎您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承諾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备鶕暶鞯膬热?,我們可以知道在對待資源的版權方的版權的保護方面,網站管理人主張資源提供者對資源的版權方負責,其僅承擔“應著作權人的要求,刪除其未授權的資源提供者提供的可能涉及侵權的內容”的責任。由此可知,在這類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中,資源提供者對其所提供資源的行為或結果造成的侵權事實承擔直接的侵權責任,且該資源的版權所有人僅能向資源提供者主張侵權責任而對于網站建設或管理人員只能要求其承擔刪除資源的責任。
然而,實踐中,資源提供方往往具有多人或是僅有一人但難以具體確定是誰,或者即便確定了也很難說明其具有侵權責任。因為資源提供方所提供的資源往往是其通過合法手段獲得的(基于理性人不會在沒有利益驅動的條件下積極主動去違法),并且他們對于其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提供資源的行為的違法性缺少認識。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位小說迷下載了一部收費小說并按要求支付了費用,之后其將該部作品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平臺進行了分享,毫無疑問這一作品將會被該平臺的其他用戶免費下載,然后被其他人無償使用。這時,著作權人或者鄰接權人將試圖通過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來向資源提供者主張侵權責任以維護自己的著作權或鄰接權,但是,此時資源提供者卻擁有一個強有力的抗辯理由,即根據著作權的法定許可使用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資源提供者已經通過合乎法定許可使用制度規(guī)定的方式(支付使用費)獲得了該部作品的使用權,其通過非盈利性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進行該小說的分享表明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且是完全無收益甚至是有所損失(資源提供者得保持聯(lián)網狀態(tài)為其他用戶提供資源)的。
有上述例子可知,基于資源提供者的合法有力的抗辯理由以及平臺管理者的免責聲明,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將無法獲得保障。因此,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免責聲明是否能免去其侵權責任,或者資源提供者對著作權的法定許可使用是否違反了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以及假設構成違反,那么如何權衡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和著作權的法定許可使用制度?這些隱藏在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后的一系列問題均表明了其具有侵權可能性,而本文將針對其存在的侵權可能之一——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進行討論。
著作權合理使用是“法律對著作權人權利最重要且最廣泛的限制”,是指在某些情形下,不必征得著作權人的許可或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基于正當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權,但應當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稱的合法行為。其中,“某些情形”表明了“合理使用”的范圍和具體方式,但在現(xiàn)有的著作權合理使用的具體范圍之下,并沒有涵蓋也沒有排斥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提供的資源。此外,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作為一種限制著作權權能的法律制度,在現(xiàn)代各國著作權法中已被普遍認可,但同時也成為著作權實務與理論研究中一個最易引發(fā)爭議而又難以作出具體解釋的規(guī)則。在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理論與實踐難以銜接的情況下,隨著互聯(lián)網科技的發(fā)展以及受到法律本身所具有的滯后性的制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和迅速發(fā)展再次給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解釋和運用加大了難度或沖擊。因此,結合上述例子中就網絡環(huán)境下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對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所可能產生的侵權事實進行的論述,本文嘗試針對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所帶來的著作權糾紛問題,特別是適用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以作為抗辯理由所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尋求解決辦法,力爭實現(xiàn)促進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發(fā)展的同時合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兩者之間的利益平衡。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非盈利性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存在促使信息或資源實現(xiàn)了高效率、低成本、寬范圍的傳播效果,有利于各類網民實現(xiàn)資源的公平分享、使用和傳播。但是,也許正是由于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點導致部分資源提供者和下載者非法上傳或復制資源,造成了侵犯著作權的一系列違法結果,其中對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違反是最具爭議的問題,這不僅是由于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弊端引起的,更是由于長期以來對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實踐所存在的問題所決定的。
為了更具體的了解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在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與理論上存在的爭議,本文將結合美國歷史上由學者概括出的八項合理使用的指導性原則①與美國另一著位作權法學者Sigmud Timberg 針對法定規(guī)范準則的不完善性提出新媒體下的“現(xiàn)代合理使用規(guī)則”,即適用于視覺、聽覺、視聽作品合理使用的新標準②,從四個方面進行判斷:
1.使用作品的目的。
判斷著作權是否達到合理使用的標準中,最主要的就是判斷行為人使用作品的目的。根據一般共識來看,如果行為人使用作品是“以營利為目的”,那么,行為人使用作品的行為將不受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保護,即行為人的使用作品行為如是未經著作權人授權而實施的且以“營利”為目的,則該行為人即構成侵犯著作權人和合法權益的侵權行為。根據使用作品者(行為人)的侵權事實,著作權人此時完全可以援引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作為其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并承擔其他侵權責任的法律依據。
因此,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適用要求著作權以外的人使用作品必須以非營利為目的。
2.使用作品的性質。
本文中,使用作品的性質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著作權人以外的人使用作品是否經過著作權人許可。如果是經著作權人的許可使用作品,那么使用者的行為性質是合法的;如果使用者未經許可使用他人作品,則其行為屬于侵犯著作權行為,其行為性質是違法的。另一方面是著作權以外的人使用作品是否“致力于推動科學、技術和工業(yè)進步或處于憲法保護的信息和思想之傳播者的范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使用作品的行為在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保護范圍之內;若相反,則可能需要根據行為對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帶來的影響來決定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3.作品被使用的數(shù)量比例。
該判斷標準中“被使用的數(shù)量比例”是指作為一個整體的著作權作品被使用的量和實質部分。一部作品是由若干“部分”組合構成的,著作權外的人使用作品,若將其中的大多數(shù)(大半部分)或者主要部分都用來作為其自創(chuàng)作品或言論的內容而未標明所使用的他人的作品的名稱以及著作權人的姓名等的行為,就極有可能構成了對著作權人著作權的侵犯,如通常所說的“剽竊”。相反,如果使用者只是引用了他人作品中非主要的一小部分來支持或完善自己的作品或言論,并標明了所使用作品的著作權人和作品名稱等,那么該使用者的行為很難被認定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并能夠得到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肯定,如“引用”行為。
4.使用作品對作品潛在市場的影響。
這一標準具體而言就是指使用效果對著作權作品的潛在市場和價值的影響。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資源提供者通過支付合理費用后獲得了付費作品這一資源,其通過非盈利性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將其資源免費分享給其他與其具有相同愛好的用戶,而其他用戶將可以免費觀看這部原本需要付費的小說。我們可以肯定資源提供者是基于非營利的目的,也明確了其實通過合法途徑獲得了資源,并且他通過的是網絡資源共享平臺進行的資源分享,所以其行為應該被認為是合法的。但是,正是由于其免費向其他用戶提供資源(而個體又具有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特點),使得原先的收費作品無形中失去了觀眾市場,因此可能構成對著作權及相鄰權的侵犯。
所以,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符合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適用范疇是,應當重點考慮使用者適用作品對作品市場的潛在影響,因為這一標準與著作權人的利益更為息息相關。
在對非盈利性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以及著作權合理制度分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介紹的基礎上,筆者將結合實例,為實現(xiàn)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正確有效適用以及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合法有序建設的平衡尋求更為具體的解決辦法。實例如下:
隨著P2P技術的發(fā)展,以BT下載為代表的P2P下載技術極大地方便了網絡用戶的下載。BT全名叫“BitTorrent”,中文全稱“比特流”(或者數(shù)字洪流),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一種P2P下載軟件。BT的工作原理,使得做“種子”的用戶只需少許帶寬,就可以把大文件共享給大量的下載者。
在這一BT軟件中,存在著以下問題:①BT軟件主要以復制的方式在網絡上發(fā)布種子,面向的是不特定的多數(shù)人。②在BT下載過程中,提供上傳文件服務的BT網站主要起著中介的作用,即文件初始上傳者(提供者)要通過BT網站發(fā)布文件,然后文件下載者(獲取者)要通過BT網站尋找自己需要的文件并下載相應的內容。③在BT網絡上下載的作品,很大部分都是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上傳的,有些上傳的作品本身就是非法復制品。④BT等功能類似的網絡下載的盛行,給正版作品的市場造成了沖擊。⑤提供資源的用戶、下載資源的用戶、為下載提供渠道的搜索引擎的實際經營者、為BT下載提供便利的BT網站經營者、其他P2P下載技術的提供者,哪些行為可能侵犯著作權人的權利,哪些人可以援引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進行抗辯,成為建設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一個主要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或者進一步說,為解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對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所帶來的沖擊,筆者就上述存在的問題逐一提出處理方法,力爭以小見大,實現(xiàn)兩者平衡。
首先,與BT具有相同功能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都幾乎無一例外的采取以復制作為其資源分享的主要方式,所以不論資源提供者的身份,只要是該軟件的用戶就可以免費上傳或者下載已有資源,雖說是向不特定人提供,但是軟件使用者都必須至少注冊成為用戶,所以BT用戶發(fā)布的種子的下載者還是有跡可循,范圍也是特定的,因為只有注冊成功的用戶才可以使用該軟件。但是,由于對用戶并沒有注冊門檻的限制,且網站管理者對用戶所發(fā)布的種子的審查較為寬松(這是由于軟件本身的非盈利性所決定的),所以很容易便會造成對著作權的侵犯。因此,有必要加強平臺經營者的監(jiān)督和管理責任,并在侵犯著作權惡劣(如明知用戶的所發(fā)布的資源已經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仍不加以制止甚至幫助該資源進行分享)的情形下可以支持著作權人向其主張承擔連帶責任以促使其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
其次,針對用戶在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上傳資源或者上傳本身就是非法復制品的作品的問題,對其進行懲罰時必須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健全懲罰機制,以達到預防其“明知故犯”的結果。同時,由于BT等功能類似的網絡下載的盛行給正版作品的市場造成沖擊似乎是必然的,這是電子信息時代發(fā)展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題,但是為了保證正版作品的市場地位以及規(guī)范信息網絡的使用,對盜版進行嚴厲的打擊勢在必行,所以還應該加強打擊盜版的力度,對盜版行為進行更為嚴厲的懲罰。
最后,針對BT(網絡自員工共享平臺)所涉及的主體,究竟何者可以援引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進行抗辯這一問題。本文主張?zhí)峁┵Y源的用戶可以向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尋求保護,因為假設存在侵犯著作權的事實的情況下,資源上傳者無疑將作為直接侵犯著作權的侵權人而被著作權人要求承擔責任,而其他資源下載者、搜索引擎經營者、BT網站經營者等影響的僅是侵權程度和范圍。所以,本文主張只有種子發(fā)布者(資源提供者)可以原因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進行抗辯,這樣既有利于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也有利于防止其他主體借此逃避連帶責任,防止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被濫用。
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是對著作權人權利的一種限制,但是該限制不能影響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促進了信息資源的傳播,也給著作權人的權利保護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也為了促進非盈利性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發(fā)展,我們國家有必要針對信息網絡發(fā)展帶來的有關著作權的新問題對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內容進行補充或者解釋,以保證其與時俱進,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乃至整個數(shù)字網絡的健康發(fā)張保駕護航。
【注釋】
①吳漢東.美國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的 “合理性” 判斷標準[J].外國法譯評,1997,3:43-56.
②吳漢東.美國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的 “合理性” 判斷標準[J].外國法譯評,1997,3: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