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慧 唐蓉 汪成忠
摘要:切花金魚草在市場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從田間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蘇州地區(qū)切花金魚草栽培技術要點,使其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在城市園林綠化和美麗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詞:切花金魚草;栽培管理
金魚草,因花狀似金魚而得名。又稱龍頭花、獅子花,是玄參科金魚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為1年生或2年生植物栽培。金魚草屬于喜光性草本,較耐寒,不耐熱,高溫不利于其生長發(fā)育,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金魚草花型獨特,花色多且艷,花期較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國際上廣泛用于盆栽、花壇、窗臺、栽植槽和室內景觀布置。切花金魚草是近20年來,我國切花生產中的新類型,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開始引進金魚草切花品種,并用于切花生產。切花品種植株高度約為80~100cm,且有分枝,花色有紅、黃、白、粉、紫與復色多個品種,花色濃艷,花由基部向上逐漸開放。金魚草可以多茬開花,自然花期在5~6月份,蘇州地區(qū)切花金魚草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如下:
1 田間定植
將穴盤苗定植在網格的中心,密度為10cm×10cm。用小鏟先挖1個長寬各3cm、深4cm的小坑,然后將根系及所帶基質完整地放入坑中,再用手輕輕向基質周圍填人土壤并壓實,深度以整個基質沒人土中為佳。在定植時,還要在空網格處定植較為健壯的小苗,以備補苗之用。將未成活苗,折斷苗、弱苗等帶土一并挖出,植人新苗后澆水活苗。補苗時,先將要挖的苗用水澆透,使其完全帶土,保證在移栽后使其能和其它苗長勢一致。
2 田間管理
2.1 水肥管理
苗定植完后,應立即補水,使種苗根系周圍的土壤能緊密地與基質結合,并使葉片保持一定的水分,不至于很快萎蔫,盡量縮短緩苗時間。澆水時,講究“見干見濕”。根據植株不同生長階段的長勢,調整N、P、K及微量元素的供應,施肥以追肥為主。進行提網工作時,應兩人相向同時進行,杜絕單人提網。
2.2 抹芽
在金魚草達到30cm高度后及各葉梗內的側芽長至1.5cm左右時,開始抹除側芽。品種不同,側芽數量不一,切花金魚草側芽一般有50~60個。抹芽時,用食指或大拇指指甲將側芽清除至葉梗底部,杜絕留有側芽的葉梗。為增加植株內部通風換氣,當切花金魚草進入生殖生長后,將植株根部20cm以下的葉片摘除干凈,并及時集中銷毀。
2.3 采收
當花穗基部有5~7朵小花開放即可采收,花朵的形態(tài)端正,整枝花型協(xié)調,無損傷、污染現象。手捏莖稈中上部向身體方向稍用力,用枝剪在莖稈基部10~15cm處將金魚草花穗迅速切下,除去花莖下部1/4~1/3的葉片,并放在清水或保鮮液中。每10枝花為一個單位,放入干凈的袋子內,每30枝為1捆。干貯時應將花莖豎放,否則發(fā)生彎頭現象,影響切花品質。花莖放置時應盡量豎放,以防止彎頭現象,影響切花品質。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必須做到輕拿輕放,花穗整齊,無擠壓現象。操作過程中應杜絕花與花之間有上下移動摩擦的現象。包裝切花的袋子必須要干凈無污染,包裝前檢查花序不要露在袋子之外,應由花枝的底部開始向花頭方向捆緊。
2.4 常見病蟲害以及防治
2.4.1 白粉病。栽植不能過密,控制土壤濕度,增加通風透光。避免過多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剪除過密和枯黃葉片,拔除病株,清掃病殘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用50%甲基托布津與50%福美雙(1:1)混合藥劑600~700倍液噴灑盆土、苗床或土壤,以消滅菌源。在發(fā)病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2.4.2 蟲害。切花金魚草苗定植后,每20天用10%毗蟲啉1000倍液噴施1次以防止蚜蟲;白粉虱的防治可以噴施25%捕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或煙熏劑進行熏蒸,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維明,毛龍生主編.觀賞園藝概論[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2]曾朝暉.金魚草多年生栽培技術探討[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0(2).
[3)唐蓉,張瀟瀟,朱廣慧等.切花金魚草在張家港地區(qū)的冬季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2(8).
[4]袁秀波.切花金魚草栽培技術[J].中國花卉園藝,2006(04)
[5]趙麗,柴小琴,劉娟.金魚草的繁殖與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yè),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