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萍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200)
支氣管哮喘表現(xiàn)為咳嗽、喘憋、胸悶。中醫(yī)認為哮喘的原因與內(nèi)伏痰飲、外感、情志、飲食、氣候等密切相關,病情持續(xù)發(fā)展會對肺、脾、腎造成損害[1]。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6~73歲,平均(54.35±3.19)歲;病程2~16年,平均(8.34±0.69)年;急性發(fā)作期病程2~6天,平均(3.01±0.53)天;輕度12例,中度23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8~70歲,平均(54.98±3.25)歲,病程2~14年,平均(7.16±1.22)年;急性發(fā)作期病程1~5天,平均(2.18±0.82)天;輕度15例,中度20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關于支氣管哮喘的西醫(yī)診斷標準。①伴反復發(fā)作性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等癥狀,主要與接觸變應原、病毒感染、運動或其他刺激物有關;②發(fā)作時雙肺聽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期為主的哮鳴音;③典型病癥經(jīng)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④排除可導致喘息或呼吸困難的其他疾??;⑤無典型臨床表現(xiàn)者應至少具備以下1項試驗陽性結(jié)果:a.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或運動試驗陽性;b.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c.最大呼氣流量日內(nèi)變異率或晝夜波動率不低于20%。符合①~③且④、⑤中1項即可確診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分級為輕度、中度、重度、危重。
符合《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3]中關于支氣管哮喘寒哮型的中醫(yī)診斷標準。主癥:氣喘,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痰液稀白、面色晦滯。次癥:a.咳嗽、惡寒身痛;b.渴喜熱飲或口不渴飲;c.小便清長。舌脈象:舌質(zhì)淡或淡紅,苔白或薄白,脈弦細或弦緊。具備主癥及次癥中的任何2項或以上者,結(jié)合舌脈象即可確診。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屬于急性發(fā)作期,年齡18~75歲,治療前1個月未接受過其他治療措施,病情屬輕中度。
排除標準:風哮、熱哮、虛哮、瘀哮及喘脫危癥等其他證型,支氣管哮喘緩解期,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合并出現(xiàn)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合并出現(xiàn)其他呼吸道或者肺部疾病,精神疾病或者功能障礙無法配合本次研究[4-5]。
兩組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給予控制性氧療,多索茶堿[安士制藥(中山)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47]0.2mg加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茶堿緩釋片(廣州邁特興華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791)100mg,口服,每天2次;舒利迭(葛蘭素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50324)50/250μg,霧化吸入,每天2次。胸片或血象提示感染者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
觀察組加用小青龍湯加減治療。藥用干姜、半夏、白芍、炙麻黃、桂枝、僵蠶、地龍各10g,炙甘草6g,五味子、細辛各5g。合并氣虛者加白術(shù)、炙黃芪、人參各10g,合并咳痰嚴重者加陳皮、茯苓各10g,咳黃色黏痰者加瓜蔞15g、魚腥草10g、川貝母10g。原方減去細辛、干姜,外感癥狀緩解但仍出現(xiàn)咳嗽者加用桑白皮、桔梗各10g,合并喉嚨水鳴聲音者加用射干、紫菀、款冬花各10g。加水200mL,煎取藥汁105mL,每天1劑,分3次服用,每次35mL,每次于飯前空腹口服。
兩組均治療2周。
中醫(yī)癥狀氣喘、胸悶、咳嗽、咳痰、哮鳴音變化情況。氣喘、胸悶、咳嗽、咳痰、哮鳴音的癥狀評分為無0分,輕3分,中6分,重9分。①氣喘:無為無發(fā)生;輕為偶有發(fā)生,程度輕,不影響休息或活動;中為感覺較頻繁,但不影響睡眠,動則喘息明顯;重為靜坐感覺明顯,不能平臥,影響睡眠或活動。②咳嗽:無為無發(fā)生;輕為白天間斷咳嗽,程度輕微;中為咳嗽頻繁,但不影響睡眠;重為晝夜咳嗽頻繁或陣咳,影響休息或睡眠。③咳痰:無為無發(fā)生;輕為少量,晝夜咯痰10~50mL,或夜間及清晨咯痰5~25 mL;中為量較多,晝夜咯痰51~100mL,或夜間及清晨咯痰26~50mL;重為量多,晝夜咯痰100mL,或夜間及清晨咯痰50mL。④胸悶:無為無發(fā)生;輕為偶有發(fā)生,程度輕,不影響休息或活動;中為感覺較頻繁,但不影響睡眠;重為感覺明顯,不能平臥,影響睡眠或活動。⑤哮鳴音(囑受檢者微張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個部位聽診1~2個呼吸周期,由肺尖開始,自上而下,從外向內(nèi),從左向右,由前胸到側(cè)胸及背部,左右對稱部位進行對比聽診):無為無發(fā)生;輕為偶聞,或在咳嗽、深呼吸后出現(xiàn);中為散在;重為滿布。
用SP-10肺功能儀測定治療前后的第1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氣流速(PEF),采用峰流速檢測儀測定PEF晝夜變異率。觀察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用SPSS20.0軟件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控制:主要癥狀基本消失,肺部聽診無哮鳴音或輕度哮鳴音,哮喘偶有發(fā)作,可自行緩解無需用藥,F(xiàn)EV1或PEF較治療前升高35%以上,或治療后FEV1(或PEF)不低于80%預計值,PEF晝夜波動率小于20%。顯效:主要癥狀明顯減輕,肺部哮鳴音明顯減小,F(xiàn)EV1或PEF較治療前升高25%~35%,或治療后FEV1(或PEF)達到預計值的60%~79%,PEF晝夜波動率小于20%。有效:主要癥狀有所好轉(zhuǎn),肺部哮鳴音減輕,F(xiàn)EV1或PEF較治療前升高15%~24%。無效:主要癥狀及肺部哮鳴音無改變或加重,F(xiàn)EV1或PEF較治療前無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FEV1(L) FEV1/FVC(%)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1.43±0.36 2.88±0.50 40.76±5.38 65.95±7.20 3.03±0.42 3.96±0.36對照組 35 1.45±0.35 2.26±0.46 40.80±5.42 52.69±6.61 3.05±0.45 3.50±0.42 t 0.026 4.308 0.042 3.908 0.203 4.16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惡心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86%;對照組惡心、嘔吐5例,頭暈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χ2=5.081,P<0.05)。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疾病,急性發(fā)作多發(fā)于秋冬季,多見于中老年。臨床主要通過止咳平喘、消炎等藥物治療。
支氣管哮喘屬中醫(yī)“哮證”范疇。由于外邪侵襲、寒飲內(nèi)停引起痰阻、肺管不通,臨床多見疾病類型為支氣管哮喘寒哮型,中醫(yī)認為治療上應注重養(yǎng)肺溫肺。小青龍湯加減方中干姜溫中散寒、溫肺化飲,治療寒飲喘咳;半夏消痰涎、去胸中痰氣,下肺氣;炙麻黃疏肺郁,宣泄氣機,散寒;桂枝散寒解表;僵蠶化痰散結(jié),祛風定驚;地龍清熱止痙、平喘,治療肺熱喘咳;炙甘草益氣復脈;五味子生津止渴,治療喘咳燥寒、風寒咳嗽;細辛散寒祛風、溫肺化飲、通竅。諸藥合用,具有舒張平滑肌痙攣、抗菌以及化痰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咳嗽、喘憋等臨床癥狀[7]?,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炙麻黃中有生物堿、揮發(fā)油等多種成分,能發(fā)揮抗過敏、興奮中樞神經(jīng)、抗病毒等多種作用。麻黃中的麻黃鞣酸也有抗炎、抗病毒、抗過敏的作用。白芍對平滑肌痙攣具有抑制或者解痙作用,可抗炎、抗菌、促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可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復發(fā)率,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