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存保
時光如流水輕逝,走在如夢如煙的芳華里,任憑花開花落,歲月更替,厚重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積淀在過往記憶里。漫步人生路,凝神靜思,花開花落都美好,云卷云舒俱悠然。
——題記
從小生活在家鄉(xiāng)的小院里,歡樂而不失舒適,寧靜而不失愜意,單調(diào)而不失雅趣,那個小院里曾記錄著我童年、少年生活的點點滴滴,珍藏著我?guī)锥鄩粝牒妥非?。雖然時隔多年,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家中的小院分外院和里院,占地并不大,大概有八分多地,外院三分地,只有一間南房,門朝西,聽父親說,爺爺在世時是一個商鋪,爺爺經(jīng)營商鋪,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外院舊時是一個驛站,來往的客商用駱駝和馬匹運送貨物,大多晚上在這里歇腳。爺爺去世后,奶奶和父親相依為命,在這里生活了很多年。自我記事起,這間南房做為屯放麥草的房屋,其余都是自留地,種植一些果蔬。一條小徑通向門外。直到1968年我的父母結(jié)婚后,他們?nèi)诉€在外院住了一兩年。后來在我的幾個堂兄哥哥和親戚們的幫助下,向里面打了莊廓才有了里院,而農(nóng)家打莊廓,先要通過大隊(村委會)審批,然后才在劃定的地皮上打莊廓,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精力是不言而喻的,一院莊廓是用土墻連接在一起的,打土墻一般需要七八個人,所需工具一般有:四塊30公分左右的木夾板,一個墻頭堵梯、八根一模一樣的松木椽,石墩子(在方孔中裝上木柄,木柄的上面再安一個丁字型的手柄,提起來向下砸。)四五個,木榔頭兩三個、繩子若干條。接下來收拾地基,測距放線,挖窩栽夾桿、栽墻頭堵梯,栽好后在它們兩邊各夾一條椽,固定結(jié)實。下來就可以填土,填滿用腳踩實,用石墩子夯實。兩面的兩塊墻板上下翻,一面墻大概要20余板才能打起來,然后將一面面墻首尾連接成一個方形的莊廓,最后在需要安裝大門的地方挖一個拱形的門洞,以備以后安裝正式的門。就僅僅打莊廓至少要1個多月時間呢,打完莊廓才莊廓內(nèi)修建房屋。我家的后院大概有四分多地,在父母的努力下,隨著條件的逐步改善,分別建起了4間東房、4間西房和最早的3間北房,每間房的功能不同,住房、廚房、糧倉、儲物間、廁所、牛圈等一應(yīng)俱全。家中條件雖然簡陋,但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們的內(nèi)心感到敞亮,無拘無束,有一種滿滿的收獲。
看到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想起當年家徒四壁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父母將這個家營造成現(xiàn)在這樣的規(guī)模,實屬不易啊!
北房冬暖夏涼,父母就讓我和妹妹、弟弟同奶奶一道住北房,我們在奶奶的呵護下一天天長大。我上初中后課業(yè)負擔重,父母把西房騰出來供我讀書學習,多少個夜晚母親在我身邊陪讀。歲月靜好,我的青春就在這樣的芳華里生根開花結(jié)果。
小院的周圍載滿了白楊樹和榆樹,院子里競相開放的黃花、芍藥、牡丹、刺梅、菊花等裝扮了小院,小院在綠樹和五顏六色的鮮花掩映下,顯得格外美麗、靜謐和別致。當時,村里為繁榮農(nóng)民的文化生活,隔三差五在村里和附近的磚瓦廠放電影,我喜歡看電影,但因為我是兄妹中的老大,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我很自覺地留下來和奶奶守家,我素愛潔凈,就在小院的小徑上灑點水,然后清掃干凈,看到干凈整潔的小院,心里感到特別的愜意和爽快。
老屋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經(jīng)歷的年限長,大概有20多年,跟我的年齡一般大,它蒼老的容顏,再也經(jīng)不住歲月流逝,隨著風雨的沖蝕搖搖欲墜。外院的院墻和南房的墻每逢夏天大雨滂沱,“轟隆”一聲就倒了,好幾次我從夢中驚醒,第二天總看見父母在壘墻,父親是一個合格的“泥瓦工”,技術(shù)精湛,做工精細,這些活基本上難不住他,弟弟和妹妹年齡還小,我也就跑前跑后做一些和泥巴、搬土塊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當時北方的生產(chǎn)隊農(nóng)民大都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晨天還沒亮,父母就去出早工,白天抽空還要做這些活。當時我就想,這些院墻也太不結(jié)實了,現(xiàn)在想來當時家中怎么買得起昂貴的鋼筋水泥呢。
19歲那年,我闊別給予我快樂的小院去外地學習、工作,開始很不習慣,經(jīng)常夢見伴小院里的一草一木,一股幸福的暖流涌向內(nèi)心深處。時間長了,就對小院的感情慢慢淡漠了,我想,這種淡漠是內(nèi)心曾經(jīng)對小院深懷眷戀之情的背叛,亦或是源于人類最本真的成熟吧??傊?,故鄉(xiāng)的概念和老屋的元素已漸行漸遠成為模糊的記憶。
我們兄妹三人都是在小院里長大的,后來為了生活疲于奔波,去過很多地方,最后全都成家了,都有一個圓滿的歸宿。每逢我們相聚回憶起小院里的點點滴滴和喜怒哀樂,都熱淚盈眶。是啊,不管孩子走得再遠,總是走不出父母的心靈,家永遠是我們休憩的港灣。
2015年,家鄉(xiāng)的公路改擴建,我家大部分的小院被占用了,老屋就一間間被拆除了。因為要生活,所以三年的時間里,家中老少就租住在別人家的小院和房屋,我們心里對老屋的掛念越來越深,畢竟那里記錄著我們成長的足跡,那里雖然簡陋,但是內(nèi)心深處對老屋的感情是永遠抹不去的。
詩人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人生中很多事情莫不如此。如今的我每逢路過老家的宅基地,都要駐足觀望,看看曾經(jīng)的痕跡,但是再也看不見我那別致的小院和老屋,心中那份難以割舍的熾熱感情,只能珍藏在內(nèi)心深處,成為一抹永恒的記憶。
——選自《中鄉(xiāng)美》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