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萍
引言:目前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都沒有將教學重點放在閱讀教學上,忽視了閱讀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巨大作用。新課改要求教師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當做教學的重點,閱讀教學對學生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配合教材內(nèi)容,添加一些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內(nèi)容,及時改正閱讀教學中的不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語文中得到知識最有效,最快的方式就是閱讀,或者說不論什么課程知識都離不開閱讀理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教師的腦海里生根,教師很難跳出這個模式,采用全新的模式進行教學[1]。不論是哪個年級語文教師在拿到一篇文章時都會先教學生自己閱讀然后劃重點詞匯,總結段落大意,劃分文章結構,理解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模式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學生上課自然沒有閱讀的興趣。有的甚至根據(jù)教師的這種模式有針對性的買語文參考書,應付教師在課堂上的要求。教師的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失去了主動閱讀的興趣,被束縛在一個模式里,無法進行深入思考。教師不針對文章內(nèi)容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使所學內(nèi)容對學生的發(fā)展沒有起到作用,反而使學生在心理上厭棄閱讀,與最初的閱讀目標相悖。
雖然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但使用過度,沒有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興趣。只是教師單方面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實際上學生只是在走馬觀花式的觀看教師的課件,沒有意識到這是教師在指導自己學習。教師也會將文章中的內(nèi)容用圖片或視頻形式展現(xiàn)出來,扼制了學生看到文字后進行想象的能力發(fā)展[2]。在專家進校聽課時總是會使用多媒體教學作為評定教學質量的標準,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頻繁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只會越來越少。
1.利用課本鍛煉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nèi)容都是經(jīng)過專業(yè)人員選擇編入,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內(nèi)容,讓課本成為鍛煉學生閱讀能力最有效的工具。教師在教學時要負責指導學生正確閱讀的方法,學生的人生經(jīng)歷不夠豐富、感知賞析能力不夠,學生對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不能充分理解。教師需要找到存在的問題,并且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每篇文章都有許多閃光點,但是做不到一一理解,所以在閱讀時教師應該找準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導學生準確解讀文章,讓學生花最短的時間有效獲得知識[3]。教師經(jīng)常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但是教師有時也不能保證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能對學生的閱讀起到促進作用,所以需要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深度理解,對提出的每個問題仔細推敲,確保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問題更有條理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比如,學習《藤野先生》時教師應該以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情作為切入點,帶領學生理解整篇文章,讓學生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毫無方向的閱讀。
2.多閱讀,養(yǎng)成閱讀習慣 閱讀拘泥于課本也是不合理的,語文最重要的是學生的閱讀積累,而且學生自己也要意識到閱讀對積累的重要性,加強閱讀,提升閱讀能力。教師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書籍,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教師的目光不應該只放在優(yōu)秀作文這一類書籍上面,應該鼓勵學生多讀中外名著,推薦一些具有現(xiàn)實意義、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的書籍,比如《海底兩萬里》和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中國古代名著《三國演義》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另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開始增進對閱讀的興趣,主動讀書[4]。學生閱讀的書籍多了,見過的詞匯、優(yōu)美段落也會越來越多,所以需要學生開始養(yǎng)成,在閱讀時摘抄做筆記的習慣。摘抄的過程是加深學生印象的過程,也能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學生閱讀時見到好的句子或者段落進行大聲朗誦和背誦,深刻體會其中的感受,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優(yōu)秀的語感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更準確的把握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以及作者使用的描寫技巧。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組織閱讀拓展活動,定期讓學生小組之間討論,分享自己看過的書籍,并且發(fā)表個人觀點或者讀后感。學生之間也可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可以將自己看過覺得非常好的書籍拿出來和同學分享。每位同學都拿出兩本書放在班級規(guī)定的地方,教師安排專門的負責人員進行圖書借閱管理。教師也可以使用班費為學生購買書籍,教室里專門設置一個讀書的區(qū)域,可以滿足學生課下閱讀的要求,充實了學生的閑暇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于閱讀的良好環(huán)境[5]。教師為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在進行閱讀教學規(guī)程中教師可以安排一堂課的時間專門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可以自由的閱讀,完全沉浸在其中,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在一次次的閱讀中準確抓住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
3.教師充分備課,積極參與學生討論 教師在指定課程目標時要確保自己可以全面深刻的了解課程內(nèi)容,在進行教學前教師給學生定下預習方向,引導學生有效預習。學生提前預習有了目標方向就不會完成任務式的預習,學生通過教師下發(fā)的預習內(nèi)容,在進行文章通讀后沒能快速抓到文章中的關鍵地方,更進一步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學生也可以借助網(wǎng)絡工具對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進行查找,教師和學生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能更快的領悟文章,這樣課堂效率就會得到顯著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和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在討論時教師應該積極的參與,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為他們答疑解惑,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更深層次的意義,讓學生走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6]。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針對自己理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更深層的分析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作者的思想。比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內(nèi)心感受是怎樣的。
初中時期的學生有比較明顯的個性,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都是不一致的,而且理解能力也參差不齊,所以要求教師需要和學生經(jīng)常交流溝通,深度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短板,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師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吸取有利教學的經(jīng)驗,將其融合在新的教學方式中,運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耐心的指導學生,讓學生在閱讀時能更有自信、有興趣。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相關聯(lián),教師也應該注重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師不僅要通過課堂啟發(fā)學生,還需要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教師應該不斷鞭策自己,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能夠正確及時的處理學生的疑難點。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完成后還需要重視學生的課后練習,對于一些閱讀訓練的題目指導學生完成,進一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領悟能力。教師也需要采取措施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在文章學習結束后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繼續(xù)深入探究文章,并且根據(jù)其提出問題請教教師或者和同學探討,讓學生通過文章收獲更多知識。
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開放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的,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教師要帶動學生閱讀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愿意自己主動閱讀書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指出學習的方向,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這樣教學效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增加語文修養(yǎng),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庫,使學生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對其以后的學習生活甚至未來工作都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同時,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