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可
初中科學屬于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在教學活動中意義重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問題化教學的手段,通過精心的問題預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效果。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走進了單純教導理論知識的誤區(qū)[1],提出的問題沒有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大幅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問題的設置,提問的方向包括以下幾種,如引起學生的興趣、測試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等。教師需要讓學生根據(jù)其日常生活的現(xiàn)象,創(chuàng)造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從自然中汲取經驗,并總結出相關規(guī)律。
比如,在“物質的特性”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水的形態(tài)變化,理解水的凝固、汽化等形態(tài)轉變的原因。如“大家看到水結冰時,一般是在什么條件下發(fā)生的?”學生大多會回答“在冬天”,部分學生會提出“在冰柜里也能看到”,學生可以通過總結,了解到是溫度的下降,導致水出現(xiàn)結冰的現(xiàn)象,從而正確理解凝固的成因。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理解汽化的原因,學生能發(fā)現(xiàn)燒水時有水蒸氣出現(xiàn),得出溫度提升導致水出現(xiàn)汽化現(xiàn)象的答案。
教師在展開初中科學教學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豐富的素材,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提問,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方式[2],使用專業(yè)的教案和豐富的素材,提升學生對于初中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結合視頻、圖片等進行提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鏡片的種類及具體應用。在視頻中,學生可以觀察凸透鏡的聚光作用、凹透鏡的擴散作用,并了解光線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哈哈鏡的具體原理是什么?”學生可以通過所學知識,對哈哈鏡的鏡面弧度進行猜測,并結合視頻中的有趣場景,了解哈哈鏡的制作方式和鏡面的真實弧度。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畫外音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繪制出哈哈鏡中光的折射路徑,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教師可以采取分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問題化教學,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與思考,在通力合作下解決問題,或劃分工作范圍,使用試驗對問題進行論證。教師在分組時,需要讓每個小組達到平衡,并在提問后對學生間的交流進行觀察。在學生解答問題時,教師可以參與到討論中,并在學生出現(xiàn)困難時進行引導,推動學生進行思考。教師的提問需要由淺入深,逐步提升難度[3]。
比如,在“身體的防衛(wèi)”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身體是怎樣自我防衛(wèi)的?”,并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就病菌入侵問題進行模擬,病菌需要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如鼻子和咽喉,在觸碰到鼻毛時,會被鼻子中的黏液吸附,或在進入呼吸道時被打噴嚏的行為排出體外,而胃部則會進入消化系統(tǒng),被咽喉中的唾液包裹,最后在胃液消融下清理干凈。學生能夠通過交流,了解人體的一整套自我防衛(wèi)體系。教師在參與談論時,可以提出另一種思路,如出現(xiàn)割傷、燙傷時,人體的自我防衛(wèi)機制是怎樣的,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進行思考。
教師想要提升教學效果,可以使用科學實驗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通過設置懸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為理論知識提供切實依據(jù)。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主題,讓學生參與到實驗設計中,搜集相應的實驗器械和道具,并對最終結果進行預測。教師可以視危險程度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茖W實驗有些會顛覆人的常識,引發(f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并讓學生了解追求真理的正確方式,就是勇于打破嘗試,勇敢提出質疑。
比如,在“大氣的壓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水銀柱的實驗,對學生提出“大氣壓強是多少”的問題,并對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進行測定。選取一根1 米長的一端封閉的玻璃試管,并灌滿水銀,之后將該試管倒插在水銀槽中,松開堵住管口的手指后,可以發(fā)現(xiàn)水銀柱下降了一段后就不再下降了,管內外的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得出大氣壓等于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這一結果。教師在展開實驗時,要告知學生水銀的特性,避免學生出現(xiàn)汞中毒的情況。
教師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可以采用問題化教學的方式,通過結合實際生活、借助信息技術、展開分組研究、使用科學實驗等方式,提升學生對于初中科學的興趣,并學會主動進行思考。教師要注意教學資源的應用,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問題化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