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颋
在門診,經(jīng)常有患者問我:到底什么時間用胰島素,用多長時間,用什么胰島素,用胰島素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等。有這些疑問的主要是剛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
為什么要用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患者非常清楚,胰島素是人體內(nèi)唯一一種能夠降低血糖的物質(zhì),主要是通過促進糖原的合成和把葡萄糖轉(zhuǎn)運到細胞內(nèi),參加細胞的代謝,產(chǎn)生能量供機體利用,這樣就能使血糖下降。
正常人的胰島素分泌包括兩部分:基礎胰島素分泌和脈沖式胰島素分泌。脈沖式分泌,即有刺激的情況下開始分泌,最常見的就是進食以后胰島素的分泌。
正常人基礎胰島素分泌和脈沖式胰島素分泌量基本上各占一半,基礎胰島素主要用于維持基礎和空腹血糖水平,脈沖式胰島素分泌主要是控制刺激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血糖升高。
一般人一天胰島素的分泌量大概在40~50單位。當人體的胰島素分泌出現(xiàn)問題或者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就會發(fā)生糖尿病,有時候需要通過外源性胰島素治療。常見胰島素劑類型
一般情情況下,臨床上用到的胰島素劑型包括以下三類:
短效/超短效胰島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中效/長效胰島素:包括精蛋白鋅胰島素、魚精蛋白賴脯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等都是屬于中效或長效胰島素,主要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中長效胰島素吸收緩慢,模擬人體基礎胰島素的分泌,但是與人體基礎胰島素的分泌還不完全相同。比如中效胰島素還會有一些吸收小高峰,有些中效胰島素需要一天用兩次。
甘精或地特胰島素可以維持24小時,皮下吸收峰值比較低,或者基本沒有峰值。
預混胰島素:包括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如30R、50R、70,30等。
預混胰島素主要為了注射方便,因為它是把中效胰島素和短效胰島素混在一起,一般一天注射兩次,它是固定劑量搭配,與短效和長效胰島素不同,通常會與藥物結(jié)合使用。
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具體用哪種胰島素、哪種組合,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四種情況下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
雖然胰島素對降血糖來說非常有效,但不是說胰島素適合所有的病人。以下四類人群常需要用胰島素治療。
新診糖尿病,血糖已經(jīng)非常高者。
對于糖化血紅蛋白大于9.5%,空腹血糖大于13.9毫摩爾,升,雖然這個人也有肥胖,是2型糖尿病,也可以及時給予胰島素治療。目的是為了在短時間內(nèi)把血糖控制好,解除高血糖對胰島細胞的毒性,使胰島細胞有一個恢復的過程,長期的高糖毒性會導致胰島素B細胞的功能快速衰竭。
研究認為短期使用胰島素,可以延緩B細胞的衰竭。這種病人不需要長期使用,可以用2周到3個月,待病人胰島功能恢復以后,可以改用口服藥。
使用口服藥,血糖不達標者
對于長期服用過多種降糖口服藥,糖化依然不能控制在7%以下,空腹血糖也不能控制在7毫摩爾,升以下者,雖然還有一定的胰島功能,但是胰島B細胞衰竭的比較嚴重。
這種病人可以加用胰島素,不一定到胰島素強化治療的程度,可以在口服藥的基礎上加用1種胰島素或2種胰島素,可以打1次或2次,如果胰島功能衰竭嚴重,還需要用到3-4次的替代治療或強化治療。
糖尿病類型難以區(qū)分者
有的糖尿病患者發(fā)病時血糖已經(jīng)很高,胰島素分泌水平比較低,很難區(qū)分是由于高糖毒性導致的胰島素分泌水平低,還是由于胰島功能衰竭導致,有時很難區(qū)分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
這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先用胰島素治療,等一段時間以后再進一步分析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LADA還是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應激狀態(tài)下
2型糖尿病患者處于感染狀態(tài),血糖波動比較大,或者處于手術(shù)的狀態(tài),或者處于禁食、胃腸道減壓狀態(tài)等,可以臨時使用胰島素,應激情況解除后再應用口服藥治療。
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自己決定是否應用胰島素治療,需要與醫(yī)生溝通后,共同決定治療方案。沒有一成不變的治療模式,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不要忽視胰島素的不良反應胰島素雖好,但也存在缺點。體重增加
很多2型糖尿病有肥胖或超重,而胰島素是一種合成激素,主要是促進脂肪在脂肪細胞的堆積。注射胰島素后,如果沒有好好控制飲食,有可能會導致體重的繼續(xù)增加,體重增加后,胰島素抵抗又會加重,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體重的改變是醫(yī)生非常關注的點,也是要求患者必須注意的問題。
所以說有些2型糖尿病肥胖的病人,需要加用一些對體重沒有影響或者有降低體重作用的口服藥,比如二甲雙胍、糖苷酶抑制劑、DPP-4抑制劑等,來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盡量減少胰島素的用量,又能把血糖控制好。
低血糖
低血糖對于年輕人而言可能好一點,對于病史長、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對低血糖反應比較差或不敏感的人群是非常危險的。
病程長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或者動脈狹窄,如果出現(xiàn)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會導致血管痙攣引起急性的心腦血管的供血不足,這是醫(yī)生非常擔心的。
所以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避免低血糖,我們臨床上常說“寧高勿低”,就是這個道理。
應用短效或預混胰島素還是有低血糖的風險的。因為注射胰島素后,如果進食或者運動方面不匹配,或者胰島素量過多,導致低血糖的風險還是存在的。
不同類型的胰島素,導致低血糖的風險不同,由高到低的排序為:短效、預混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只要是胰島素都會有這種潛在的風險。
所以說:糖尿病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時,一定要規(guī)律飲食、規(guī)律運動,從小劑量開始使用。
編輯/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