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小蘭 彭春明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257-01
周末,帶孩子去鄉(xiāng)下娘家看望母親。空暇之余,帶著孩子到村里轉(zhuǎn)轉(zhuǎn),村子一片寧靜,偶爾在墻頭才能看見三、五個老人坐在小竹凳上低聲細語。
在一塊空曠的水泥地旁邊,看見兩個男孩蹲在地上在玩著什么,帶上女兒走近他們?!案绺?,哥哥?!迸畠哼B叫了幾聲,那兩個男孩都沒有回頭看看我們的意思。我蹲下身來,問他們:“小朋友,你們叫什么名字?”半晌,其中一個男孩才抬起頭來,回答道:“我叫匡屹?!薄澳闶钦l家的孩子?你的爸爸叫什么名字?”
“他爸爸死掉了?!绷硪粋€男孩接著我的問話回答道?!鞍??”我一臉驚詫地看著他們,那個被我問話的男孩子平靜地說道:“對,我爸爸死了?!薄皩Σ黄?,孩子,我不知道你的情況?!薄斑@么年輕怎么就死了呢?”我喃喃自語。“病死的。”那個男孩平靜地說道。“什么?。俊薄拔也恢??!蔽倚⌒囊硪淼睾退徽勚骸澳悄銒寢屇兀谀睦锕ぷ??”“不知道?!薄安恢??”“嗯,不知道。”男孩又一次平靜地述說著??粗菑埡谑荻届o的臉,我不禁陷入沉思,原本以為,孩子談到他的傷心處,會痛哭,會流淚,孩子如此的冷漠與平靜,完全出乎我的意外。
“小屹,快回家,牽牛去田間放?!边h處傳來了他奶奶呼喊聲。他也不回應(yīng)奶奶,過了一會兒,才緩緩地站起身來,對我說了聲“我要回家了”,就頭也不回地走了。望著他瘦小的身子慢慢地消失,我心中一陣心疼與酸楚。眼前不禁浮現(xiàn)起二十年前自己被寄養(yǎng)在親戚家的情景來,那年我讀初二,母親跟隨父親去外地做工程,把我和妹妹寄養(yǎng)在姨媽家,母親一年才回來一次。那段日子里,我總是喜歡在門口張望,總是幻想在某個時刻能看見母親的影子。無數(shù)次的張望,無數(shù)次的失望,每次只能淚眼婆娑地望著蒼茫的天穹發(fā)呆。周末在姨媽家看到表弟依偎在他媽媽膝下時,心里滿是羨慕。一年后,母親回到了我們的身邊。雖然,我寄養(yǎng)在姨媽家的日子只有一年,但是那一年,我感覺特別的漫長,特別的失落。沒有被留守過的孩子是很難體會到他們對親情的那份渴望,是難以體會他們心中那份抹不去的淡淡憂傷。
回家后,和母親聊起那個孩子。母親告訴我,這個孩子的父親長年在外打工,去年因肺癌去世了。他從小就是奶奶帶大的,和爸爸媽媽親近的時間短,所以他父親去世,孩子很漠然,好像是個陌生人,來去和他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母親告訴我,現(xiàn)在村子里像這樣的留守孩子還有很多很多,孩子一出生,爸媽雙雙出去打工,孩子和爸媽相處時間少,孩子越來越冷漠了,對親情的感知也越來越陌生了。
那晚,我久久難以入睡,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孩子那張平靜的臉,說到父親的死亡,他竟然能如此淡定與漠然。是那個孩子無情無義嗎?肯定不是的。泰戈爾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遣到人間的天使,如果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走上了不符合我們愿望的歧路,那多半是塵世的污染?,F(xiàn)在孩子的內(nèi)心如此冷漠,性格如此孤僻,也許就是長期的親情缺失造成的,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讓孩子的心變得不那么柔軟。
在那張平靜的臉上,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方心田老師寫的《一個留守孩子的非正常死亡》一文來。文中講述了一個留守女孩在孤獨、驚恐、慌亂、絕望中跳樓身亡。十三歲的女孩叫小芳,她七、八歲的時候,父母就去浙江打工,長年不在身邊,一年最多只能見一次,她與弟弟一直跟著老奶奶生活。自從上了初中后,她就不得不獨自來到數(shù)十里外的縣城讀書。離開了弟弟和奶奶的她,經(jīng)常一個人站在窗口,眼神迷茫地望著遠方,靜靜地發(fā)呆。2016年的“十·一”黃金周,小芳回到了家里,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奶奶和弟弟。奶奶依舊蒼老,弟弟依舊頑皮,村前屋后的花草依舊鮮艷,可是十三歲的小芳卻突然覺得家很陌生了,她開始目光有點呆滯,心里滿是憂傷。年邁的奶奶,幼小的弟弟哪里有時間、有精力去關(guān)注她的那些細小的變化。就在休假的那幾天,小芳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下身涌出了很多血,她驚恐不已,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嚇得身子不住地戰(zhàn)栗。那一刻,她多么希望爸爸媽媽在身邊呀,她想,要是爸爸、媽媽在身邊的話,一定會帶她去看醫(yī)生的??墒前职?、媽媽遠在千里之外,怎么辦呢?一連幾天,殷紅的血依舊流個不停,人也感到頭重腳輕,走路像踩棉花一樣。她本想和奶奶說這些的,可看到奶奶佝僂顫抖的身子,接近失明的老花眼,滿臉病懨懨的神情,她還是把話藏心里,她不想讓奶奶操心和擔(dān)憂。10月5日,小芳提前回到縣城,她一個人孤零零地走著,望著鱗次櫛比、新舊雜陳的高樓,來回穿梭、嬉笑的路人,她突然覺得世界是冷漠的,認(rèn)為世界上的大人們都很忙,忙著賺錢,忙著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去理會與關(guān)心她。于是她帶著驚恐、絕望、幻想縱身一躍,結(jié)束了她花季般的生命。
看完這個故事后,我的內(nèi)心一陣苦澀與創(chuàng)痛,是我們成人的冷漠與責(zé)任感的缺失,才釀成了孩子的悲劇。也許我們大人會有很多的理由,是生活的無奈,是經(jīng)濟的壓力……但是無論是什么樣的借口,我們在內(nèi)心法庭里永遠是孩子的被告。
據(jù)民政部公布,目前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約為902萬人。在這些留守兒童中,有85%左右的孩子由爺爺、奶奶隔代親人照看,14%左右親戚代管。隔代教養(yǎng)和親朋搭幫教養(yǎng)讓留守孩子缺少了應(yīng)有的親情關(guān)愛,他們大多數(shù)性格孤僻自卑,學(xué)習(xí)習(xí)慣不好,成績不理想。
面對留守孩子的現(xiàn)狀,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該做些什么呢?我想,作為孩子守護神的老師,唯有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田,點燃他們對未來的信心與希望。
在教學(xué)中,在生活中,我們教師對班上的留守孩子要做到“三知、三多”?!叭奔匆烂總€留守孩子的基本情況,知道他們監(jiān)護人的情況,知道他們父母外出務(wù)工的去向及聯(lián)系方式等。“三多”指多與留守孩子談心,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喜與憂;多開展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集體活動,如生日慶祝會、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閱讀分享會等;多溝通,與他們的父母溝通,與他們的監(jiān)護人溝通,在溝通中引導(dǎo)家長與監(jiān)護人多關(guān)心孩子的身心、生活、學(xué)習(xí)等等狀況。
關(guān)愛留守孩子,絕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我們?nèi)鐣墓餐P(guān)注,需要家長朋友的高度重視,需要教師的悉心觀察,耐心引導(dǎo)。
冰心說,愛是所有力量的源泉。愛像陽光,給人溫暖;愛像泉水,給人希望;愛是星光,照亮生命。面對留守孩子,唯有用“愛”去溫暖他們,關(guān)懷他們,才能收獲孩子燦爛的幸福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