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日本筑地市場完成了83年的歷史使命,將搬遷至豐州。當時的一張新聞圖片讓我有一種莫名的感動:10月7日清晨5點左右,一群男人駕駛著電動搬運車,浩浩蕩蕩地行進在從筑地前往豐州的路上。每一部電動搬運車前邊都寫著一個名字,每個名字都是一個品牌,每個名字都是一種責任。
名字是個符號,日本人的人生中,名字的意義總是被放大地強調(diào)。小孩要上幼兒園時,當母親的要在很多物品上寫名字,蠟筆一支一支地寫,襪子、手帕一只一只地寫,水壺、書包上更要寫……為何要寫名字?首先是為了防止小孩的物品混淆、丟失,其次是讓小孩加強自我管理意識。
看日劇中的野外燒烤場景,通常有這樣的細節(jié):每人一個紙杯,杯子上寫上了名字,這樣防止拿錯,也節(jié)約了杯子,免得忘掉了,又要拿一個新杯子。日本會社的冰箱里,飲料瓶外包裝上也寫著名字。
日本獨門獨戶的房子,一般把一家人的名字都寫在門牌上。曾經(jīng)看到一部電視劇,話說第三者偷偷到了情人的屋子前,看到情人家門口的牌子上寫著一家人的名字,第三者又嫉又恨,最終悻悻敗退……可見名字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啊。
日本國家足球隊、籃球隊、排球隊等都以教練的名字冠名,比如足球隊的名字就叫“森保日本”,因為教練的名字叫作森保一。這是對教練的最大尊敬,對教練來說是一種榮譽,更是壓力。
近年在超市的農(nóng)產(chǎn)品,如蔬菜、水果、雞蛋等,上面印著生產(chǎn)者的照片及名字,那就像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神圣符號,一下子多了信賴感和親近感。說不定產(chǎn)生了去那片田地看看、跟生產(chǎn)者握握手的念頭。
在很多酒店的房間,還放有寫著清掃員名字的卡片,這對清掃員來說是一種約束和責任。這也是細致服務(wù)的一環(huán),給客人一種安心感。
日語中有“屋號”和“家號”之說。江戶時代,除了武士之外,一般百姓是沒有姓氏的,隨著人口增加,同一個地區(qū)同名的人越來越多,商人、農(nóng)家在做買賣時覺得十分不便,因此產(chǎn)生了“屋號”,作為一個商家或是一個家族的代號。
日本民族,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nóng)耕民族,日本人的“屋號”就像自家擁有的田地一樣,從先祖那兒繼承下來的,因此格外珍視,在狹窄的島國陸地上生活的人們,無處可逃,因此只能堅守著自留地,代代守著名號,這是日本民族的宿命。“屋號”演變到現(xiàn)在,就成了一家會社的名字。如加賀屋、越后屋、紀伊國屋、高島屋、松阪屋、伊始勢屋、備前屋、神戶屋、松屋等。這些名字都深藏著地域、家族的特性,也藏著歷史。至今日本企業(yè)名稱用家族姓氏的有很多,看上去樸實無華,卻是百年留香。
曾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一張讓人忍俊不禁的照片,農(nóng)家賣雞蛋,把生蛋的母雞的照片貼出來,每只雞都有個可愛的名字呢。我們不僅買了雞蛋還認識了生蛋的母雞,記住了她的名字。這是多么有趣的體驗啊。
(摘自“黃文煒日本印象”微信公眾號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