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目前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較多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問題提出相應的指導策略。教師注重指導小學生閱讀,小學生通過閱讀累積語言,增加寫作的數(shù)量及質(zhì)量,教師對不同的小學生采取各具特點的指導,讓學生寫作前,注意運用范文,讓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生活;小學作文;有效指導
從某種意義上講,小學生的作文能夠表現(xiàn)出他們學習知識的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不同階段的作文要求各不相同,小學作文的基本要求便是讓學生能夠?qū)懗霰容^簡單的記敘文,能夠把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事情、所感悟的道理、所想象的畫面表述出來。但是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只要提及作文,學生便會唉聲嘆氣,甚至會有一部分學生害怕,這種情況也讓教師很是頭疼。
一、 分析作文問題
(一) 閱讀而不知引用
閱讀的文章不知道引用到寫作中。很多教師都深知多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必須有足夠的閱讀量。但是存在部分教師沒有明確閱讀目的,就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種盲目的閱讀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沒有明顯的作用。學生在閱讀時,對文章的內(nèi)容一知半解,這樣便使通過閱讀積累的素材,不能得到運用。
(二) 寫作而不明方向
寫作在于平時的練習,而教師平時布置的作文訓練量較大,每個學期都能讓學生練習二十幾篇,這說明學生的寫作練習并不少。但是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存在較多的學生處于迷茫的狀態(tài),而且還存在教師不重視在寫作前的指導,只是簡單的講解題目,字數(shù)、字體、書面要求,導致寫作訓練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 仿寫而不知提高
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提供給學生許多優(yōu)秀的作文,以便于讓學生進行閱讀,但是并沒有對什么是仿寫,仿寫時的具體要求進行指導訓練。學生所能做的只有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薄弱的知識仿寫。由此可見,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我們應當加強對教學優(yōu)化的指導,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 注重閱讀指導,豐富語言積累
(一) 指導課堂閱讀
華夏文明歷史悠久,語言文字的美主要表現(xiàn)在輕重緩急有律的音節(jié)、抑揚頓挫有感的音調(diào)、婉轉(zhuǎn)飛揚有情的音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處在作者的角度分析作文,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在課堂上注重閱讀感悟,有層次的進行閱讀,對于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著重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感知文字,理解、品味文章。例如,如《一個降落傘包》一課,充分表現(xiàn)了周恩來同志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品質(zhì)。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第3、4節(jié),先找出讓自己最感動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讀一讀。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融進文本,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周恩來同志的光輝形象,學生心中對周恩來同志的那種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文章的主旨大意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作者的感情融入文字當中,當學生帶有情感的閱讀文章時,便能感受到作者寫文章時,帶有怎樣的感情。
(二) 指導課外閱讀
根據(j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三學段的總閱讀量需要達到145萬字以上,如果想要完成這樣的閱讀量,僅僅只靠課內(nèi)的閱讀肯定是不夠的,這是就需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而且課外閱讀占據(jù)著閱讀量的半壁江山。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jīng)常、最便捷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知識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向他們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在實踐中,大膽地將報紙、雜志、小說、影視、廣告、標語等語文信息引入課堂,豐富深化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更加關注各方面的信息,積累素材。進而為課內(nèi)閱讀的延續(xù)和補充,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學識提供可能。為了提高閱讀質(zhì)量,教師還可以教授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如精度法、泛讀法等。讀書貴在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讓學生閱讀過的文章成為自己寫作的素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摘抄文章中優(yōu)美的句子,當學生具有一定境界時,便可以試著寫讀后感,甚至可以寫一篇讀書筆記。
三、 強化寫作訓練,學會真情表達
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從簡單的詞語、句子練習,然后是寫作文。句子就像是構成文章的“拼圖”。寫作的內(nèi)容當然也要由易到難,這樣有利于學生接受。例如,小學生最先接觸的人,一定都是自己的親人,因此對他們很熟悉,可以讓他們寫一篇有關人物的作文,比如“和藹的人”“嚴厲的人”等。人是具有靈魂的,而文章的靈魂便是情感。評定文章的優(yōu)劣,最主要的便是表達的情感是否真摯。當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功底時,便可以注重語句中情感的表達。若想要表達出真摯的感情,首先需要自己具有很強烈的情感,然后才能經(jīng)過語言的修飾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文章一旦有了感情,也就具有了生命力。故教師需要在平時寫作中,要求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情。
四、 運用范文引路,實現(xiàn)能力遷移
實踐證明,為學生提供寫作范文,不僅能夠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還能夠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如句子的表達、段落的組成、文章的結構等。如課文《匆匆》中表達時間流逝的句子“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這句話充分的表達的朱自清先生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把感情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課堂上教師巧妙地運用范文引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范文表達之美,在對比中讓學生明白,表情達意并不一定得是冗長的句子,有時,簡單的句子便可以把情感完全的流露出來。由此我得到啟發(fā):教寫作,并非全部是寫作方法,語言文字的運用,而且我更堅定自己作文課的方向——指向?qū)懽鞯拈喿x,在閱讀中融入寫作主體的真情實感,這樣更具自然、深摯。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開始,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廣泛的閱讀,積累相應的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表達出真摯的感情,才能夠?qū)懗鰞?yōu)秀的作文??偠灾?,作文是生活的一種自然流露,走因物興感,情理交融的寫作路向,這也是小學作文教學的應然之道。
參考文獻:
[1]楊暉.生活作文教學的構建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5):117,121.
[2]劉雪華.范疇思維下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本質(zhì)探討與價值回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12):70-72.
[3]莊智群.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蔡鳳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