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 張文揚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學生談之色變的難點。本文提出要鏈接生活,從積累資源中提升選材能力;關注教材,從體悟洞察中提升架構能力;緊扣中心,從認知體驗中提升聚焦能力;強化修改,從揣摩對比中提升運用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真正為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奠基。
【關鍵詞】鏈接生活 關注教材 強化修改 緊扣中心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學生談之色變的難點。那我們的習作教學應該怎樣發(fā)展學生表達核心能力呢?對此,筆者從自身教學入手,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鏈接生活,從積累資源中提升選材能力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學生懼怕寫作文,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為不會寫,更多是因為無內(nèi)容可寫。這就暴露出學生不會進行習作選材,難以從生活中提煉出契合習作要求的素材資源等問題。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掘資源,歷練學生選擇素材的能力。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5中“寫一件事情抒發(fā)自己的感受”這篇習作,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從具體的事件中抒發(fā)自己的感受。為此,教師就圍繞著“這件事情讓我
”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鏈接生活的資源,幫助學生打通從習作課堂向生活進發(fā)的通道。當學生羅列出“興奮、喜悅、激動、后悔、崩潰、委屈……”等一系列的詞語之后,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往事就如同敞開了大門一樣,從學生的思維意識的深處涌出來,學生擁有了大量可供選擇的素材:有的學生緊扣“興奮喜悅”,想到自己參加各種體驗活動、各類競賽的過程;有的學生從與其他伙伴相處的事件中提取出“后悔、委屈”等情感元素……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選擇其中的一件事,圍繞著從這件事情中提煉出來的主題詞,指導學生確立事件中的中心和重點之處,明確這一素材所聚力描寫的方向。
有人說過:“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明確了習作的要求和方向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廣闊的生活中搜尋素材、選擇素材。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就是緊扣生活資源,幫助學生從原本儲備的素材中進行選材訓練,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選材能力。
二、關注教材,從體悟范例中提升架構能力
進入中高年級之后,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就從詞句的細節(jié)逐步向篇章性結構化思維轉變。因此,對于學生寫作來說,在選擇了素材的基礎上就需要訓練學生對素材架構與整合的能力。教材中很多經(jīng)典的文本為訓練學生的這種能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滲透與指導。
如寫景類文本《黃果樹瀑布》《黃山奇松》這兩篇課文,由于描寫對象不同,他們所設置的行文思路和框架結構也完全不一樣。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描寫對象出發(fā)體悟作者如此設置的根本用意。黃山松樹千千萬萬,不可能全部寫盡,為此作者選擇了典型代表展開描寫,借此展現(xiàn)黃山松樹的奇特;而黃果樹瀑布就是一處景點,不能分版塊來寫,作者就選擇了不同的位置展開細致描述。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著力思考:如果分別描寫“小鎮(zhèn)的早晨”和“小鎮(zhèn)日出”這兩篇習作,我們的構思應該怎樣進行?學生紛紛從課文中積累的方法展開規(guī)劃嘗試:“小鎮(zhèn)的早晨”屬于地域性描寫,范疇相對較廣,可以從《黃山奇松》一文習得方法,嘗試將“小鎮(zhèn)早晨”羅列為幾個不同的板塊,從不同維度展現(xiàn)特點;而“小鎮(zhèn)日出”就是圍繞著一個聚焦性的完整對象,可以嘗試從《黃果樹瀑布》中習得方法,嘗試從不同視角、不同位置來描寫“小鎮(zhèn)日出”的獨特景色。
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寫景類習作時,應該緊扣文本的內(nèi)在特質,引導學生從體悟洞察的視角學習作者謀篇布局的方法,強化對素材進行架構、整合、謀劃的意識,訓練學生處理素材的能力。
三、緊扣中心。從認知體驗中提升聚焦能力
在學生習作過程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會把握素材的核心和重點,他們要么記流水賬,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就是什么都抓不住,無法凸顯文本訓練的重點所在。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習作的中心出發(fā),在聚焦和分解過程中訓練學生緊扣重點展開描寫的能力。
例如,“身邊的小能人”這篇習作的主題要求概括為兩個字“小”和“能”,“小”字規(guī)定了選材的范圍,而“能”是著力表達的重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從生活中選擇富有時代價值和生活氣息的習作資源,如有一位學生選擇了生活中“打水漂”的高手,那么,怎樣才能將這位學生“打水漂”的能力表達出來呢?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聚焦重點的指導:首先,要求該生選擇一件能夠展現(xiàn)其能力的事件;其次,在簡單描述該事件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一事件中哪里最能體現(xiàn)這位小能人“打水漂”的能力;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口頭表述其打水漂的過程,突出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再嘗試從他人反應等側面維度進行烘托式的描寫,立體化、多角度地將這位“打水漂”高手之“能”的特點彰顯出來。
這樣的教學引導就是始終緊扣習作訓練的中心,讓學生從自己所選擇的事例中扣住了核心之處,并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進行多維表現(xiàn),起到了較好的表達效果。
四、強化修改,從揣摩對比中提升運用能力
在學生寫作實踐過程中,最為薄弱的意識就是修改意識,他們都認為作文寫出來就行,完全沒有形成“好作文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意識。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好作文,要修改,修改,再修改?!苯處熆梢砸龑W生進行辨析對比,培養(yǎng)他們的揣摩意識,真正促進學生作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1要求寫一篇“我的老師”,當學生依照要求完成習作草稿之后,教師通過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在撰寫草稿時暴露出兩個典型問題:第一,選材相對逼仄,總是習慣于從教師關愛同學、工作負責等老生常談的角度選材;第二,選擇的事件中心并沒有通過利用細節(jié)描寫充分展現(xiàn)。為此,教師專門設置了引導修改的環(huán)節(jié):首先,為學生拓展了兩篇極具典型價值的范文,讓學生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對比,很多學生認識到自己習作的重點有所偏離,未能緊扣核心之處和重點處進行描寫,從而為自己修改明確方向;其次,組織小組成員相互閱讀,相互交流,并將描寫同一位老師的學生合并在一組,從而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人物細節(jié)的描寫沒有真正展現(xiàn)出來,再通過聚焦老師在事件中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等細節(jié),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習作。
沒有哪個學生能夠一次性成文,修改理應成為教師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借助于對比的方式進行修改,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明確的修改方向,同時也能夠發(fā)揮范例的引領作用,為培養(yǎng)學生修改意識助力。
習作表達能力是衡量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內(nèi)外的各種資源,巧妙地設置各種形式的平臺,真正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