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默軒
摘要:亂世藏金,盛世藏畫。亂世之時很多大家的書畫變的一文不值,而當盛世來臨,一些大家名作拍賣出空前高的價格,例如張大千的大作《桃》于2016.4.5日以2.707億的天價成交,齊白石的大作《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更是以4.255億的天價創(chuàng)造了藝術家個人書畫拍賣的記錄,就在這短短的五十年間,書畫的投資屬性以及貨幣價值更是顯露無疑,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精神層面的投資轉而成為更加主要的投資手段,本文試圖更加清楚的闡述藝術品在現(xiàn)今社會的投資價值及貨幣價值。
關鍵詞:藝術品? ?書畫? ?投資價值? ?貨幣價值
一、藝術品投資發(fā)展概況
(一)藝術品的價值
所謂藝術品的價值筆者看來應分為幾個層面來詮釋,分別為藝術品的物理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以及市場價值。
物理價值:所謂物理價值是指當代藝術品在物理層面的價值體現(xiàn),由于藝術品不同于金銀,其物理價值中在整體藝術品中所占比例極低,廣大收藏家往往對其忽略不計。
藝術價值:所謂藝術價值是指當代藝術品滿足社會精神審美需要的自然屬性,是以審美價值為中心、以社會文化價值為內容的一種認識價值與情感價值高度統(tǒng)一的精神審美價值。這種固有價值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故而形成了其一定的精神消費價值,這也是藝術品價值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筆者也將在后文中進行具體探討。
文化價值:所謂文化價值是指藝術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的文化背景、文化精神與文化立場,這種文化立場往往在弘揚正能量方面體現(xiàn)出極為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文化價值對于藝術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歷史價值:所謂歷史價值是指由于藝術品的年代感及其不可再生性,所形成的唯一性,譬如上古的青銅器乃至宋元的孤本,由于其歷史價值的存在往往在價值的交換中能得到更多貨幣價值的體現(xiàn)。
在藝術品包含的幾種價值中,其藝術價值由于其固有的審美屬性,使之成為了藝術品價值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所謂審美屬性既是指人們對于某一物品的感官及內在的品評,由于美感的存在,使人們愿意為其付出其余價值的交換,這些價值包含貨幣價值及各類其他價值。
以摘要中所提到的張大千的巨作為例,筆者分析其內在的各種價值含量來解析其等價的貨幣價值,其中最為值得分析的是其藝術價值,既其審美屬性的體現(xiàn),張大千的繪畫技藝可謂爐火純青已臻化境,在筆者看來,其繪畫藝術大體上可分為三個時期,大師60歲前的畫作以臨摹古代大家為主,從石濤到徐渭,從陳淳到宋元諸家,直到敦煌莫高窟壁畫,在臨摹中形成了自身獨有的藝術風格,民國時期,張大千所臨摹的石濤乃至徐渭之畫作與真作相差微乎及微,源自大師藝術上的不斷積淀,在大師60到70歲的畫作巔峰期,他融潑彩于潑墨、勾皴法,終于創(chuàng)造了雄奇壯麗的新風貌。以70歲所作《長江萬里圖》為標幟,再到70歲之后,張大千所做畫作心畫合一,隨意涂鴉處亦體現(xiàn)其高深莫測的繪畫技藝,往往隨心所欲便得佳作。
因為一件藝術品具有以上四種價值,故而形成了最重要的投資屬性也就是它的市場價值,由于其參與相應的市場化行為而使其變得比較復雜。除了藝術品所具有的真正價值以外,還有在市場的變化過程中形成的價格,以及一些非價值化的認知,這種現(xiàn)象既可表現(xiàn)在價值反映上,也可體現(xiàn)在價格的形成機制上。這也就初步體現(xiàn)了藝術品的投資價值,而由于在經(jīng)濟規(guī)律中,市場上的價格并不總能體現(xiàn)出其本質價值,往往有很大的浮動,也因此投資藝術品成了一種新生的投資方式。
(二)藝術品價格的體現(xiàn)
在經(jīng)濟規(guī)律中,一件商品的價格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但在現(xiàn)實經(jīng)濟市場中,價格的形成往往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響,譬如政治因素、供求因素以及當時當?shù)氐慕?jīng)濟因素等等,也因為價格的浮動才衍生出藝術品投資這一新型命題,在接下來這一小板塊中,我將舉例分析藝術品投資的時機以及價格的變化。
以摘要中的張大千的大作《桃》為例,在2016.4.5日以2.707億的天價成交,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名家名作通常以極高的價格成交,其價格本質已遠遠超過其內在價值,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供求關系所決定的,以張大千與齊白石的畫為例,在市場上流通的數(shù)量是極少的也是固定的,隨著廣大愛好者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供遠遠小于求從而導致價格大幅度上漲,未來的趨勢也是同樣的看漲。
但時移世易,以同樣的張大千的《桃》為例,其內在價值是固定的,但在短短的五十年前,面對中國文化史上的那場浩劫之時,其作品不但無人問津,甚而更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政治形勢的影響,以及當時經(jīng)濟形勢的影響,剛剛經(jīng)歷三年自然災害的中國人民,無暇更沒有膽量來富足自己的精神生活,在那個年代張大千畫作是沒有價格的,因為那個年代中國是沒有市場的,其內在價值卻是從未發(fā)生過變化的,從0到2.707億在短短的五十年間更是給了中國投資者獲利的巨大空間。
(三)我國藝術品投資的極速發(fā)展
改革開發(fā)以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急速增長,大量熱錢相繼涌入藝術品投資這個大市場,我國藝術品投資市場出現(xiàn)迅猛發(fā)展的態(tài)勢,1992年,我國第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朵云軒在上海注冊,并于1993年敲響了我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槌,在此之后,與西方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發(fā)展相類似,我國也出現(xiàn)了藝術品指數(shù)、投資基金、交易所等新興金融衍生產(chǎn)品,并逐步與國際相接軌。
我國近十年藝術品成交量急速增長,占全球市場的份額方面也是大大增加,根據(jù)歐洲藝術基金會每年編寫的《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提供的數(shù)據(jù),從2002年到2014年短短的13年中,全世界藝術品拍賣成交額從100億美元上升到300億美元,而我國的藝術品拍賣額則從不到3億美元大幅度攀升到近1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藝術品市場的巨額攀升,我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份額在全世界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也有了極大幅度的增加,從2002年的不足2%攀升到2014年的31%,也由此超越了傳統(tǒng)的藝術品交易大國英國、法國,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