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橋
摘 要:幼兒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培養(yǎng)幼兒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幼兒語言的基礎。傾聽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傾聽就是細心聽別人說話,是幼兒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手段之一?!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笨梢姡谟變浩谂囵B(yǎng)傾聽習慣尤為重要。在教學活動中,常常會有一些孩子嘴巴動個不停,常常會被周遭的環(huán)境干擾,沒辦法專心進行一個活動、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答非所問,老師一開口,他也急著開口插話,對于老師的交代,總是聽不明白。這種行為的孩子往往傾聽能力都很差。只有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才能培養(yǎng)幼兒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的專注力。那么,如何從傾聽開始培養(yǎng)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專注力呢?我認為:
關鍵詞:語言;活動;培養(yǎng)
1 教師以自身的行為給予幼兒示范和引領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常常是幼兒模仿的典范,會對幼兒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因此,要想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首先就應該學會傾聽幼兒說話,并通過課堂中和幼兒的有效互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1.1 耐心聆聽示范,以身作則
教師在向幼兒提出問題后,要耐心等待和聆聽幼兒的回答。不論幼兒的回答如何,教師都要以目光、手勢或語言反饋聽到的信息,表達內心的感受,讓幼兒感覺到教師的認真和關注。當教師和幼兒一起聽讀本內容時,教師也應沉浸在讀本內容中,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在進行傾聽讀本《小熊生病了》的內容時,當聽到:小熊覺得太熱了。小熊覺得太冷了這些句子時……我表現(xiàn)出小熊熱和冷的表情、動作,好像自己就是讀本中的小熊,我的投入也把孩子們帶入故事的情節(jié)之中,幼兒的傾聽興趣更濃了。
1.2 提升語言功力,有效互動
首先,教師在交待任務時要簡明扼要。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是否清晰明了,將直接影響幼兒的傾聽效果。如果教師言語口無序,將會導致幼兒傾聽疲勞,不能抓住重點。反之,教師簡明扼要的語言,能使幼兒集中注意力傾聽,便于幼兒操作。
其次,教師在總結分享時要抓住重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幼兒的回答作出及時的總結和回應,以達到良好的師幼互動。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簡單重復幼兒的語言,而要努力將幼兒的語言提煉、總結后回應幼兒。
教學活動中,我會根據(jù)孩子們的表現(xiàn),及時告訴幼兒,傾聽別人說話也是有禮貌、尊重別人的好行為。當一名幼兒回答問題后,再請另一名幼兒復述答案,有時也會請幼兒重復我在活動中所說的重點內容,漸漸地,幼兒的傾聽意識、傾聽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2 科學運用讀本和分享閱讀光碟,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
在進行讀本《土土的鞋子》二、三階段的教學時,我采用了“我讀你翻”的讀書游戲,當老師讀讀本中的文字,如:“這雙鞋太大”、“這雙鞋太高”、“這雙鞋剛剛好……”讓幼兒迅速翻到相應的圖畫,孩子之間相互較勁,都想第一個翻到相應的頁碼,不僅發(fā)展了孩子對圖文對應的觀察力,更提高了他們專注傾聽的習慣。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日益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幼兒選擇觀看視聽結合的視頻,傾聽故事的機會越來越少。然而,實踐證明,幼兒觀看視頻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它并不需要幼兒全神貫注地傾聽,幼兒通過畫面也能理解其中的內容,這在無形中削弱了傾聽的要求。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在播放閱讀光碟時,有時只給幼兒播放聲音,不借助視頻畫面理解故事的能力,培養(yǎng)了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3 根據(jù)幼兒的個體差異,適時檢驗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個性特點與發(fā)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能力時要注重個體差異,對幼兒的要求要有所區(qū)別。如針對外向、愛說不愛聽、喜歡插嘴的幼兒,教師可多采用規(guī)則約定和評價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別人在說話時別插嘴,要尊重他人;針對注意力較為分散、聽記能力較弱的幼兒,則可采用行為強化法、同伴互助法,讓幼兒意識到漸漸學會控制自己,向他人學習閱讀的方式,提高閱讀能力。如在進行《植物的葉子》的教學活動中,因為這是一個科學性讀本,有的孩子總是說不好其中的句子,我就采取了分小組的方式,讓能力較強的孩子作為組長,帶領能力弱一些的孩子進行小書閱讀,鞏固幼兒對讀本內容的理解。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適時檢驗,及時了解幼兒的傾聽質量。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能力,教師可以在幼兒閱讀前提幾點并列的要求,再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對幼兒的傾聽廣度進行檢驗。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聽記法對幼兒的傾聽質量進行檢驗。如在《捉迷藏》活動中,我給幼兒準備了紙和筆,我問幼兒將答案進行記錄,如我問:“大象藏在浴室里嗎?”讓幼兒用“√”或“×”的符號記錄“是的”或“不是”,不僅對書本內容進行了回憶,也發(fā)展了幼兒的前書寫能力。教學活動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培養(yǎng)并檢驗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能力,教師要根據(jù)活動的內容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
4 在游戲中培養(yǎng)傾聽習慣
傾聽游戲可以幫助幼兒聽懂教師對有關規(guī)則的講解,準確地把握和傳遞有細微區(qū)別的信息。由于這些活動是在游戲中、情境中進行的,幼兒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大多數(shù)幼兒能自覺地傾聽,并根據(jù)指令進行操作。讓幼兒在參與游戲時有更強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幼兒傾聽能力的提高。
“傳話”游戲是我班幼兒經(jīng)常玩的一個游戲,而且每次都玩得興高采烈。游戲玩法是:把幼兒分成幾組,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法,讓幼兒比賽傳話,傳的既對又快的一組為勝。孩子們?yōu)榱藸幍谝?,一次比一次聽得認真。我還讓勝利組向全班小朋友傳授經(jīng)驗,讓失敗組講出失敗的原因。這樣,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培養(yǎng)了幼兒認真專注的傾聽習慣。
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我認為要從傾聽開始培養(yǎng)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專注力,教師應以自身的行為給予幼兒示范和引領;科學運用讀本和分享閱讀光碟,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根據(jù)幼兒的個體差異,適時檢驗;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幼兒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讓幼兒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2.
[2]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
[3]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宋麗芳.源于幼兒興趣貼近幼兒生活[J].早期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