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光復后韓國的語言生態(tài)及語言政策

2019-04-22 06:23尹悅金基石
東疆學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民族認同國家認同韓國

尹悅 金基石

[摘要]光復后,韓國的語言政策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特征,即以“民族認同”為主導,重視經濟利益,兼顧文化利益。這一價值取向的語言政策,在一定時期內對促進韓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時期需要做出一些調整,才能適應當前韓國社會的發(fā)展。在全球化時代,韓國語言政策的價值取向應從“民族認同”上升為“國家認同”,同時堅持“多元文化認同”的理念。

[關鍵詞]韓國;語言政策;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多元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IE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_2007(2019)02-0080-06

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資本、信息和移民在世界各國的快速流動,單一民族國家進一步消失或隱退。[1](116)韓國也不例外,隨著外來務工者和跨國婚姻數(shù)量的不斷增長,韓國社會幾千年來的“單一民族、單一語言”的狀況逐漸被打破。2006年,韓國政府正式宣布韓國進入多文化社會,韓國的民族成分由單一轉向復雜,語言生態(tài)也開始出現(xiàn)多樣化的趨勢。[2](5<>)本文擬從地位規(guī)劃、本體規(guī)劃、習得規(guī)劃和聲譽規(guī)劃四個方面,對光復后韓國的語言政策進行研究和探討,進而加強中國與韓國之間的語言互聯(lián)互通,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區(qū)域國別研究。

一、韓國的語言生態(tài)

在世宗大王創(chuàng)制朝鮮文字之前,朝鮮半島一直使用漢字。但是,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適用的是漢語的音韻體系,并不適用于朝鮮語的語音體系和語法結構。[3](126)因此,當時的朝鮮半島把漢字作為書面語,自然出現(xiàn)“言文不一致”的情況。于是,世宗召集大臣鄭麟趾、申書舟、成三問等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了易學易記、符合本民族語音體系的新文字——訓民正音。1446年“訓民正音”的頒布,標志著朝鮮半島有了屬于自己的文字。

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漢文化和漢字的影響,“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以后,漢字并沒有被廢除,政府的公文仍用漢文。直到1894年11月21日,髙宗時期頒布《敕令第一號》,才明確規(guī)定了法律文本、政府公文須用國文記載,必要的時候可以韓漢文混用。這條敕令,第一次提到韓文是國文,這標志著韓文的國文地位的確立。同時,這條敕令的頒布,也對朝鮮的語言文字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朝鮮文、漢文的混用。

1910年,日本占領朝鮮半島,實行“語言同化”政策,企圖通過語言的同化實現(xiàn)思想的同化,把韓國人變成真正的日本國民。1911年,日本第一次頒布《朝鮮教育令》,規(guī)定日語為朝鮮的國語;1922年,第二次頒布《朝鮮教育令》,進一步規(guī)定日語為學校的教學語言;1938年,第三次頒布《朝鮮教育令》,又將朝鮮語列為選修科目。此后,朝鮮語逐漸退出了學校課堂。1945年,韓國光復后,國內馬上開展了國語醇化運動,主要目標就是廢除韓國語中的日語詞匯和日語漢字詞。為了配合這一B寸期的國語醇化運動,韓國政府實施了“韓文專用政策”,目標是廢除長期以來韓漢文混用的情況。截至1983年,韓國已基本實現(xiàn)了“韓文專用”的目標,韓國語中的日語詞和日式漢字詞也已基本清除。

通過對韓國語言生活的歷時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相對于其他多民族國家來說,韓國的語言生態(tài)較為簡單。除了在日治時期,日語曾作為韓國的國語外,長期以來,韓國語為韓國社會的唯一語言。在文字體系方面,韓國經歷了漢字、韓漢文混用及韓文專用三個階段。

然而,進入全球化時代以后,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隨著外國務工者的大量涌入,以及跨國婚姻家庭數(shù)量的急劇增長,韓國社會的人員構成、民族構成及語言生活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韓國由以前的單一民族社會發(fā)展成為多民族共存的社會,韓國社會的語言生態(tài)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目前,英語、漢語、日語,都已成為韓國社會的常用語言,打破了以往的“單一語言”的文化傳統(tǒng)。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強勢英語的滲透與推廣,對韓國的語言生活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針對復雜多樣的語言生態(tài),韓國政府積極制定了一系列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

二、韓國的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

“語言規(guī)劃”是指,為了改變某一語言社區(qū)的語言行為而從事的所有有意識的嘗試活動。1969年,海因茨·克洛斯(HeinzKl0SS)率先提出了語言規(guī)劃的兩個基本維度:語言本體規(guī)劃(corpusplanning)和語言地位規(guī)劃(statusplanning),將語言規(guī)劃領域的本體規(guī)劃和地位規(guī)劃相區(qū)分,即對語言結構本身的規(guī)劃和國家關于人們對語言使用和選擇的政策區(qū)分開來,這也是語言政策學科系統(tǒng)化的開端。1989年,庫珀(Cooper)將語言的習得規(guī)劃(studyplanning)首次引入語言規(guī)劃領域,使得這門學科得以發(fā)展和擴大。1990年,哈爾曼(Haarmann)又提出了語言的聲譽規(guī)戈!j(prestigeplanning),使得這門學科更加完善??ㄆ仗m(Kaplan)和巴爾道夫(Baldauf)(1997)在全面吸收各家理論的基礎上,將地位規(guī)劃、本體規(guī)劃、習得規(guī)劃和聲譽規(guī)劃加以融合,提出了一個到目前為止綜合性最強的理論框架,標志著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學科的逐漸成熟。

(')地位規(guī)劃

地位規(guī)劃旨在為某種語言配置一些新的功能,通過實施規(guī)劃,使該語言成為教學媒體用語或者官方語言等等。[4](54)庫珀將語言的社會功能分為12種,分別為國家官方語言、省區(qū)語言、通用語、國際語、首都語言、群體語言、教育語言、學校課程語言、文學語言、宗教語言、大眾媒體語言、工作語言。在通常情況下,這12種語言功能經常存在著重疊現(xiàn)象,且一門語言的功能越多,表明其語言地位越高,影響越大。[5](29)

日治時期,日本在韓國頒布了四次《朝鮮教育令》,規(guī)定日語為國語,并限制韓國語的教學和使用。美軍政時期,通過《美軍政命令6號》文件的頒布,恢復了韓國語的國語地位,但同時規(guī)定英語作為韓國的官方語言。2005年,韓國頒布的《國語基本法》,明確了韓國語的國語和官方語言地位。2008年修訂的《國籍法》,明確指出外國人要想取得韓國國籍,須具備基本的韓國語能力。2008年,法務部開展的“社會統(tǒng)合項目”規(guī)定,完成法務部韓國語研修課程的外國人,在申請韓國國籍時,可享受筆試或面試的免試權利,縮短取得國籍的時間。[6](83)為了強化標準韓國語的地位,1980年開始,韓國在學校、政府部門、企業(yè)等領域,大力推廣使用標準韓國語。[7](34)韓國大眾傳媒主要以標準韓國語為主,韓國的三大電視臺KBS、SBS、MBC基本上都是用韓國語播報節(jié)目,少數(shù)節(jié)目會用英語播報。韓國的三大報紙,《朝鮮日報》《東亞日報》和《中央日報》都是用韓文發(fā)行的,但是,《中央日報》的網(wǎng)站提供韓、漢、英、日四種文字的新聞報道。首爾公共場所的標牌經常是用韓、英兩種語言標記的,但部分場所如地鐵的廣播,經常會使用韓、漢、英、日四種語言播報。近年來,隨著結婚移民女性數(shù)量的急劇增長,越南語、泰語等語種也成為了韓國社會重要的交際語言。

英語,作為韓國最主要的外語,在韓國社會的許多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語成績是韓國人學考試、職稱評定、就業(yè)加薪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在基礎教育階段,韓國語和英語是韓國“共通教育課程”(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的必修科目。漢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越南語等語種是高中二、三年級的選修科目。韓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語言基本上都是韓國語(部分外國語高中除外)。但是在高等教育階段,教學語言主要有韓國語和英語兩種。根據(jù)庫珀對語言功能的劃分,我們可以總結出韓國語言地位規(guī)劃的概況。

如表1所示,韓國語作為韓國的國語和官方語言,在韓國社會的地位最髙,擔任9種重要的語言功能;英語在韓國社會的地位僅次于韓國語,擔任7種語言功能;漢語和日語作為韓國社會的常用語言,擔任5種語言功能,地位居中;越南語、泰語、蒙古語、菲律賓語等移民群體語言,僅在家庭和社區(qū)中使用。

(二)本體規(guī)劃

本體規(guī)劃的核心是建立統(tǒng)一的語言標準和規(guī)范,實現(xiàn)語言標準化。本體規(guī)劃主要包括:為一種語言的口語設計一種書寫系統(tǒng),從事拼寫法改革或文字改革,創(chuàng)造新詞術語,出版語法圖書、辭典等。大韓民國成立以后,政府先后通過和實施了國語醇化政策、韓文專用政策及《標準韓國語統(tǒng)一案》等,對韓國語的詞匯、語音及書寫規(guī)范等進行了統(tǒng)一。

在詞匯方面,1947年,韓國文教部成立了“國語醇化委員會”,著手進行《恢復民族語言用詞語匯編》的編纂工作,重點對940個日語詞及日語漢字詞進行醇化。1951年,文教部成立“科學技術術語制定委員會”,負責科學、工學、水產、醫(yī)學、藥學、農學及家庭七個領域的專門術語的醇化工作。1962年,文教部成立“韓文專用特別審議會”,下設生活用語、語言文學、法律制度、經濟金融、藝術、科學技術六個分支委員會,主要負責將漢字術語詞轉換為韓國語固有詞。1967年,韓文學會編纂出版了《簡單韓語辭典》,共收錄了包括一般詞匯和專業(yè)詞匯在內的15924個單詞,主要針對漢字詞、殘余日語詞、西方外來詞等進行了醇化。1977年,《國語醇化資料第一集》發(fā)刊,標志著韓國基本完成了對曰語詞和漢字詞的醇化,國語醇化運動告一段落。1988年,文教部出臺《現(xiàn)行標準語規(guī)定》,對標準語詞匯進行了統(tǒng)一。1999年,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編纂的《標準國語大詞典》問世,標志著韓國基本完成了標準語的統(tǒng)一工作。

在書寫體系方面,1948年,韓國頒布的《韓文專用法》規(guī)定:“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須用韓文書寫,必要的時候可以韓漢文并用?!盵7](72)這是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臺關于韓文專用的正式法律。但是,因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韓漢文并用”的條款的存在,所以《韓文專用法》的實際作用很小。這一B寸期,韓國的中小學教育中仍教授常用漢字。1958年,政府頒布《韓文專用綱要》,規(guī)定“政府公文、機關刊物、機關標志牌、工作中的印刷品和謄寫品、各個機關使用的印章必須用韓文書寫”。[7](74)1968年,樸正熙政府時期頒布《韓文專用5年計劃》,力圖全面廢除常用漢字及學校教科書里的漢字,并將《韓文專用法》中的“必要的時候可以韓漢文并用”一條刪除,極大地推動了韓文專用運動的發(fā)展。到1983年,韓國基本實現(xiàn)了“韓文專用”的目標。2005年,韓國出臺《國語基本法》,廢除了之前的《韓文專用法律》。《國語基本法》中明確指出,公共機關的公文必須使用韓文撰寫,并且要符合語法規(guī)則。

在語音方面,韓國政府認為,不同地區(qū)的方言會造成韓國語言生活的混亂,有必要制定統(tǒng)一的標準語和標準音,以規(guī)范語言生活。1988年,文教部出臺《標準語規(guī)定》,其中包括《標準語查定原則》和《標準語發(fā)音法》兩部分。1990年,文化部出臺《標準語母語規(guī)定》,至此,韓國基本完成了對標準語語音的統(tǒng)一。

(三)習得規(guī)劃

語言習得規(guī)劃即通常所說的語言教育政策,主要包括學校教學媒介語的選擇和語言課程的設置等內容。[8](55~56)韓國的中小學按照教學媒介語,可分為韓國語學校、英語學校、漢語學校和日語學校。韓國語學校主要由韓國政府興辦,教授和使用標準韓國語,這是韓國中小學最普遍的教學模式。由于英語在韓國的社會地位較高,因此,韓國開設有少數(shù)的外國語學校,這些學校用英語授課。此外,受“沉浸式英語”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公立學校的部分課程也使用英語授課。漢語學校和日語學校主要是由中國人和日本人自發(fā)建立的私立教育機構,以漢語和日語為教學媒介語,教授對象主要為在韓華裔和日裔。

為了提髙韓國人的英語水平,韓國政府先后進行了十次英語教育課程改革。在《第六次教育課程》中,韓國將英語列為小學階段的必修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全面實施?!?009年修訂教育課程》中,又將英語教育提前至小學一年級。在這十次外語教育課程改革中,英語課程的時間不斷提前,英語學時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漢語、日語的課程設置并未發(fā)生太大的變化,一直作為中學階段的選修課,在部分學校開設。但是,《2009年修訂教育課程》的外語課程設置中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首次將多文化家庭?常用語言之一的越南語列為中學階段的外語選修課。

在髙等教育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后,韓國政府堅持“國際化”的辦學理念。為了培養(yǎng)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的人才,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許多韓國高校都增加了用英語授課的比例。據(jù)統(tǒng)計,2008年韓國排名前三位的三所大學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的英語授課比例分別為12.4%、33.76%和27.02%。[9](346)此外,在這幾所大學的國際教育研究生院中,除區(qū)域研究課程用相應語言授課外,其余課程都用英語授課。作為韓國外語語種最全的韓國外國語大學,共開設45種外語。

(四)聲譽規(guī)劃

語言聲譽規(guī)劃刻意營造一種有利的心理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對于語言規(guī)劃活動取得持久成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時代,語言規(guī)劃領域里的聲譽規(guī)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本國語的海外推廣政策。比如,英國政府設立的“英國文化委員會”、德國的“歌德學院”、中國的“孔子學院”等機構,都是由國家政府出資建設的海外推廣機構,旨在推動本國語的對外傳播。從2007年開始,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下屬的韓國語世界化財團負責在海外開辦“世宗學堂”?!笆雷趯W堂”是面向外國人和海外僑胞的開放型韓國語言文化學校,致力于在海外推廣韓國語、普及韓國文化,促進韓國與世界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為了擴大世宗學堂的影響力,2009年,青瓦臺發(fā)布《韓國語海外推廣擴大計劃案》,要求將海外所有的韓國語教育機關整合到“世宗學堂”旗下。根據(jù)該計劃案,截至2011年,海外的韓文學校、韓國教育院及韓國文化院等機構,已全部更名為世宗學堂。截至2014年,韓國已在世界52個國家開設了120家世宗學堂。

三、韓國語言政策的特點

從地位規(guī)劃上來看,韓國語言政策的顯著特點是強調韓國語的國語地位和官方語言地位,重點支持英語。韓國語言政策的地位規(guī)劃主要是出于以下幾個因素的考慮:首先,韓國語既是本民族的民族語言,又是韓國的國語,國語地位的確立,對于建立本民族的民族認同,增強國家的凝聚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英語是韓國最主要的外語,只有通過英語,才能加強與世界的聯(lián)系,加快韓國的世界化進程。再次,漢語和日語在韓國的地位僅次于英語,高于其他外語,相當于中階語言。這主要是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最后,越南語、泰語等語種在韓國社會屬于低階語言,地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使用這些語言的人,多是來自不發(fā)達國家的移民。由此可見,韓國在進行語言的地位規(guī)劃時,首先考慮的是促進民族認同,其次是經濟利益,較少關注移民的語言權利。

從本體規(guī)劃上來看,韓國語言政策的主要特點是積極推進國語醇化和韓國語標準化建設,這與當時韓國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光復后,韓國民眾的民族意識覺醒,反日情緒高漲。而這一時期的韓國語詞匯中存在著大量的日語詞和曰語漢字詞。因此,光復后,國內馬上掀起了“國語醇化運動”。之后,又在國內開始了標準韓國語的推廣政策。總的來說,在進行韓國語的本體規(guī)劃時,體現(xiàn)出了以“民族認同”為主導的韓國語言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

從習得規(guī)劃上來看,韓國國民從小學到高中階段,基本都要學習韓國語和英語,并且隨著年級的增加,英語的學時也在不斷増加。由此可見,韓國政府在英語教育政策上一直持積極的態(tài)度。李明博政府時期,更是將英語教育放在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從資金、師資、教材、教學環(huán)境等各方面加大對英語教育的支持。然而,在對待多文化家庭學生的語言教育政策的態(tài)度上,韓國政府稍有些變化。早期,受“語言問題觀”的影響,韓國政府認為,語言多樣性會破壞韓國社會原有的穩(wěn)定,因此,對多文化家庭學生實施的是單一的韓國語教育政策,希望通過語言的統(tǒng)一,強化多文化家庭學生的“認同意識”。近年來,受“語言資源觀”的影響,韓國政府意識到,多文化家庭學生潛在的雙語優(yōu)勢將成為未來韓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對待他們的語言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轉變,從以前的“單語教育”轉為現(xiàn)在的“雙語教育”,即“韓國語+母語”的教育。總的來說,韓國政府在語言的習得規(guī)劃上,體現(xiàn)了重視經濟利益的基本價值取向。

從聲譽規(guī)劃上來看,韓國在世界各地開辦世宗學堂的目的是為了在海外推廣和普及韓國語言與文化,提高韓國語言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進而提髙韓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這也體現(xiàn)了韓國在語言的聲譽規(guī)劃上重視文化利益的價值取向。

四、韓國語言政策的改革建議

綜上所述,韓國的語言政策體現(xiàn)了以“民族認同”為主導,重視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基本價值取向。在以“民族認同”為主導的價值取向下,韓國在語言的地位規(guī)劃和本體規(guī)劃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光復后,韓國語國語地位的確定、國語醇化運動及韓文專用政策、韓國語標準語的推廣等,極大地增強了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強化了國民的民族認同意識。但是,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韓國語言政策的價值取向需要做出一些調整,才能適應韓國當前社會的發(fā)展。

第一,在全球化時代,韓國語言政策的價值取向應做出調整,應由原來的“民族認同”上升為“國家認同”。因為,以“民族認同”為主導取向的語言政策已不能適應當前韓國社會的發(fā)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韓國社會的發(fā)展,影響了韓國社會的穩(wěn)定。現(xiàn)在,韓國已經擺脫了單一民族社會,步人了多文化社會。以“民族認同”為主導的語言政策,造成強勢語言(韓國語)排擠其他移民語言,容易產生民族歧視,影響社會安定。具體表現(xiàn)為,韓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強調韓國語教育的重要性,導致移民語言被忽視和輕視,進而出現(xiàn)多文化家庭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由于韓國語不熟練或說母語而被孤立、排擠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語言歧視問題將會引發(fā)更大的社會安全問題。[10](53)因此,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韓國社會應將多文化家庭成員視為平等的韓國國民,擺脫原有的單一“民族認同”的束縛,接受韓國多民族、多文化社會的現(xiàn)實;摒棄原有的“民族認同”意識,構建新的“國家認同”意識。在語言政策上,政府應在強調韓國語重要地位的同時,提髙國內其他移民語言的地位,鼓勵韓國國民學習除韓國語以外的其他移民語言。

第二,樹立“多元文化認同”的理念,加大對英語以外的其他外語語種的支援力度,促進韓國外語語種的均衡發(fā)展和多元文化的發(fā)展。長期以來,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韓國外語教育政策,使英語成為了韓國的強勢語言,其他語言都不能與之抗衡。但是,強勢英語教育對韓國的語言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都產生了諸多不良的影響:首先,外來詞的濫用、混用導致了母語的不純潔問題。其次,過度的“英語熱”現(xiàn)象,導致韓國國內曾一度出現(xiàn)“英語公用化”的論調,給韓國語的國語地位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再次,強勢英語教育下的西方價值觀的單向輸入,嚴重影響了韓國的國家認同,韓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度遭遇輕視。在全球化的今天,韓國必須加大對其他外語語種的支援,鼓勵國民理解、尊重不同國家的多元文化,樹立“多元文化認同”的理念,擺脫單一的“英美文化認同”意識,只有這樣,韓國才能擺脫西方“文化霸權”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加]威爾●金里卡:《多民族國家中的認同政治》,《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年第2期。

[2][韓]李昌德:《韓國多文化社會的雙語教育》,《多文化教育》,2010年第1卷第1號。

[3]王雪霞:《略論訓民正音》,《語文知識》,2013年第4期。

[4]周慶生:《國外語言規(guī)劃理論流派和思想》,《世界民族》,2005年第4期。

[5]張治國:《文萊語言政策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6][韓]鄭熙媛:《韓國的多文化社會化和語言教育政策》,《新國語生活》,2013年第23卷第4號。

[7][韓]崔溶奇:《朝鮮語、韓國語政策變遷史》,首爾:博而精出版社,2003年。

[8][以]伯納德●斯波斯基:《語言政策:社會語言學中的重要論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9]張貞愛,王克非:《韓國外語教育國際化考察》,《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5期。

[10][韓]高慧靜:《韓國多文化家庭的語言使用及多元文化包容度》,《數(shù)字政策研究》,2012年第10卷第10號。

猜你喜歡
民族認同國家認同韓國
全球化會削弱國家認同感嗎
國家認同視域下的核心價值觀構建
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和諧關系建構取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疆民族問題的特點
法治變革中的法律移植
伊斯蘭教消費觀與回族穆斯林消費行為研究
揭秘韓國流
韓國的K1A1主戰(zhàn)坦克
揭秘韓國流
揭秘韓國流
南澳县| 齐河县| 隆林| 滨海县| 五河县| 保靖县| 北票市| 增城市| 海晏县| 敦化市| 会理县| 佛教| 苍南县| 湘潭县| 扶绥县| 砚山县| 卓尼县| 贡嘎县| 如东县| 车险| 隆子县| 德州市| 西城区| 那曲县| 思茅市| 怀集县| 浦城县| 孟连| 合肥市| 华阴市| 胶州市| 华宁县| 镶黄旗| 福安市| 长垣县| 忻城县| 额敏县| 广饶县| 鹤壁市| 沂源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