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和艾蕪都是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們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都涉及“流浪漢”這一題材。同樣書寫流浪漢,但他們作品中的流浪漢形象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一是生活流浪與精神流浪;二是“美”的挖掘與“丑”的揭露;三是堅決的反抗與無奈的逃離。
流浪漢文學的產(chǎn)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以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漢”小說《小癩子》的發(fā)表而聞名于世,隨后流傳到世界各地。然而在中國,流浪漢文學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萌芽。艾蕪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說集《南行記》一書的發(fā)表,使中國的“流浪漢”小說題材走向成熟,為中國的流浪漢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例。在當代,張煒進一步創(chuàng)作并發(fā)展了流浪漢文學,他站在人文主義的立場上,以高昂的激情與堅決的態(tài)度堅守理想的家園,他用批判的眼光來審視這個浮躁的社會,以一位孤獨的流浪者身份來尋找被人們遺忘的精神家園。
作為流浪漢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張煒和艾蕪創(chuàng)作了眾多形態(tài)各異的流浪漢形象,豐富了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人物形象畫廊,為我國的文學創(chuàng)作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同樣書寫流浪漢,但張煒與艾蕪筆下的流浪漢形象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可以說張煒筆下的流浪漢是時代的彷徨者,而艾蕪作品中的流浪漢是時代的吶喊者。
一、生活流浪與精神流浪
在中國現(xiàn)當代流浪文學中,流浪漢流浪的方式基本有兩種: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
(一)生活流浪
艾蕪小說中的流浪漢的流浪方式大多屬于生活流浪,在其流浪漢小說的代表作《南行記》中,這一流浪方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多l(xiāng)下人》中,老毛大哥的家鄉(xiāng)遭大水侵襲,導致村民四處流浪,去尋求生存之路。老毛和他的妻子無奈拿自己的孩子福兒換了20塊袁大頭去上海投奔表兄表嫂,本想來到這個東方的大都市,憑自己的一雙大手掙一份好家業(yè),重新找回幸福的生活,卻在上海這個充滿危險與黑暗的城市中陷入了絕望之中。
《偷馬賊》中的老三原本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卻為了生存而干起了違法的事,做了偷馬賊,他感慨道“這世道簡直巖石一樣,總是容不下你我干雞子!你想,我該怎么樣呢?那還消說,只要裂出一條縫,我就要鉆進去”。艾蕪作品中塑造的流浪漢大多是為了生活而流浪的,像老毛、老三這一類人一樣,他們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只能為了生存下去而四處流浪,拼搏。他們的流浪出于無奈,他們在流浪中尋找活路。
(二)精神流浪
與艾蕪不同,張煒作品中的流浪漢所反映的流浪方式大多屬于精神流浪。張煒是一名理想主義的知識分子,面對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他始終保持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識,執(zhí)著于對文化精神的探索,追尋至真至善的“精神高原”,作為創(chuàng)作者,他賦予了筆下的流浪漢這種探索精神。這種精神集中體現(xiàn)在《你在高原》里以寧伽為代表的一代知識分子身上,作者在文章自序中寫道:“這可是了不起的,絕非可有可無的一代人啊……瞧瞧他們是怎樣的一群、做過了什么!他們的個人英雄主義、理想和幻覺、自尊與自卑、表演的欲望和犧牲的勇氣……都成為偉大記憶的一部分?!边@一代人始終徘徊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鴻溝中而找不到出路,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一次次讓他們失意,然而理想的樂園又那么遙不可及,于是他們迷惘、無措。他們只能通過流浪來緩解自己浮躁的心情,寄希望于四處流浪,渴望在流浪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外省書》中的史珂在退休之后回到他的故鄉(xiāng),擁有一個公司的侄子史東賓對他處處殷勤,侄媳熱情地幫他張羅婚事,但他不喜歡甚至對那種生活有一種恐懼,他始終無法理解那些年輕人的思維,不習慣那樣的生活方式,不久便孤身一人搬到海邊的一所孤屋中。他在物質(zhì)上并不貧困,但他的精神世界始終得不到滿足,他一直沉浸在精神的苦旅之中,找不到出路。除此之外,《你在高原》中以凱平、莊周等為代表的知識青年,他們同樣處于精神迷惘之中,終日郁郁寡歡,四處尋找自己的寄托,他們的流浪同樣是一場精神的跋涉。
二、“美”的挖掘與“丑”的揭露
(一)“美”的挖掘
艾蕪“由于他藝術(shù)個性中對人民的美和善的品格的特殊敏感,他總是能在乖戾的言行中挖掘出下層人民的靈魂美,在渣滓堆里發(fā)現(xiàn)閃光的金子”。在創(chuàng)作中,他善于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的這種美學追求在他塑造的流浪漢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六年的流浪生活中,艾蕪親身體驗了作為一名流浪漢的艱辛,在流浪的途中,他當過雜役,做過苦工,而且親眼目睹了眾多流浪漢的生活。這種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致使他“下了決心,要把身經(jīng)的、看見的、聽到的一切弱小者被壓迫而掙扎的悲劇,切切實實地描寫下來”,“把那些在生活重壓下強烈求生的欲望和朦朧反抗的沖動,刻畫在創(chuàng)作里”。正因為他對流浪漢們所經(jīng)歷的艱苦生活有著這樣深切的體會,所以他更加理解和同情這群可憐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極力張揚他們的人性“美”。閱讀艾蕪的作品,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那群可憐的流浪人兇惡的表象下所蘊含的人性的“美”。
《山峽中》的野貓子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形象,一方面她潑辣、兇狠,終日與強盜為伍,她假裝成買布的婦女,熟練地與老板交談,制造機會給同伴偷東西,甚至打算對“我”下毒手。但另一方面她又是熱情的、純潔的,作為一名女性,她的身上少不了母性的光輝,她整日抱著一個木頭人,把它當成自己的小孩。在“我”從敵人手中解救了她之后,向“我”坦明:“我倒打算殺你哩,唉,我以為你是恨我們的。我還想殺了你,好在他們面前顯顯本事。先前,我還不曾單獨殺過一個人哩?!彼陔x開時還給“我”留下三塊銀元。野貓子這一形象是復雜、矛盾的,她是善與惡的結(jié)合體,但作者更傾向于對她身上所蘊含的人性“美”的描寫,在她兇狠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金子般的心靈,她的兇狠出于無奈,正如魏大爺所感嘆的:“天底下的人,誰可憐過我們?……要是心腸軟一點,還活到今天么?”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迫使他們變得兇狠強大。
《松嶺上》中的老人,別人都對他充滿了恐懼,認為他把他的老爺全家人都殺死了,并且殺死了自己無辜的妻兒。在做生意的時候,用下三濫的手段欺騙顧客,這樣的他很難讓人覺得是個好人。然而,在“我”與他相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其實是個很善良的人,因為老爺奸污了他的妻子,他一怒之下鑄成大錯。做生意如果不欺騙顧客,那只能被其他狡詐的商人搶了生意,那樣自己的生活就沒有了依靠,他的所作所為皆出于無奈。
在艾蕪的作品中,這些可愛又可憐的流浪漢們“丑惡”的外表下難掩其善良的本性,這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創(chuàng)作追求。正如作者在《我的旅伴》的結(jié)尾處所寫的:“雖然,他們有著別個友人所沒有的最大的缺點……我留著他們性情中的純金,作為我的財產(chǎn),使我的精神生活,永遠豐饒而又富裕?!?/p>
(二)“丑”的揭露
與艾蕪相比,張煒筆下的流浪漢則更多地反映了作者對“丑”的揭露與批判。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腐朽,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異化,導致張煒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群知識分子處于漫無邊際的游蕩中,他們堅持尋找理想的“高原”而無出路,陷入了迷茫之中?!段业奶飯@》中的寧伽,作為一名有理想的知識青年,在城市找不到出路,在研究所里,他親眼目睹了偽學術(shù)制造者對朱亞教授的排擠和誣陷,見證了人生的各種陰暗面,一氣之下辭職離開。之后又進入了雜志社,女上司的無理取鬧、同事之間的爾虞我詐以及違心的生活方式又讓他受盡了精神的折磨,最終不得不離開妻兒從城市逃離,流浪到海邊平原,與拐子四哥、肖明子等一起創(chuàng)建了承載著自己精神理想的葡萄園,希望在這遠離喧囂的角落中得到精神的撫慰,獲得人生的升華。
《曙光與暮色》中的曲涴老教授因為事業(yè)有成、愛情如意,導致他人妒忌而遭誣陷入獄,在勞改農(nóng)場依然無法逃脫社會黑暗勢力的壓迫,最終逃亡到荒山野嶺而孤獨至死?!稛o邊的游蕩》中,大鳥公司出于商業(yè)利益,在金錢欲望的驅(qū)使下開發(fā)了民風淳樸、生活原始的毛錛島與粟米島,利用民間傳說來吸引游客,最終致使那一片凈土變成了燈紅酒綠、夜總會遍地的污濁之地,許多像荷荷那樣淳樸的姑娘被殘害,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張煒始終以批判的眼光來關(guān)注現(xiàn)代文明,他把他的這種思想寄托在他筆下的知識分子身上,因此他作品中塑造的流浪漢大多反映了他對于社會陰暗面的揭露與批判。
三、積極的反抗與無奈的逃離
(一)積極的反抗
艾蕪作品中的流浪漢們,身處動蕩不安的社會中,生活無情地摧殘著他們,使他們沒有容身之地,但他們絲毫沒有向殘酷的現(xiàn)實妥協(xié),他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積極地反抗黑暗的現(xiàn)實,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之路。在《山峽中》,以魏大爺為代表的強盜團體以及《偷馬賊》里的老三他們都在生活中找到了一條“裂縫”,找到了一條適于生存的“裂縫”,這就是他們對命運的反抗,再殘酷的環(huán)境也無法阻撓他們要活下去的信念。
正如《人生哲學的一課》中的“我”所說的:“就是這個世界不容我立足,我也要鋼鐵般頑強地活下去。我相信,只要堅持到明天,就會看到鮮亮的太陽和晴美的秋空?!薄段业那嗄陼r代》里的16歲的小青年,同樣擁有這種積極樂觀的反抗精神,他流浪幾年之后回到家中,盡管自己身染疾病,卻仍然堅持要再次從軍,在他看來,當了兵就可以變得有骨氣,變得強硬,變成他口中所謂的“歪人”。這種精神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艾蕪筆下的流浪漢,都是一些鐵錚錚的、有骨氣的英雄,他們痛恨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只要能拼出一條活路,哪怕丟了性命也在所不惜。作為被壓迫者,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喊出了自己的呼聲,喊出了社會底層人民所遭受的苦難。
(二)無奈的逃離
面對社會的陰暗面,張煒作品中的流浪漢們所采取的態(tài)度并不像艾蕪筆下的流浪漢一樣,他們面對現(xiàn)實的阻力時,沒有積極地奮起反抗,而是選擇了退離。但這并不意味著張煒作品中塑造的流浪漢屈服于現(xiàn)實,向殘酷的生活低頭,不敢進行反抗。正如張煒在《外省書》的后序里所說:“我??吹接腥税咽风婧唵螝w納為消極的、被動的、落魄的、沒有行動的和沮喪的。其實我覺得正好相反……他是個思想者,一個用筆記錄思想的人,更是一個時代里非常積極的行動者。他有可能會受到制約,但制約的結(jié)果是他對制約的粉碎和挺進?!贝_實是這樣,張煒筆下的流浪漢在面對社會的陰暗面時大多采取了一種淡漠的態(tài)度,他們厭惡虛偽而喪失了人情味的世俗社會,不愿與他人同流合污,但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來抵抗它,于是只能選擇遠離。張煒的作品中出現(xiàn)了許多寄予其理想的精神家園的意象,如野地、田園、高原等。這些意象就是作者心目中的一片凈土,在他的作品中,讀者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作者對這些地方的向往。
《無邊的游蕩》里的凱平和帆帆這一對有緣無分的戀人,原本可以居住在眾人羨慕、象征著顯赫身世的“城堡”里,但養(yǎng)父的介入,致使這對苦命的鴛鴦各奔東西。凱平這位優(yōu)秀的少尉辭去職后離家遠去,給海歸的大老板當了私人助理,那樣充滿算計的家庭讓他覺得窒息,他的理想是在鄉(xiāng)間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農(nóng)場。帆帆盡管可以呆在橡樹路的“城堡”里,安享榮華富貴的生活,但她內(nèi)心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愛情,義無反顧逃脫義父的魔掌,在鄉(xiāng)間開辟了一個農(nóng)場,把凱平的夢想當成自己奮斗的目標。
《遠山遠河》中的榿明也通過在山野中的流浪而感受到了人生的奧秘。退離成為他們反抗現(xiàn)實的“武器”,張煒曾這樣總結(jié):“許多時候要遙感這個世界,就要退到外面去,隱到黑暗里面去,讓混沌圍攏自己?!睆垷樫x予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這種人生態(tài)度,他們?nèi)谌胍暗?,奔向高原,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來遙感世俗社會,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
四、結(jié)語
艾蕪作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流浪漢,以其高昂的激情和清新的筆調(diào)書寫出了流浪在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艱苦生活,呼喊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帝國主義和黑暗的統(tǒng)治階級的憎恨,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對人民的壓迫與折磨。張煒作為一名精神追尋者,借用其筆下的流浪知識分子形象,表達了他對被金錢腐蝕了的世俗社會的厭惡,揭露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滿懷激情卻無法生存的艱難處境,在逆境中他堅守著內(nèi)心的一片凈土,始終不舍地追尋著他心目中理想的“高原”。
(南昌大學)
作者簡介:梁小麗(1993-),女,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