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張威東
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為失誤操作導致的火災愈來愈常見,應急滅火救援已成為基層消防部隊主要任務之一。而在關注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消防隊員的心理素質問題也是基層部隊應予以重視的一點。在長期耗費體力精力、時常黑暗狹小的工作環(huán)境中,消防員往往有大量的負面情緒,如不及時梳理,將會對消防員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就此,該文針對消防員心理應激行為產生原因,對滅火救援的影響及建議進行探討,以有助于消防部隊更好地完成滅火救援行為,提高滅火救援能力。
關鍵詞:消防部隊 心理應激行為 滅火救援
中圖分類號:D6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101-02
1 心理應激行為的概念
從專業(yè)上講,消防員所產生的心理應激行為是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在執(zhí)行任務或外界環(huán)境影響中產生下意識心理活動。通常可分為積極的心理應激行為與消極的心理應激行為。積極的心理應激行為也叫作適度應激反應,在滅火救援活動中可以暫時更佳地調動消防員個人潛藏能力。消極的應激心理也可稱為過度應激反應,它會使消防員在面臨危機時刻時由于緊張或恐懼導致思維停滯行動緩慢,如不及時解決,將會削弱部隊士氣與戰(zhàn)斗力,而長期不疏導有極大概率會發(fā)展成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
2 心理應激行為的形成原因
2.1 滅火救援行動具有較高的危險性
消防員是一個性質較為特殊的行業(yè),工作環(huán)境不固定且伴隨著極高的危險性,這就要求消防員在救援里注意力時刻集中的同時能及時發(fā)現并解決不確定的突發(fā)情況,火災現場的高溫爆炸、濃煙干擾等也會使消防員不自覺地產生消極心理應激行為。而由于滅火救援行動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再加上不定時的突發(fā)狀況,都極大地消耗消防員體力。精神身體皆承受高強度工作,消防員難免會出現精神不濟、體力不支的情況,這時極大可能會產生消極心理應激行為。
2.2 缺乏相關應激行為訓練
我國在消防方面,無論是警力儲備、設備水平還是訓練程度,較之發(fā)達國家還稍微落后。如今對專業(yè)性的心理應激行為研究較少,導致了基層消防部隊中對此不太了解,更疏于針對其進行特訓,大部分消防員本身對這種心理狀態(tài)也知之甚少,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心理應激行為并不被基層部隊或中層領導重視,缺乏了相關心理方面的訓練與疏導,使得消極性應激心理在消防員中成為普遍現象。而關于到消防員個人,由于每人心理素質不同、面對的情況不同,對滅火救援行動中突發(fā)危急情況通常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與應對方法:適度應激反應情況下的積極想辦法處理問題,或者是因消極應激反應而思維遲鈍削弱戰(zhàn)斗力。如若及時進行有關心理應激行為的特訓,消防員在實戰(zhàn)中就能夠更好地回憶訓練內容,做出更好的判斷,更迅速有效地解決突發(fā)情況。
3 心理應激行為對滅火救援行動的影響
3.1 積極心理應激行為的影響
積極應激心理能夠在危急時刻激發(fā)消防員體內潛能,在它的暗示下,消防員能夠在滅火救援行動中鎮(zhèn)定冷靜地處理突發(fā)情況,將危險控制到最小范圍。這在處處充滿危險與硝煙的火災現場是相當充滿難度的,但隨著消防員的積極心理應激行為,能夠出色地分析現場,撲滅火源、控制局勢以及沉著地處理突發(fā)狀況,這不僅使消防官兵順利完成救援行動,還能夠感染隊伍中其他隊友,帶動他們的積極性與凝聚力,強化隊伍戰(zhàn)斗力,彼此團結一心,更出色地完成任務。成功滅火救援行為也帶給消防員極大的成就感與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消防員在日常培訓與訓練中往往學到的是理論基礎,實戰(zhàn)模擬訓練雖然貼近現實但并不完全是現實,因此,只有親身經歷的滅火救援行動能讓消防員獲得寶貴的經驗,是枯燥的理論知識無法給予的。
3.2 消極心理應激行為的影響
積極的心理應激行為固然鼓舞人心,但往往不是所有人都能激發(fā)出的,部分承受力低的消防員反而會激發(fā)出消極應激心理,這對完成滅火救援行動十分不利,不僅削弱了消防官兵戰(zhàn)斗力,還可能會導致任務失敗,給受困人員與救援人員生命帶來危險。
消極心理應激行為使消防員在面對火災現場時,產生退縮心理,手足無措,耽誤救援進度,影響整體救援任務。在面臨突發(fā)危急情況時,消極心理應激行為使消防員自身大腦運轉遲緩,行動僵硬,難以做出正確的解決危機的判斷,導致自己負傷等,削弱了隊伍的戰(zhàn)斗力與士氣,還有可能因此造成人員的不必要傷亡。
4 針對心理應激行為的對策
4.1 開展相關講座與心理輔導
首先,要保證消防員能對心理應激行為有正確的認識,消防部門可以通過聘請相關專家,加強官兵思想教育,以先進人物的英雄事跡鼓舞官兵,使其臨危不懼,在復雜的火災現場堅持內心信念與思維清醒。其次,加以心理輔導,定時組織消防員學習心理危機意識教育,在有關心理專家的講座中理解心理應激行為,正視心理問題,及時發(fā)現并向專家咨詢解決自身相關心理問題。最后,可以設立專門官兵心理健康檔案與教導工作,掌握官兵心理狀況,方便發(fā)現問題快速解決。
4.2 增加心理訓練與處置預案
消防官兵日常訓練通常為理論知識與實戰(zhàn)模擬訓練,在此應加入相關心理訓練,在預設的突發(fā)危機狀況里鍛煉培養(yǎng)消防員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一次次逼真的情景模擬,發(fā)現消防員潛在的心理問題,減少其對火災現場的恐懼緊張,激發(fā)自我信賴與沉著冷靜的情緒。并在實戰(zhàn)心理演練中引導消防員的主觀能動性,主動設想各種危機狀況,提高面對危機時的心理素質,能在最短時間內想到解決方法,保證救援行動的順利完成。
4.3 及時開展戰(zhàn)后心理疏導
每次滅火救援行動都是對消防官兵的極大挑戰(zhàn),因此在任務結束歸隊后,部隊要及時組織心理測試,評估每位官兵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現消極心理應激行為后由專業(yè)心理輔導人員采取正確方式疏導應對,解開其心理郁結,安排適當的心理宣泄,轉移其注意力,放松心情使心態(tài)緩慢恢復安穩(wěn)平靜。
5 結語
消防部隊作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中堅力量,應嚴肅對待消防員中的心理應激行為,這對保障消防員自身安全,提高個人心理應激能力以及消防部隊整體滅火救援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林旭宏.一線消防員心理應激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學,2005.
[2] 陳雅儒,徐菲菲.一線消防員心理應激量表的初步編制[J].華章,2011(34):20,49.
[3] 次松,蘭亞佳,張勤,等.消防救援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研究[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5,33(6):4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