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一生沒有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春華秋實,歲月無痕,時光的飛逝為我們的生活留下來許多寶貴的財富。太多的記憶,太多的情感,始終讓我銘記于心。有一種人平凡的不會讓人記起;有一種感情它如大海般容納每股河流的任性;有一種職業(yè),它是普通卻有著如此偉大的光輝——這種人就是“老師”,這種情就是“師生情”,這種職業(yè)就是“教師”。
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借的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之說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憶起了一位恩師,我的小學(xué)書法老師陳建國老師。自從三年級轉(zhuǎn)學(xué)后就再也沒有見過陳老師了。在2016年11月份的時候,媽媽告訴我陳老師因突發(fā)心梗不幸逝世。陳老師是“全國德藝雙馨書法教育名師”,從事書法教育十余年來,他將全部心血都獻給了自己熱愛的書法教育事業(yè),將上萬名學(xué)生、數(shù)百名家長群眾及教師同行帶進了書法殿堂。對于媽媽告訴我的這些信息,我寧愿相信這不是真的,我也真的不相信始終面帶微笑、和藹可親的陳老師會離我而去。他怎么舍得與他朝夕相伴三十余年的文房四寶,又怎么舍得那一群期待他授業(yè)解惑的莘莘學(xué)子。
記得讀學(xué)前班時候,我每天放學(xué)是先在教室里寫會作業(yè),等媽媽下班了在來接我一起回家。有一次,陳老師到我們班教室來了,他微笑著看我抄寫生字。端詳良久,說:“這孩子字好是好,可惜缺點靈氣”正巧碰上了媽媽來接我,在一旁說:“我也覺得孩子的字總?cè)秉c什么,字帖也練了不少,總不見起色。”
從那時起陳老師就教我如何寫字,教我分析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然后總結(jié)幾條規(guī)律:有的漢字,如果有幾個橫筆,就應(yīng)注意橫的長短,不要寫一樣長,要注意字的比例,最長橫是最短橫的幾倍。字的交接處應(yīng)從哪兒落筆。大多數(shù)字如果有撇捺,基本規(guī)律是撇短捺長。凡是“口”形字都是上寬下窄。他還教我如何落筆,如何頓筆,如何收筆。
陳老師還告訴我,凡事必須把它提升到“道”的高度,才能達到最高境界。武有武道,醫(yī)有醫(yī)道,書有書道。在寫字的時候,把全身心投入進去,并找到其中的樂趣,達到“人”“字”合一的境界。什么是“人”“字”合一呢?即是見字如見人,見人如見字,人品有多美,字就有多美……
那時候因為年齡小,聽他的講解似懂非懂,只朦朧地認識到寫字還有這么大的學(xué)問,我以前只知道只要做到“橫平豎直,撇捺如刀槍”就夠了。
有一天,媽媽對我說:“你都上二年級了,還不會寫毛筆字,這怎么行?”媽媽又找到陳老師,請他教我練毛筆字。媽媽說:“從明天開始吧,我還沒有為孩子準備筆墨紙硯呢?!标惱蠋熣f:“不用了,我這里都是現(xiàn)成的?!彪S后,陳老師把他最喜歡的一支毛筆送給我,又說:“這里的宣紙都是我從網(wǎng)上批發(fā)來的,很便宜,你隨便用?!痹陉惱蠋熓职咽值慕虒?dǎo)下,我的毛筆字也漸漸有了長進。那年的春節(jié)前,廣場上刮著寒風(fēng)。陳老師帶著我們免費為市民寫春聯(lián)。陳老師為我們找了個避風(fēng)的位置,說:“大家就在這里寫。”而他卻在前面為我們擋風(fēng)。我才寫了一幅春聯(lián),手就凍成了胡蘿卜,真的是冰冷刺骨啊!旁邊的一位白發(fā)老者說:“陳老師為大家寫春聯(lián),一寫就是三十多年,從來沒有收過一文錢!好人??!”
陳老師常說“書法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書法教育對于弘揚國學(xué)、塑造人品、修身養(yǎng)性都有特色的意義”!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送師恩。陳老師對我有涌泉之恩,我卻滴水未報,這將成為我終生的悲痛和遺憾。自責(zé)之余,唯一能報答的就是今生今世也要像陳老師那樣,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者介紹:余晞男,湖北省黃石市第二中學(xué)高二(13)班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