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國
俗話說:“清明螺,抵只鵝?!鼻迕髑昂笳鞘陈莸拇蠛脮r(shí)節(jié)。
田螺,又叫螺螄、黃螺,是一種柄息在湖泊、池塘、水田、河溝和小溪中的腹足綱動物,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各地均有。其殼略呈圓錐形,殼面光滑、螺掩寬大,肉質(zhì)嫩膩甘美,吃起來特別清甜爽脆,而且極易吮吸離殼,一經(jīng)烹煮,其味鮮美無比,是堪與法同蝸牛平分秋色的美食,因而贏得古往今來不少美食家的贊譽(yù)。
田螺是水鄉(xiāng)最易得的“葷菜”,隨便在水田河邊都能摸到一把,得來全不費(fèi)工夫。只要加點(diǎn)食鹽、辣椒、醬油,一煮即成,無論是下飯或飲酒都是一碗好菜。
田螺之所以被稱為美食,不僅僅是因其肉質(zhì)鮮美細(xì)嫩、味香可口,而且在于其肉質(zhì)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據(jù)營養(yǎng)學(xué)家研究分析,田螺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比牛肉高,并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田螺肉中的脂肪含量,遠(yuǎn)遠(yuǎn)低于瘦豬肉及牛肉的含量;田螺肉中還含有豐富的鈣質(zhì),每百克螺肉中含鈣高達(dá)254毫克,約為黃豆的3.7倍,雞肉的12倍,牛肉的194倍,豬肉的226倍。因此,田螺是中老年人飲食補(bǔ)鈣中一種不可多得的佳品。
各地烹調(diào)田螺的特色與方法不同。蘇州水渠遍地,是田螺柄息的好地方。蘇州人嗜螺成癖,清明前后,每天必食。蘇州人有句口頭禪:“蹄(豬蹄)篤篤,螺螄縮縮。”將田螺與蹄髓相提并淪,可見其愛螺之深。
無錫的“田螺塞肉”是清明時(shí)的節(jié)令名菜,它是將螺肉挑出,除去腮、胃、腸,然后洗凈,和五花肉一起剁成肉茸,加入姜末、細(xì)鹽、黃酒等拌成肉餡后,逐個塞入螺殼里,入籠蒸熟后,取殼挖出肉球拌以佐料食之,其味鮮美無比。
上海人食螺的方法與蘇州人、無錫人基本相似,只是油水要重一些。上海人喜歡吃“糟田螺”,是海派名肴。烹調(diào)時(shí)將剪去螺尾的田螺放進(jìn)鍋里,置在旺火上,倒入豬油燒熱,放入糟鹵汁、姜末、蒜末炒出香味,再加熱水、白糖、醬油、味精燒開,燜炒1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吃時(shí)用牙簽將螺肉剔出,淋上麻油,香味濃郁,鮮嫩可口。
廣東人更是將吃螺視為一種時(shí)尚。清明前后,在市場上選購一些個體較大的田螺,洗凈、剪尾、剔出肉。烹制時(shí),加入鹽、油、醬、醋、糖、姜、蒜等佐料,還要加些新鮮紫蘇葉。成菜入口肉質(zhì)滑嫩,成中帶甜,鮮而不腥,余香滿口。
此外,還有重慶的“麻辣田螺”,長沙的“辣味田螺”,桂林的“薄荷釀田螺”,南寧的“湯汁田螺”,杭州的“燜炒田螺”,蕪湖的“芙蓉炒田螺”(又名“雪里嵌銀”),安慶的“辣味螺獅”和“燜炒田螺”等,都是有名的地方小吃,甚得食客稱贊。
田螺因肉鮮味美,不僅受到國人的喜愛,連老外也視為佳肴。法國人就將田螺與蝸牛同列為席上名饌。在巴黎幾家華人餐館,都把田螺作為東方名菜,成為非常搶手的佳肴,每天都是賓客滿座,就餐者有華人也有法國朋友,食后無不交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