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以其對社會深刻的洞察力及高明的語言藝術(shù),鑄就了不朽的傳世經(jīng)典《桃花源記》。全文沒有艱澀難懂的詞句,語言淺近而含意深遠。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講述后“皆嘆惋”,淺顯易懂的三個字卻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漁人講述的哪些事情令桃源人嘆惋?他們?yōu)槭裁磭@惋?通過桃源人的感嘆惋惜,你是否已經(jīng)揣測出桃源人的生活境況優(yōu)于桃源外的人?桃源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僅用幾個字,就含蓄地寫出了桃源人在美麗的世外桃源里躲過了多少戰(zhàn)亂!而這兩句,更深刻地揭露了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對沒有戰(zhàn)亂、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的向往。
活學活用
《詠雪》中:“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請說說“公大笑樂”這四個字有什么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