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雯雯
紫砂壺是中國傳統(tǒng)陶制藝術品中造型變化最為豐富的一種。客觀說來,紫砂壺主要用于泡茶,講究精致小巧,因此在造型上不適合做過于復雜的設計。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紫砂壺并不因為造型的簡約小巧而“偷工減料”,而是處處透露著精致,其造型裝飾也是極為豐富,一些細致的雕刻更是超乎人們的想象,每件紫砂壺都能體現(xiàn)出手工藝人的個性特征,也就構成了如今紫砂壺藝術蓬勃發(fā)展的局面。
紫砂壺藝術造型極為豐富,笑櫻壺便是其中一種。此種壺型從命名上就給人一種柔美親切的感覺,自然會讓人對它的造型產(chǎn)生聯(lián)想。笑櫻壺早在明代就已經(jīng)誕生了,雖然其名讓人聯(lián)想到粉嫩的櫻花,但其造型卻是穩(wěn)重扎實,堅毅剛直。在冷峻的外表之中包含著豪放開拓的韻味。作為光器中的一種,笑櫻壺質感細膩,骨骼健美,氣韻流暢渾厚,是極具代表性的紫砂壺光器佳作。
本文將通過這件笑櫻壺更加具體的說明這種壺型的造型藝術以及其中所體現(xiàn)出的文化感。此壺由棕紅色的紫砂泥燒制而成,手工藝人技藝高超,壺面被打磨的極為精致細膩,而內(nèi)里又不失其砂感,將紫砂泥的天然質感呈現(xiàn)出來。紫砂壺的精致必然要考慮到泥料特性,人工痕跡過于嚴重的紫砂壺其藝術效果也要打折扣了,因此在制作紫砂壺時,手工藝人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紫砂泥的美感。
《笑 櫻》
此壺是在圓形壺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整體態(tài)勢上揚。那么這“笑櫻”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呢,其實就隱藏在造型之中。壺身大氣敦厚,壺腹微鼓,下部收斂,肩部平緩過渡自然,底部設有底座更加襯托壺的氣質。這一造型從側面看正如一個笑臉,線條的自然流動給人以舒暢愉悅之感。這“笑”的意境首先就在壺身上呈現(xiàn)了。
壺嘴與壺把手都是最樸素的造型,二者整體上揚,壺嘴曲線優(yōu)美,壺把手呈如意形,上下兩端帶“飛”,更為壺營造出一種健碩飛揚的氛圍。壺蓋為簡樸的弧形圓蓋,子母線結實清晰。壺蓋上有一枚圓潤的壺鈕,是櫻桃造型,這“櫻”也就在壺鈕上體現(xiàn)出來了。原來“笑櫻”所指代的不僅是粉嫩的櫻花,也指代可愛小巧的櫻桃,這樣就使此壺的藝術品格更為豐富,可以從多個側面對此壺進行鑒賞,由此感悟其多方面的美學價值。
笑櫻壺是有著文化來源的,據(jù)說是出自“嬰寧一笑”的典故。嬰寧是《聊齋志異》中的一位美女,她的特征即是愛笑,因此有“嬰寧一笑千愁解”的典故。笑櫻壺則以和諧和交融之態(tài)映出多種色彩,宛如嬰寧一笑,表現(xiàn)出的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君子風范。因此我們說此壺的文化感在于它體現(xiàn)了中國人所認可的一種價值觀念,即和順、和氣與和諧。只有這種開闊的情感才能使笑櫻壺變得更加立體飽滿,而不是單薄的僅有一個欣賞點。笑櫻壺看似造型簡單,但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出手工藝人的高超手藝和對于紫砂壺藝術氣質的理解。
笑櫻壺是一件極易受到人們喜愛的紫砂壺造型。其造型簡約,沒有過多裝飾。壺整體微微上揚的弧度讓人心情愉悅,而藏于此壺中的“嬰寧一笑”更讓人覺得趣味橫生。此件紫砂壺以豐厚久遠的文化作為依托,在手工藝人的獨特創(chuàng)造之下散發(fā)出了非同一般的魅力。無論是日常使用還是茶道活動中,此壺都極易適合,人們從中更能感受到一份生活的和諧美好。
無論是櫻花、櫻桃還是美女嬰寧,這些都包含了美的因素。紫砂壺藝術的精髓就在于能融匯多種美,從而使自身變得更為強大。通過分析此件“笑櫻壺”,我們所感悟的不僅是“櫻”在何處,“笑”在哪里,更是懂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紫砂壺藝術發(fā)展的強大支撐作用,從而真正的走進紫砂壺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