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英,王睿智,劉建,吳金輝,夏露,崔驍,布多
(西藏大學(xué) 理學(xué)院,西藏 拉薩 850000)
重金屬在環(huán)境中不易降解,可以通過食物鏈積累作用進入生命體,從而威脅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1-2]。因此,實現(xiàn)水體中重金屬去除對環(huán)境保護和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吸附法是去除重金屬最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環(huán)境友好等優(yōu)點,被廣泛用于重金屬離子吸附[3-4]。吸附劑是決定重金屬去除性能的關(guān)鍵。因此,發(fā)展高效的吸附劑是重金屬去除的核心工作。
MgO模板法是在碳前驅(qū)體中加入MgO或含鎂前驅(qū)體(檸檬酸鎂、醋酸鎂和堿式碳酸鎂等),在高溫?zé)o氧條件下煅燒形成碳/MgO復(fù)合物,酸洗溶解MgO后,能形成與MgO尺寸相當(dāng)?shù)慕榭滋?,孔徑約5 nm,碳層約10 nm的碳膜[5]。本文采用檸檬酸鎂作為MgO前驅(qū)體,明膠、殼聚糖和蔗糖分別作為碳源,在高溫氬氣氛下采用MgO模板法制備了介孔碳吸附劑用于Cu(II)和Pb(II)離子吸附。比較了3種碳源衍生的介孔碳對Cu(II)和Pb(II)的吸附性能,采用MgO模板法可以一步形成介孔碳材料,對Cu(II)和Pb(II)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殼聚糖、明膠、蔗糖、檸檬酸鎂、HNO3、HCl、NaOH均為分析純;Cu(Ac)2、Pb(NO3)2均為高純。
IRIS Intrepid II XSP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QTF-1200X管式爐;X-650掃描電鏡;ASAP 2020自動N2吸附儀;Miniflex-600 X射線粉末衍射儀。
碳前驅(qū)體(殼聚糖、蔗糖和明膠)和檸檬酸鎂總質(zhì)量為1 g,碳前驅(qū)體與檸檬酸鎂質(zhì)量比5/5。將碳前驅(qū)體與檸檬酸鎂混合后轉(zhuǎn)入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速率為5 ℃/min,700 ℃條件下煅燒2 h。冷卻至室溫,采用0.5 mol/L HNO3溶解MgO,制備介孔碳吸附劑,待酸溶液中無Mg離子檢出后水洗至中性,烘干備用。
為了考察碳源性能差異,在上述相同條件下制備了單一殼聚糖、蔗糖和明膠衍生的碳吸附劑。其制備流程見圖1。
Cu(Ac)2和Pb(NO3)2分別用2%(v/v)硝酸溶解,配制Cu(II)和Pb(II)的標(biāo)準(zhǔn)儲備液(1 000 mg/L)。
采用微柱固相萃取方法[6]考察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20 mg/L 100 mL的Cu(II)和Pb(II)溶液分別由1 000 mg/L的儲備液稀釋配制而成,采用0.1 mol/L HCl和0.1 mol/L NaOH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為5。聚四氟乙烯固相萃取小柱(20 mm×2.0 mm i.d.)中裝入15 mg吸附劑,將微柱接入恒流泵中。清洗微柱后,將Cu(II)和Pb(II)溶液分別以1 mL/min通過微柱,測定流出液的濃度,直至流出液中的濃度不變時達吸附飽和。吸附結(jié)束后,采用25 mL 0.5 mol/L硝酸脫附,采用ICP-OES測定脫附液中Cu(II)和Pb(II)的濃度,計算吸附容量。
3種碳前驅(qū)體(明膠、殼聚糖和蔗糖)衍生的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見圖2。
圖2 不同碳源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Fig.2 The effect of carbon precursors on the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II) and Pb(II)
由圖2可知,3種碳前驅(qū)體衍生的碳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大小趨勢為明膠>殼聚糖>蔗糖。明膠衍生的介孔碳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分別為4.3 mg/g和13 mg/g。明膠和殼聚糖分子中的N元素在熱解過程中能形成吡咯氮、吡啶氮多孔碳材料,吡咯氮和吡啶氮官能團能增加碳材料的吸附性能[7],因而含氮組分比不含氮組分性能好。
以明膠作為碳源,檸檬酸鎂作為MgO前驅(qū)體,考察3種碳源與檸檬酸鎂質(zhì)量比為5/5時所制備的碳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性能,結(jié)果見圖3。
圖3 碳源/檸檬酸鎂衍生的介孔碳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Fig.3 The effect of carbon precursor/magnesium citrate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II) and Pb(II)
由圖3可知,采用模板衍生的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相比單一碳源有明顯改善。采用MgO模板后,明膠衍生的介孔碳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分別從4.3 mg/g和13 mg/g增加到7.0 mg/g和20 mg/g。采用MgO模板輔助能形成豐富的介孔、微孔結(jié)構(gòu),能更好實現(xiàn)金屬離子吸附。
考察明膠和檸檬酸鎂質(zhì)量比為3/7、5/5和7/3時煅燒后的碳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結(jié)果見表1。
表1 明膠/檸檬酸鎂不同質(zhì)量比衍生的介孔碳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Table 1 Effect of mass ratio of gelatin/magnesium citrate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II) and Pb(II)
由表1可知,隨著檸檬酸鎂的量逐漸增加,煅燒后吸附劑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并沒有增加,因為模板分子增多后,吸附金屬離子的有效碳成分減少,因而吸附容量降低。當(dāng)檸檬酸鎂前驅(qū)體質(zhì)量比下降至7/3時,吸附容量與單一明膠分子衍生的碳材料性能相當(dāng),此時沒有發(fā)揮MgO模板作用,而當(dāng)明膠和檸檬酸鎂質(zhì)量比為5/5時,吸附容量最高。
煅燒溫度會影響材料的比表面積和含氧基的量,進而影響其吸附性能。檸檬酸鎂的熱解溫度約為500 ℃[5],因而本工作考察煅燒溫度分別為600 ℃和700 ℃時所制備的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結(jié)果表明,當(dāng)溫度從600 ℃增加到700 ℃時,檸檬酸鎂的碳化產(chǎn)率從28%減小到21%,材料對Cu(II)的吸附容量分別為8.3 mg/g和7.0 mg/g,對Pb(II)的吸附容量分別為28,20 mg/g。隨著溫度的增加,吸附容量逐漸降低,這是因為溫度越高,含氧功能基損失也越嚴(yán)重,因而吸附容量降低。因此,材料制備時宜采用600 ℃的煅燒溫度。
采用MgO模板輔助,明膠衍生的介孔碳材料與其它碳基材料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吸附劑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adsorption capacity forCu(II) and Pb(II) on different sorbents
由表2可知,由明膠衍生的介孔碳材料的吸附容量遠(yuǎn)高于多壁碳納米管和活性炭,Cu(II)的吸附容量與多孔石墨碳、氧化單壁碳納米管和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鈦復(fù)合材料在同一水平,Pb(II)的吸附容量較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鈦低??傮w上看,明膠衍生的介孔碳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處于居高水平。本方法制備流程簡單,一步原位合成,易于批量制備。
2.6.1 掃描電鏡 將上述最優(yōu)條件下(明膠與檸檬酸鎂質(zhì)量比為5/5,煅燒溫度600 ℃)制備的多孔碳材料噴金后,用掃描電鏡觀察其表面形貌,結(jié)果見圖4。由圖4可以清晰的看見透明碳薄膜,表明所制備的碳材料通過碳薄膜層組成。
圖4 明膠衍生的介孔碳材料掃描電鏡圖Fig.4 The image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gelatin 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a.圖放大100倍;b.圖放大500倍
2.6.2 比表面積 采用氮氣吸附-解吸的方法測定多孔碳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布,氮氣吸附-解吸曲線見圖5,平均孔徑為BJH孔徑。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布數(shù)據(jù)見表3。
圖5 明膠衍生的介孔碳材料的N2吸附/解吸曲線Fig.5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gelatin 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s
明膠∶檸檬酸鎂/質(zhì)量比BET/(m2·g-1)微孔比表面積/(m2·g-1)外比表面積/(m2·g-1)孔容/(cm3·g-1)孔徑/nm3∶75961004960.664.25∶57832135700.895.17∶35822912910.506.7
結(jié)果表明,明膠衍生的介孔碳材料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質(zhì)量比為5/5時,其比表面積最高,達783 m2/g,孔容高達0.89 cm3/g,比表面積高于硅模板輔助制備的介孔碳[15]。而單一成分的檸檬酸鎂比表面積僅有0.6 m2/g[16],煅燒后的材料能形成發(fā)達的孔隙結(jié)構(gòu)。質(zhì)量比為3/7時,模板分子含量高,微孔比表面積較小(100 m2/g),主要以外比表面積為主(496 m2/g)。而當(dāng)模板分子比例降至7/3時,模板分子含量低,外比表面積減小至291 m2/g,材料傾向于微孔結(jié)構(gòu)。明膠衍生的介孔碳孔徑在4.2~6.7 nm之間,當(dāng)質(zhì)量比為5/5時,介孔尺寸為5.1 nm,與文獻報道的檸檬酸鎂衍生的介孔尺寸(5 nm)吻合。
2.6.3 X射線衍射 明膠與檸檬酸鎂質(zhì)量比5/5,煅燒溫度600 ℃條件下,明膠衍生的介孔碳材料的小角XRD表征,結(jié)果見圖6。
圖6 明膠衍生的介孔碳吸附劑的小角X射線衍射Fig.6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pattern of thegelatin 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
由圖6可知,在2θ=0.94°有明顯的特征峰,對應(yīng)二維六方(P6 mm)結(jié)構(gòu)的(100)晶面衍射峰,這說明介孔碳具有良好的六方結(jié)構(gòu),是典型的介孔碳材料,與文獻報道的介孔碳衍射峰一致[17]。
以明膠作為碳前驅(qū)體,檸檬酸鎂作為鎂模板前驅(qū)體,明膠與檸檬酸鎂以質(zhì)量比5/5混合后,在氬氣氛下600 ℃一步原位碳化2 h,形成C/MgO復(fù)合物,采用硝酸清洗MgO后,制得比表面積高達783 m2/g 的介孔碳吸附劑,對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分別高達8.3 mg/g和28 mg/g,高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