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兒童生活的現場體驗活動價值探討

2019-05-08 03:27:38楊翠英
中小學德育 2019年4期
關鍵詞:教室道德兒童

楊翠英

摘? ? 要?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將現場體驗活動作為低年段學生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現場體驗活動設計必須建基于對兒童過往生活的深度把握、當下生活的高度反思和未來生活的寬度引領,才能讓學生獲得真實而有價值的生活體驗,在向生活學習中實現意義生活的持續(xù)成長。

關 鍵 詞?道德與法治;現場體驗活動;向生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9)04-00-03

現場體驗活動是低年段學生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通過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但在實踐中,現場體驗活動簡單化、形式化、表面化、表演化等現象普遍存在,難以發(fā)揮這一學習方式的重要價值。究其原因,現場體驗活動設計必須建基于對兒童過往生活的深度把握、當下生活的高度反思和未來生活的寬度引領,才能讓學生獲得真實而有價值的生活體驗,在.向生活學習中實現意義生活的持續(xù)成長。在此,筆者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為例,作一探討。

一、“深度”把握過往生活,引導兒童領悟道德意義

“對于任何人來說,他自己的生活經歷、生活遭遇都是他理解、體驗生活意義的不可缺少的、最切近、最直接、最真實的基礎,同樣也是理解他人的重要依據?!盵1]因此,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是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分享他人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東西,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論。

這啟示我們在設計現場體驗活動時必須“深度”挖掘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價值,引導學生去發(fā)現過往生活情境中的道理和道德意義,學會“發(fā)現”和“反思”生活。如此,學生才能逐漸形成道德敏感性,獲得理解和領悟生活道德意義的能力。

[案例1]第三單元11課“大家排好隊”之現場體驗活動“排隊守公平,有秩序”

現場創(chuàng)設請第一組同學排隊領取小紅花時,老師“插隊”的情景,引導學生親歷生活中常見的插隊現象。

師:你們覺得老師可以插隊領小紅花嗎?這樣公平嗎?

生:不公平,因為你不是第一組的同學(有的說公平,有的說不公平)。

師:我插隊領取紅花,你們第一組同學有意見嗎?

生:沒有意見,因為你是老師(許多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師:對啦!雖然我是老師,但也要排隊領取小紅花,只有排隊才是最公平的。

……

上述現場體驗活動的“尷尬”源于活動設計流于膚淺,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不“匹配”。為學生發(fā)放小紅花是許多教師常用的激勵方式,教師即便不插隊領取,也不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如此的現場體驗活動容易淪為拙劣的表演,不僅會損害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可信度,使兒童感覺“上課是上課,生活是生活”“說一套,做這一套”,更容易導致兒童“迎合”表演的行為。

就本堂課來說,剛好是上午最后一節(jié)。下課后,學生蜂擁而出從樓道奔向食堂。在食堂學生是排隊了,卻是非常擁擠地“貼身”排隊,站在后面的孩子不斷催促:“快點,上前,快點”,邊說邊往前擠;打好飯后,由于座位少(不是每個學生能有一個座位),學生都是急忙拉凳子、搶位置;洗碗時,水龍頭也不多,學生就更擁擠了,一個擠一個,碗一個壓著一個,互相爭搶,水花四濺,有的學生衣服都打濕了。此刻的情景真是反面印證了本課的教學效果,真切訴說著“說在嘴上、貼在墻上、掉在地上”的德育現象。

“對于兒童來說,兒童的生活才是真實的生活,立足于此的道德教育才是真實的道德教育。”[2]上述每一個生活片段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都可以成為本課教學的現場體驗活動場景。教師可設置“食堂生活”體驗活動,通過角色扮演,重現“沖向”食堂、“排隊”打飯、搶座位吃飯、洗碗等場景。讓學生“回到”現場在“回望”中反思,從而使其真切體驗和感受規(guī)則對生活的影響,從內心認同好生活需要規(guī)則和秩序。

二、“高度”反思當下生活,幫助兒童解決道德困惑

“生活的道,決定生活的德?!盵3]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往往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了道德無意識狀態(tài)。道德與法治教師往往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容易將道德與法治教育教條化,導致一些活動設計流于形式。實際生活中,諸如“老師說應該怎樣”“不能怎樣”“和課堂學習的不一樣”“老師說的我們做不到”等道德困惑,說明活動設計缺乏“高度”。即教師必須走出“此山”,找到學生的生活問題與道德困惑,才能高屋建瓴,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獲得真切的體驗和感悟。

例如,“我們小點聲”一課依據課程標準“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第5條“懂禮貌,守秩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而編寫,重在讓學生養(yǎng)成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不打擾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教材呈現了教室、圖書館等學生熟悉的場景,許多教師通常借此引導學生下課也要注意秩序,不要喧嘩。

有教師進行課前調查發(fā)現,對于“我們?yōu)槭裁匆↑c聲”“哪些地方小點聲”,學生都能說出“教室、學校醫(yī)院等都要小點聲,不能影響到別人”“聲音大了不文明”等;對于“下課了,走道上為什么聲音還那么大?”學生回答分別是:“我們下課了開心啊,上課沒有講話,下課想玩游戲呀!”“大家下課了,我們在放松身體呀!”“下課了,可以和同學玩,很開心”。這就與教師的引導發(fā)生了矛盾沖突。

學生下課打鬧、大喊大叫的行為的確不可取,在狹窄的走道上追逐游戲也存在安全隱患。但是,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課間的確是游戲放松的時段,小學校園的課間應該是熱鬧開心的。“所謂‘問題學生,是環(huán)境讓他們有問題,不是他們本來就有問題。” [4]因此,“如何安全文明地游戲”“合理地小點聲”“合理地出聲或不出聲”才是兒童現實的生活需求,也是本課教學乃至學校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基于此,教師修改了教學設計,先與學生一起討論,“如何游戲盡量不影響他人”“平時交流與游戲有什么區(qū)別”“能在哪里游戲”等問題,引導孩子們思考公共場所的秩序和文明行為;課后,師生與體育老師一起開發(fā)課間游戲,將傳統(tǒng)的課間操改為游戲課間操。于是,課間,老師帶領學生邊跳邊唱“大西瓜,小西瓜”“石頭、剪子、布”等。孩子們盡情地釋放“能量”,開心地笑,大聲地說。課間游戲結束,學生伴隨著音樂鈴聲自覺安靜地走進教室,上課也更加專心。

“學生沒有對道德‘需要就不會有道德的內化,就不會有自主的、自覺的、真正的道德行為?!?[5]我們在設計現場體驗活動時,必須高度反思兒童當下的生活問題與發(fā)展需求,如此,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當下問題與道德困惑的解決,指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

三、“寬度”引領未來生活,助力兒童實現更好的成長

共有與共享,為公共生活奠基,是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二年級教材聚焦的教育主題。沿著兒童不斷擴展的生活空間,引導兒童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維,進入不斷擴大的公共視野,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區(qū)和國家,并愿意主動承擔在這些領域生活的責任與規(guī)則,是教材的核心目標。因此,現場體驗活動設計必須體現公共生活的“寬度”,拓展和延伸活動價值,引領學生走向廣闊的公共生活,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

在教學“裝扮我們的教室”一課時,有教師設計了“他們的教室好在哪里”“我們一起來設計,大家一起動手”“教室變得更漂亮”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欣賞其他學?;蚱渌嗉壍慕淌已b飾圖片,發(fā)現其他教室的好在哪里?接著,開展進行“裝扮我們教室”的設計活動,將學生分成書法、繪畫、手工、貼畫等小組進行裝飾設計,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的作品;最后展示學生作品,并請學生用作品布置裝飾教室。學生或將書法作品貼在教室后墻、展示區(qū),或將手工作品放在講臺上、圖書角等。裝扮后的教室非但不美,反而顯得凌亂不堪。

上述活動設計照搬教材范例,脫離了學生班級的實際情況,并未起到引領學生生活的作用。這節(jié)課所在教室其實已進行了精心設計,設有板報區(qū)(展示各種優(yōu)秀作業(yè)及作品)、圖書角、明星墻(各類優(yōu)秀進步孩子的事跡及照片)、紅領巾角等,分區(qū)合理,簡潔美觀。現場體驗活動不能局限于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的重復和再現,而要著力改善和促進其正在進行的生活,為更美好的未來生活做準備。

本課的重要價值在于通過“裝扮我們的教室”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共創(chuàng)能力,讓集體生活中的合作與共同建設成為其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引領其未來生活。因此,現場活動設計不能停留在做手工、貼幾幅畫、剪幾條彩帶、掛幾個氣球等簡單而形式化的體驗層面,而要從“內涵”與“價值”的視角,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成長來“裝扮”教室:在這樣美麗的教室里,如何通過我的行為讓教室更美?如何通過努力將更美好的東西呈現出來?比如,怎樣讓圖書角每天都能干凈整潔,讓每一本看過的書都順利“回家”?如何讓自己的作業(yè)作品也呈現在展示區(qū),成為教室最美的風景?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也成為明星墻上閃亮的星星?如此,才能讓孩子們體驗到“班級是我們的共同生活”,當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努力和成長來裝扮教室時,班級才會更美。而這必將引領學生在更廣闊的生活世界中實現更好的成長。

兒童意義世界的推進只能是基于兒童自身實踐的推進?,F場體驗活動必須以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所遇到的問題為起點和主線,才能真正鏈接過去、當下與未來生活,引導學生意義生活的持續(xù)成長。

參考文獻:

[1]魯潔.行走在意義世界中——小學德育課程巡視[J].課程·教材·教法.2006(10):20-24.

[2]唐愛民.真實的道德生活與德育課程生活資源的開發(fā)[J].課程·教材·教法.2007(5):47-50.

[3]趙丁陽.論生活的可能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41.

[4]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65.

[5]方崢嶸.探究式學習:突破道德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最后一公里"[J].中小學德育,2016(9):18.

(作者單位:云南玉溪第一小學

云南玉溪 653100)

責任編輯? ?毛偉娜

猜你喜歡
教室道德兒童
“313”教室
快樂語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28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甘肅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4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巴马| 乌苏市| 环江| 青阳县| 乾安县| 延川县| 监利县| 留坝县| 彰化县| 克东县| 靖江市| 平和县| 洛阳市| 溆浦县| 桃江县| 林周县| 自治县| 榕江县| 浪卡子县| 宝兴县| 甘孜| 钟祥市| 福清市| 高邑县| 毕节市| 旌德县| 博客| 凤翔县| 金华市| 广东省| 河北省| 武汉市| 西乌| 高淳县| 嘉鱼县| 于田县| 岢岚县| 景宁| 兴业县| 新邵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