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
內容摘要: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促進了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中國的外交政策及其實踐因此深受軟實力和國際法的影響。在中國和平崛起的背景下,沿著國際法基本范疇的邏輯強化中國的外交軟實力,有助于中國對外承擔大國責任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增強了國際法的人類主體性以及國家的主體間性。在本體論和運行論方面,中國外交軟實力將依賴于其國際話語權、國際造法能力以及國際爭端解決能力。國際法的原始性和開放性決定了國際政治在外交實踐中的重要作用,在國際法和大國政治互動的基礎上提高全球治理能力,也成為中國外交軟實力強化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外交軟實力 國際法的基本范疇 人類命運共同體 和諧觀 國際造法能力
中國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039-(2019)02-0029-4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并沒有使其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爭端得到緩和,相反,復雜的地緣政治和域外大國因素使這些爭端此起彼伏。顯然,硬實力并非追求國家利益與有效解決國際爭端的唯一決定因素,外交軟實力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場經(jīng)濟是法治經(jīng)濟,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國際市場力量使世界日趨平坦化,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為首要宗旨的國際聯(lián)盟和聯(lián)合國都通過其造法性公約塑造了全球法律秩序。國家主權原則的實踐促進了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國際法不僅成為國家外交活動及國家間意志協(xié)調的結果,也逐漸成為國家外交行為的合法性基礎,并影響其實際效果。因此,沿著國際法基本范疇的路徑來分析外交政策的制定與實踐,必將有利于中國強化其在國際社會中的軟實力,進而在兩者的互動中有效地追求國家的核心利益和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
一、外交軟實力與國際法基本范疇的路徑關聯(lián)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市場使各國在經(jīng)濟上形成了復合相互依賴關系。與此同時,現(xiàn)代科技和全球經(jīng)濟活動的負外部性也導致了人類的生存危機,各國面臨著許多各自難以單獨解決的全球問題和共同挑戰(zhàn)。國際合作的加強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使法治成為國際社會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在這種背景下,國家的外交軟實力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維度,國際法和國家外交之間的互動性日益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概念與國際法的基本范疇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邏輯映射關系,這些基本范疇所界定的理論坐標揭示了國家外交軟實力得以建構和強化的重要路徑。
(一)國家軟實力的概念界定
以經(jīng)濟全球化為背景,軟實力的準確界定有助于在國際法基本范疇的框架下揭示國際法與國際政治的互動性。大國之間的權力平衡是國際法賴以運行的基礎,〔1 〕但隨著軟實力在綜合實力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沿著國際法基本范疇的路徑不斷地提升國家的外交實力,同時,國際法也在權力平衡中規(guī)范了大國外交和大國政治。國家利益與綜合實力決定了其外交政策,大國實力的平衡也深刻塑造了國際法的基本內容,并影響了國際法的實效。經(jīng)濟全球化的四大自由流動推動了國際社會的凝聚,〔2 〕復合相互依賴和區(qū)域一體化的溢出效應使主權國家之間的政治合作不斷擴展和深化,〔3 〕應對人類的生存危機和安全挑戰(zhàn)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問題,國家實力的構成要素發(fā)生分化,軟實力逐漸成為其關鍵自變量。
硬實力和軟實力相互結合為國家的綜合實力。硬實力是指通過軍事等不同強制力的威脅或者利用物質等獎勵來迫使他者做違背其原意的事情之能力,這在國際關系中分別被界定為“大棒”政策和“胡蘿卜”政策。最權威的軟實力概念來自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他認為,軟實力是通過吸引和勸說使他者愿意去做自己希望他者去做的事,并非通過強制或付出來獲得理想結果的能力?!? 〕這在國際關系中通常表現(xiàn)為通過自身的思想、文化的吸引力或者議題設置與制度創(chuàng)設的能力,讓其他國家自愿仿效自己或者主動接受其國際體系的規(guī)范,從而間接促使它們沿著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調整其價值偏好和外交政策。概言之,軟實力的基本內涵就在于通過吸引而非強制來使他者滿足自身目標的能力。相對于硬實力而言,軟實力具有世界性、影響力以及相互依賴性等主要特征。以全球化與地方化為背景,軟實力的世界性揭示了其普適性,那些地方性或僅體現(xiàn)本國特色的價值和制度在全球化過程中無法被國際社會自愿接受,則不能稱其為軟實力。在軟實力所要求的影響力中,吸引力和感召力揭示了他國對這種實力的主動認可,從吸引力到感召力體現(xiàn)了主動認可和相互依賴的不同程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軟實力的相互依賴性源于人類文明之共性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特別是人類整體生存威脅之共同應對。軟實力的這三種特征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動的關系,相互依賴性和世界性都體現(xiàn)了某種客觀性,而吸引力和感召力則體現(xiàn)了主體之間的自愿認可和主觀依賴性。
國家的外交實踐展現(xiàn)了軟實力的主要內涵和基本特征,揭示了軟實力的基本構成要素,而這些構成要素主要取決于軟實力的資源依賴及其獲得路徑。有的學者認為,國家軟實力的獲得主要依賴于三種資源:該國的文化、政治價值觀及其外交政策,〔5 〕但是外交政策與前兩者存在重合,并由它們決定其實質內容和程序規(guī)則。因此,對于民族國家而言,以國際法和國家外交的互動為語境,軟實力的構成要素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二是政治價值觀與現(xiàn)實政治制度的影響力;三是國際話語權和國際議題的設置能力;四是國際組織的主導能力和國際制度的創(chuàng)設能力。在國際社會中,由于各國實力的多層次性以及一國在不同歷史階段實力構成要素優(yōu)先性的不同,上述四個方面既具有靜態(tài)的獨立性,也具有系統(tǒng)的互動性。在理論上,前者通常使其四個維度被理解為軟實力的主要外延,后者則使其被理解為構成要素。在外交實踐中,特定國家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軟實力“構建”則對應為主要外延之含義,而軟實力之強化則對應為構成要素之含義。因為后者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四大要素之間的內部互動與依賴關系以及特定要素在歷史發(fā)展中的連貫性?!? 〕
(二)國際法的基本范疇與軟實力的強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