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海軍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貌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需做好表率,家長要做好引導,使學生知書明理,在榜樣的帶動和感染下,不斷進步和提高,自覺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共筑美麗的中國夢。
關鍵詞:家庭? 培養(yǎng)? 文明? 禮貌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起點。家庭要加強文明禮貌教育,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同時讓學生掌握禮貌常識,養(yǎng)成禮貌待人的習慣,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合作,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它不僅是個人品質的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我認為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
一、案例研討,明辨是非
在一次家長會上,我采用了小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來加強他們對文明禮貌行為的辨別能力,效果良好。
[案例]小明:阿蘭,不要搶占座位,老師說過。
阿蘭:這兒有座位為什么不坐??!
小明:老師說要把座位讓給老弱病殘孕及抱小孩的乘客,我們應當把座位留下來。
阿蘭:位子閑著也是閑著,為什么不坐。
前門上來了五、六個人,阿蘭趕緊起來,把座位讓給了一個老奶奶,老奶奶連忙說,“謝謝,謝謝”。一同上車的幾個人一起夸獎道,真是個好孩子,太有禮貌了……
消息不脛而走,阿蘭坐公交車的事很快就傳到了學校,學校對阿蘭進行了表揚,阿蘭評選上了“禮貌之星”。
在這一案例中,請你結合小明和阿蘭的做法,進行討論。
① 小明能不能評為“禮貌之星”?
② 阿蘭在評為“禮貌之星”后,會有怎樣的感想?
③ 我們應當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
同學們紛紛發(fā)言:
甲說:“我認為,應當學習小明,他聽從老師的教導,不搶占座位,是講文明的表現(xiàn)”。
乙說:“阿蘭也有問題,說座位閑著也是閑著,這是不文明的表現(xiàn)?!?/p>
大家各抒己見,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場面熱烈……
通過這種活動,同學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對文明禮貌行為的認識更加深刻,在實際生活中會做得更好。與此同時,教師因勢利導,對兩位同學的做法進行準確的定位和評價,增強了同學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讓家長們跟著發(fā)言,增強了教育效果。
二、樹立榜樣,示范引領
從這個小案例上,我們可以看出,只有樹立榜樣才會有利于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對兒童進行教育,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榜樣放在面前,讓他去學習。并且要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小學生的可塑性強,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學習榜樣的優(yōu)秀品質。
三、家長表率,正確引導
家長的表率作用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遠的,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要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家長的品行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教師以身作則,也是對孩子無聲的教導。例如,當家長看到垃圾不彎腰撿起,而去要求孩子,這就沒有說服力;父母要真誠而耐心地對待孩子,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尊重、關心他人,他會模仿家長去做;孩子如若發(fā)現(xiàn)家長背后指責他人,或者說話帶臟字,也會學習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所以說,家長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言行一致,處處做孩子的典范。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種潛移默化地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濃厚的文明之風。
四、細節(jié)入手,點滴滲透
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yǎng)成習慣,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jié)?!迸囵B(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從細節(jié)入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步養(yǎng)成,人們常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也說明了這個道理。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從點滴小事抓起,持之以恒,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教育的機會。因為一個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文明禮貌教育,就是一種習慣養(yǎng)成教育,要有“滴水穿石”的態(tài)度,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入手,讓文明禮貌教育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孩子的心中,使其在認知活動中,由被動變?yōu)橹鲃?,內化為自己的品質,成為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五、家校合作,共育新蕾
《三字經(jīng)》中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奔彝ソ逃龑τ诤⒆觼碚f,非常重要?,F(xiàn)實中,存在家長對獨生子女教育管理上的過分溺愛和放任的情況,導致了學生禮貌的缺失。因此,要把文明禮貌教育向家庭延伸,引導孩子遵守社會公德,樹立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通過家校聯(lián)系卡進行家校互動。并就如何讓孩子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進行輔導,使家長掌握正確、科學的教育方法,堅持把禮貌教育與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例如,在進行“春蕾在行動,小小心愿卡”活動時,由個人或社會組織進行資助,針對部分貧困學生,使其難以實現(xiàn)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但是有些家長卻托關系給老師……當老師在課堂上布置這項任務時,他的孩子卻主動地說:“老師,我不填寫這個心愿卡了,把機會讓給比我困難的學生吧?!边@是多么高貴的品質啊。有的孩子說要一本風景畫冊,要描繪大自然的美麗??墒腔丶液?,第二天就變了主意,不要畫冊了,換成了羽絨服。這些幼稚的孩子,天真純潔的想法,卻被加上了家長的心愿,歪曲了心愿卡的本質,這種家校脫節(jié)的做法,削弱了正面教育的力量。
教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有比較、有鑒別,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缺點,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而家庭一輩子也就培養(yǎng)一、兩個孩子,由于只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容易偏頗,導致了錯誤的教育和引導,所以家長應多和教師探討一些好的方法和措施。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張心愿卡是這樣寫的:我很希望得到一本帶拼音的童話故事書,我想實現(xiàn)這個夢想,因為媽媽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了,每天放學我可以讀給媽媽聽。多么好的一個孩子啊,如果家庭教育都是這樣的,那么文明禮貌一定會處處花開。
總之,培養(yǎng)文明習慣,凈化學生心靈,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每一位家長要時刻保持自省心,欲正人,先正己,只有于細微處言傳身教,只有每個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是文明的,才能讓文明禮貌之花在全社會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