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海榮 陳明 唐馨 周玲
摘要:目的?觀察運用大柴胡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并評價其對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將2017年4月—2018年6月年本院門診收治的符合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診斷同時伴有焦慮狀態(tài)的80例患者納入此次研究。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予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鋁碳酸鎂+雷貝拉唑;對照組予鋁碳酸鎂+雷貝拉唑+氟哌噻噸(黛力新)。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2.5%以及87.5%,2組顯效率分別為40%和10%,治療組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中醫(yī)癥狀積分、膽汁反流積分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治療后,2組的焦慮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的下降,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治療組在改善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胃鏡下膽汁反流積分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在改善患者焦慮狀態(tài)方面,2組療效相當。(2)臨床運用大柴胡湯加減不僅可以減輕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療效滿意。
關鍵詞:大柴胡湯;膽汁反流性胃炎;膽囊切除術后;焦慮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R573.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3-0047-04
膽汁反流性胃炎(BRG)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是指胃幽門功能障礙,過量的胰液、膽汁等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導致胃粘膜受損,以胃痛、反酸、燒心、口苦、惡心、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胃部化學性炎癥[1],是慢性胃炎的一種特殊類型。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膽囊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膽囊切除術為其主要的治療手段,盡管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技術已十分成熟,但部分患者仍受到腹痛、噯氣反酸等術后并發(fā)癥的困擾[2]。膽汁反流性胃炎是膽囊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目前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以西藥治療為主,包括抑酸藥、制酸藥、黏膜保護劑、胃腸動力藥、促胃排空藥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病情極易反復,影響患者的生活重量,甚至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長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本研究運用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7年4月—2018年6月本院門診收治的80例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同時伴焦慮狀態(tài)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門診就診順序,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治療組中男12例,女28例;年齡41-64歲,平均年齡(52.95±5.83)歲;病程11-21個月,平均病程(15.68±2.57)月;對照組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54.53±5.60)歲,病程12-21個月,平均病程(16.13±2.19)月;將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①患者的診斷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上海)》、及《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共識意見》中制定的關于慢性胃炎伴膽汁反流的中、西醫(yī)診斷標準[3-4];②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14)評分>7分[5];③年齡在25~65歲之間;④既往膽囊切除術后病史;⑤胃鏡檢查診斷為膽汁反流性胃炎;⑥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①年齡>65歲②既往胃大部切除術后所致膽汁反流性胃炎者;③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對本研究所涉及的中西藥物過敏者。
1.4?治療方法
1.4.1?對照組?予口服鋁碳酸鎂(0.5 g/次,每日3次,隨餐嚼服);雷貝拉唑(20 mg/次,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黛力新)(10 mg/次,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療程共6周。
1.4.2?治療組?予鋁碳酸鎂(0.5 g/次,每日3次,隨餐嚼服);雷貝拉唑(20 mg/次,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同時服用大柴胡湯加味中藥湯劑治療:柴胡15 g,黃芩12 g,枳實10 g,白芍10 g,半夏10 g,制大黃6 g,茵陳10 g,郁金10 g,黃連9 g,吳茱萸3 g,大棗10 g,炙甘草10 g。隨證加減:反酸甚者加浙貝母、海螵蛸;腹脹噯氣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厚樸;口苦、心煩甚者,加梔子、淡豆豉;善太息者加用香附、香櫞、佛手等。日一劑,水煎服300 mL,早晚分服,療程共6周。
注:鋁碳酸鎂(生產廠家:拜耳醫(yī)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13410,規(guī)格:0.5 g×20片/盒);雷貝拉唑(生產廠家:江蘇濟川制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61220,規(guī)格:20mg×7片/盒);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黛力新)(生產廠家:丹麥靈北制藥,批準文號:H20130126,規(guī)格:10mg×20片)。
2組患者均接受6周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電子胃鏡檢查,并行中醫(yī)癥狀積分評分、Hamilton 焦慮量表(HAMA-14)評分。
1.5?觀察指標?①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南原則(試行)》[6]制定中醫(yī)臨床癥狀分級量化評分標準,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中醫(yī)臨床癥狀評分,主要癥狀包括胃痛、反酸、口苦、燒心、痞滿,根據癥狀輕重程度分別評分,由無、輕、中、重分別給予 0、1、2、3分,總積分0~15分,比較2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情況。②2組患者治療前后膽汁反流積分,參照 Dixon[7]的標準,將膽汁反流按由輕到重順序分為Ⅰ~Ⅲ 級,分別記為1~3分,分別于治療前后行電子胃鏡檢查,并對患者膽汁反流情況進行分級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后膽汁反流積分情況。③2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積分,2組患者治療前后均進行 Hamilton 焦慮量表(HAMA-14)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后焦慮積分情況。
1.6?療效標準?參照《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及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依據中醫(yī)癥狀積分,制定療效評價標準如下: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70%;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好轉,30%≤療效指數<70%;無效:主要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療效指數<30%。
注:療效指數=(治療前證候總積分-治療后證候總積分)/治療前證候總積分×100%(尼莫地平法)。
1.7?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 檢驗,以P<0.05為檢驗標準,認為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對比無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的中醫(yī)癥狀積分均顯著的下降,且治療組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膽汁反流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膽汁反流積分對比無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的膽汁反流積分均顯著的下降,且治療組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治療前后焦慮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焦慮積分對比無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的焦慮積分均顯著的下降,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2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2.5%和87.5%,經χ2檢驗,2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尚不能說明治療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2組顯效率分別為40%和10%,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治療組顯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4。
3?討論
近年來,隨著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與胃竇-幽門-十二指腸運動障礙、胃腸動力紊亂、膽囊功能障礙、神經體液調節(jié)異常以及精神心理障礙與腦腸軸的作用等因素導致胃粘膜不同程度損傷有關[8-9]。臨床表現(xiàn)以上腹部飽脹、疼痛不適、反酸、燒心、口苦、惡心嘔吐為主。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尚無特效藥,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包括抑酸制酸藥、胃黏膜保護劑、胃腸動力藥等,且常常多藥聯(lián)合用藥。雷貝拉唑通過抑制胃黏膜細胞中H+-K+-ATP酶的活性從而減少胃酸的分泌,且具有起效快、作用范圍大、作用時間持久的特點,優(yōu)于其他的質子泵抑制劑;鋁碳酸鎂可與膽酸和溶血磷脂酰膽堿結合,是一種中和膽汁酸的制酸藥[10],黛力新(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為臨床常用的抗焦慮、抗抑郁藥,是由氟哌噻噸和美利曲辛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抗抑郁、抗焦慮和興奮特性,用于治療輕至中度精神心理疾患[5]。短期服用上述西藥雖可一定程度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臨床復發(fā)率極高,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本病中醫(yī)當屬“胃脘痛”、“痞滿”、“嘔吐”、“噯氣”等范疇。本病病機總以肝胃不和為主。膽胃同居中焦,膽附于肝;肝脾主升,膽胃主降,肝膽脾胃共主氣機之升降。手術損傷膽氣,邪犯少陽,少陽經氣疏泄不利,加之情志失調,肝氣橫逆克伐脾土,肝膽失疏,膽氣不循常道,膽汁外溢,上逆于胃。胃失和降,則胃脘脹滿不適,噯氣頻頻,嘔吐;肝膽布于胸脅,氣機不暢,則胸脅満悶;肝膽濕熱循經上蒸,則口苦咽干。上逆于口,則泛吐酸水。久病不愈,肝郁氣結日久,情志郁結更甚。
大柴胡湯出自《金匱要略》,其適應證為“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協(xié)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有力”。方中柴胡、黃芩清熱和解少陽,大黃、枳實內瀉熱結,行氣除痞消痰,白芍酸柔緩急止痛,與枳實相伍又可理氣和血,除心下滿痛,半夏和胃降逆止嘔,黃連、吳茱萸清肝瀉火降逆止嘔,茵陳、郁金清熱利濕利膽,行氣解郁,大棗、炙甘草調和脾胃。全方共奏疏肝利膽和胃之效。由于癥狀的改善,患者情志郁結亦能隨癥狀減輕而改善,加之方中柴胡、郁金、枳實等藥具有行氣解郁之效,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焦慮狀態(tài)?,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柴胡的提取物可增加膽汁的排泄,同時通過降低小腸的緊張度,從而減少膽汁的反流[11]。黃芩有利膽的作用。枳實的提取物經證實,可以增強胃動力,促進胃排空,增加膽汁排泄[11]。白芍、甘草的提取物能抑制胃酸分泌過多,對胃粘膜具有保護作用[12]。半夏、黃連、吳茱萸均有調節(jié)胃液分泌、保護胃黏膜,抗炎和利膽的作用[13];茵陳具有消除炎癥、擴張膽管、收縮膽囊、加速膽汁排泄的作用。
通過本研究顯示,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對照組(87.5%);治療后,2組的中醫(yī)癥狀積分、膽汁反流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的下降,且治療組明顯的低于對照組。結果提示,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明顯改善了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了臨床總有效率。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治療后,2組的焦慮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的下降,且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提示大柴胡湯加味改善了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且與氟哌噻噸(黛力新)療效相當。
綜上所述,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不但能夠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葛光玲.雷貝拉唑聯(lián)合鋁碳酸鎂治療膽囊切除后伴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解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34):153-154.
[2]黎可京,邱小蕾.雷貝拉唑聯(lián)合鋁碳酸鎂治療膽囊切除術并發(fā)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7):56-57.
[3]李乾構.實用中醫(yī)消化病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
[4]張萬岱,李軍祥,陳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天津)[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7(3):172-177.
[5]孫丹莉,張予蜀,孫士其.十二指腸胃反流與膽囊切除術關系的臨床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2(4):356-357.
[6]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7]Dixon MF,OConno r HJ,Ax on AT R,et al.Reflux gastri-tis:distinct histopathologicalentity[J].J Clin Pathol,1986,(5):524.
[8]荀林娟,宋瑞梅,莊英,等.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8,22(1):146-148.
[9]王愛娜.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研究進展[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2):372-374.
[10]黃銜,鐘志旭.基于四磨湯的四聯(lián)用藥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觀察[J].廣東醫(yī)學,2017,38(S1):271-273.
[11]王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33):268-269.
[12]方春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106例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24):144-145.
[13]高軍,曹志群.曹志群治療慢性胃炎伴膽汁反流經驗[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6,32(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