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珺
摘 要:信息時代的到來,圖書館謀求轉型發(fā)展,信息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成為必然。文章對當前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探討了不同信息服務模式的特點,以期更好地指導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推動圖書館的建設和發(fā)展。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服務;服務模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3-0128-03
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穩(wěn)定的技術支持,帶動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圖書館服務實現了從傳統(tǒng)封閉空間服務到開放空間服務的轉變,其服務也實現了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致力于提供更優(yōu)化的讀者服務體驗。信息時代,信息獲取更便捷,傳播渠道更多樣,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討就是基于現有的信息技術,改善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現狀,實現新媒體及大數據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完善和發(fā)展。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有效探討是圖書館優(yōu)化發(fā)展的必經階段。
1 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探討的時代背景
時代在不斷發(fā)展,我國文化建設也在不斷深入,而文化建設只有契合時代發(fā)展潮流,與時俱進,才能實現群眾精神文化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全民閱讀熱潮掀起,閱讀成為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也在不斷加大對教育文化事業(yè)的投入,促進了以圖書館為代表的文化服務機構和組織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致力于全民閱讀事業(yè)的開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載體類型更為豐富,信息傳播方式也更為多元,從傳統(tǒng)的書刊等紙質刊物向電子刊物轉變,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受到電子閱讀、移動終端閱讀的沖擊,這些客觀情況也要求圖書館必須做好信息服務模式的有效探討。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來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實現了從單向被動向雙向主動的轉變,人們借助新媒體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獲取信息,暢享閱讀的快樂。而新的媒體環(huán)境和信息技術的巨大沖擊帶來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傳統(tǒng)信息服務模式的補充發(fā)展,其自身優(yōu)勢明顯,通過創(chuàng)新傳統(tǒng)信息載體,豐富信息傳播方式,能夠讓讀者享受到更貼心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綜上所述,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討具有現實必要性。
2 信息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新趨勢
2.1 關注讀者的信息服務需求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量激增,讀者面對的是海量的信息資源,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篩選出更有價值、更適合讀者的信息資源是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其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傳統(tǒng)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無法實現讀者多元需求的匹配,因此,圖書館必須轉變服務理念,發(fā)揮新媒體和大數據技術的優(yōu)勢,加強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將讀者需求放在第一位,形成以讀者需求為中心的信息服務模式。
2.2 高效的圖書館信息服務平臺
基于讀者的信息服務需求,圖書館要想為讀者提供精準到位的信息推送服務,幫助讀者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檢索和互動性強的參考咨詢等,就必須建設高效的信息服務平臺。通過發(fā)揮平臺的集中服務優(yōu)勢,圖書館可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讀者服務活動及閱讀推廣活動,加強讀者意見的收集和反饋,提升讀者服務質量,走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發(fā)展之路。
2.3 個性化的信息服務需求滿足
信息時代,讀者服務的重點是讀者,圖書館信息服務要想落到實處、發(fā)揮實效,必須關注讀者的個性化服務訴求,這在本質上也是以讀者需求為核心服務理念的體現。大數據時代,讀者的信息需求呈現多樣性的特征,圖書館必須基于讀者的需求,發(fā)揮大數據資源處理技術的優(yōu)勢,帶動資源的整合和優(yōu)化配置,實現讀者個性化服務需求的合理滿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
3 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三大創(chuàng)新體現
3.1 圖書館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
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從字面理解就是服務主體基于服務客體的需求,基于特定的方法制作信息產品,在信息服務平臺上發(fā)布并展示給服務客體,服務客體基于自身需求在眾多的信息服務產品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對于圖書館來說,服務的主體主要是圖書館員和信息技術人員,其通過信息的收集,挖掘與集成展示,借助網站鏈接及信息檢索技術,為讀者提供信息網站、信息資源數據庫、信息檢索系統(tǒng)和導航服務系統(tǒng)等相關信息產品,讀者瀏覽獲取相應的信息內容。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是圖書館最基本的信息服務模式,其服務效果受兩個方面的制約,一方面是收集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是否與讀者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是信息展示平臺是否便捷高效與穩(wěn)定。要想確保收集到的信息數量和質量契合讀者需求,圖書館必須加強調研,獲取不同層次信息需求者的信息差異,明確所需資源的學科專業(yè)分布及重點,從而構建更能滿足讀者需求、服務針對性更強的信息組織體系。而要想確保信息展示平臺的便捷高效與穩(wěn)定,圖書館必須加強對資源種類和內容特點的分析,充分考慮讀者的使用習慣,確保服務平臺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功能的全面和結構的完善,進而做好信息產品及服務的展示。
圖書館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具有諸多優(yōu)勢,其信息資源收集更全面,資源整合度更高,更為系統(tǒng)與完整,服務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實現了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的服務主體作用處于核心地位,讀者可以從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和產品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應用廣泛,在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中備受好評,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
3.2 圖書館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
圖書館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能夠通過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形成完善的信息產品,并針對讀者需求進行特定讀者群體特定信息的推送。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的信息服務更為主動,圖書館員需要了解讀者需求,做好讀者需求的差異劃分,針對讀者特定需求提供更匹配的信息產品和服務。對于讀者來說,他們只需要設定好所需的內容,通過常用網站資源的定制,就能獲得與自身需求相契合的信息,而圖書館也會積極主動地將讀者感興趣的信息推送給讀者。圖書館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以讀者為核心,讀者的需求決定了信息服務的效率和信息產品的類型。從本質上說,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相當于個性化服務定制,圖書館在了解讀者需求的基礎上,借助網絡信息推送技術做好信息的傳遞,讓讀者獲得相應的信息資訊,并要做好特定信息資源的收藏。
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不僅具有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的優(yōu)點,更側重對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與組織,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開發(fā)滿足讀者需求的信息推送方式和內容,實現讀者需求的個性化定制。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也有自身優(yōu)勢,其信息服務的個性化趨勢更明顯,用戶服務的針對性更強,資源精確度更高。其強調讀者信息服務中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信息需求者可主動選擇與定制信息服務產品,讀者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關注的不是讀者的整體性需求,而是讀者的個性化服務需求,該信息服務模式在高校圖書館備受推崇,致力于讀者個性化需求的合理滿足。
3.3 圖書館互動型信息服務模式
互動型信息服務模式主要是采用與特定信息需求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提供讀者所需的信息產品,并讓讀者獲得最佳的服務體驗。互動型信息服務模式更強調圖書館員與讀者的交流互動,信息技術服務平臺是館員與讀者互動的紐帶,因此,圖書館員必須具備專業(yè)的圖書館服務能力和學科知識,這是為讀者提供深層次知識產品的基礎。在互動型信息服務模式下,圖書館員與讀者是積極互動的關系,在信息服務中都表現出活躍的一面,在共同的參與中完成信息產品?;有托畔⒎漳J揭脖徽J為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服務模式,館員為讀者提供參考咨詢等多方面的幫扶。圖書館員與讀者的互動合作程度決定了該信息服務模式的服務效果,讀者參與度高,館員服務的積極性就高,二者的融洽交流與積極互動帶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高質高效?;有托畔⒎漳J绞切畔⒎盏淖顑?yōu)模式。
互動型信息服務模式也有自身的服務優(yōu)勢,其綜合了展示型信息服務模式和推送型信息服務模式的優(yōu)點,圖書館員和讀者都處于主導地位,通過平等交流、和諧共生,致力于圖書館信息服務中具體問題的解決。
4 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趨勢
4.1 信息利用的自主自助化
信息利用的自主自助化更強調用戶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tǒng)到用戶工作與用戶信息利用環(huán)境的嵌入,擺脫了信息資源服務模式中信息系統(tǒng)與用戶信息利用的孤立限制,讓用戶在利用信息時能發(fā)揮自身能動性,靈活處理信息資源,自覺進行知識提煉。信息服務圍繞用戶需求,信息資源組織集成及嵌入更為深入,讓讀者在信息服務中享有更大的自主權。
4.2 信息服務的手段更智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圖書館數字化轉型發(fā)展成為必然,信息服務模式將獲得更為成熟的智能化技術支持,實現信息服務功能的補充與豐富,也實現讀者信息服務體驗的優(yōu)化。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信息的智慧化推送,也帶動信息資源的有效挖掘。一系列的智能服務,如智能知識地圖、專家智能體等都將成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技術支持,為未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高效開展奠定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傳慧.互聯網+圖書館情景化用戶偏好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2016(4):78-81,84.
[2] 何小紅,賈筱筱,丁鵬.高校圖書館社會化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5(3):77-82.
[3] 王雪蓮.我國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1):88-92.
[4] 王衛(wèi)軍.高校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17):65-70.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