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商譽攤銷只是會計準則咨詢論壇中的一個議題,短期內難以落地。對比美股和A股近十年商譽減值損失情況,標普500在2017年商譽減值僅占上年商譽總規(guī)模的0.3%,滬深300和全部A股分別為1.8%/3.5%,攤銷年限不低于30年才能邊際上緩解A股減值損失壓力。
星石投資:商譽減值改為攤銷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首先,將商譽減值變更為攤銷屬于會計準則修改,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采用攤銷方式,也不是完美的方法。并且采用攤銷進行會計處理,可能會降低部分企業(yè)參與并購重組的積極性。例如新經濟公司,大多是輕資產+高估值,資本運作較為活躍,這也就意味著并購重組將產生高商譽。如果采用攤銷方式進行商譽的會計處理,收購方每年的凈利潤都將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反而會使得原本具有協(xié)同效應的并購活動因商譽攤銷對收購方業(yè)績造成拖累,而降低企業(yè)正常進行并購重組的積極性。
華泰證券:假設最終會計準則發(fā)生改變,商譽采用攤銷方式進行后續(xù)計量的話,有可能是出于緩解商譽減值“地雷”集中爆發(fā)的考慮,希望通過漸進式的路徑來化解這一風險。當然從絕對金額上來說,采用攤銷方式后對于上市公司整體利潤影響的體量至少在短期內將大于減值測試方式:因為當前A股存量商譽金額1.45萬億,假設按照10年攤銷每年影響金額為1450億元,如按照20年攤銷則為725億元;而整體A股2017年實際的商譽減值金額為366億元。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過往商譽減值測試不太嚴格的因素,且大多數(shù)上市公司并購標的尚處在業(yè)績承諾期內,業(yè)績變臉的概率相對較低。
國金證券:即便去修改商譽減值會計準則,時間最少還需要2到3年,該項會計準則的討論也不可能影響到2018年的年報結果。2018年年報的會計處理方法不會變化,今年還該怎么計提減值就怎么計提減值,絕對不可能改成攤銷的做法。至于以后會不會改,什么時候改,這個還不確定。該項會計準則的討論不可能影響到2018年的企業(yè)盈利年報結果,甚至是2019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