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瑋
天津市公安醫(yī)院 (天津 300000)
失眠癥又稱“睡眠障礙癥”,是指睡眠易醒、睡眠質量差及睡眠時間減少等引起的睡眠障礙,患者常出現(xiàn)疲乏、頭暈、心煩意亂、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若不及時干預,隨著病情發(fā)展,極易誘發(fā)身心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臨床治療失眠患者以西藥為主,雖然能夠緩解失眠癥狀,但長期治療效果不甚理想,且易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導致治療效果下降[2]。中醫(yī)學中的辨證及整體論治等觀點,可通過多層次及多靶點給藥,改善機體臟腑功能,繼而調節(jié)睡眠,且中藥治療安全性較高,更利于患者接受。本研究旨在探討加味補腎疏肝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失眠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34例失眠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7例。對照組男29例,女38例;年齡21~76歲,平均(48.65±7.24)歲;病程2個月至6年,平均(3.15±1.24)年。試驗組男30例,女37例;年齡22~78歲,平均(49.15±7.43)歲;病程2個月至5年,平均(3.02±1.1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西醫(yī)參照《內科疾病診斷標準》[3]中失眠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失眠診斷標準(主癥為失眠多夢、頭疼、燥熱等,次癥為腹脹、心悸、健忘等)。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無精神類疾病,具有認知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伴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繼發(fā)性失眠或外界因素感染引起的失眠;近2周內服用改善睡眠的藥物;藥敏試驗過敏。
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睡前口服艾司唑侖(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534)1 mg/次,1次/d。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加味補腎疏肝湯治療,方劑組成:夜交藤50 g,珍珠母、百合各30 g,生地、熟地各20 g,玄參、枸杞子、麥冬各15 g,當歸、黃芩各12 g,川芎、枳殼、柴胡各10 g,黃連、甘草各6 g。用水煎服,由我院煎藥室使用全自動中藥煎藥器(湖南中誠制藥機械廠,型號JY-13)進行熬制,1劑/d,2次/d,早晚飯后溫服。用藥期間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酒、咖啡等。
兩組均連續(xù)用藥治療1個月。
(1)療效。評價標準:睡眠時間恢復正常,且夜間深度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為顯效;睡眠質量改善顯著,且夜間深度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為有效;睡眠質量未有改善反有加重趨勢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價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睡眠質量,分別從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催眠藥物、日間功能、睡眠效率7個維度進行評價,分值0~31分,評分越低睡眠質量越高。(3)中醫(yī)證候積分。主癥(失眠多夢、頭疼、燥熱等)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4個級別(無、輕、中、重),分別記0、1、2、3分;次癥(腹脹、心悸、健忘等)按照有無分別記1、0分,評分越高表明失眠癥狀越嚴重。(4)不良反應。包括嗜睡、皮疹、頭暈、肝功能異常、唾液增多等。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4.107,aP=0.043
治療前兩組PSQI、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SQI、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及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試驗組嗜睡、頭暈、唾液增多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皮疹、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失眠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癥狀,常會引起頭疼頭暈、煩躁不安、記憶力下降等,病情嚴重可能出現(xiàn)神經衰弱、血糖血壓升高等情況,更甚會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及精神分裂疾病[5]。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失眠患者的特效藥物,主要以催眠、抗焦慮及鎮(zhèn)靜治療為主,而艾司唑侖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治療失眠藥物,具有強效催眠作用,患者在口服后20~60 min可入睡,但長期治療存在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且會增加耐藥性,導致治療效果下降。因此,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尋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
中醫(yī)學將失眠歸屬于“不瞑”“不寐”等范疇,認為氣血失和、陰陽失衡為主要病因,其中肝腎不足,則致氣血兩虛,血運不暢,心腎不交,而心膽氣虛則致夜不能寐,故以腎虛為主,兼有脈絡阻滯,陰不入陽,陰陽失衡而致。故中醫(yī)治療主張以補腎疏肝為基本治療原則[6]。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試驗組,治療后兩組PSQI、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對照組高于試驗組,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試驗組。表明加味補腎疏肝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失眠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優(yōu)于西藥單一治療。
加味補腎疏肝湯中夜交藤具有養(yǎng)心安神、祛風通絡之效,百合具有清新安神之效,熟地具有滋陰補血之效,枸杞具有滋補肝腎之效,生地具有養(yǎng)陰生津之效,川芎具有祛風燥濕、行氣開郁之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清熱解毒之效,玄參具有滋陰降火、清熱涼血之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珍珠母具有平肝潛陽之效。諸藥聯(lián)用,共奏補腎疏肝、滋陰補陽之效。因此艾司唑侖聯(lián)用加味補腎疏肝湯,可相互作用,提高治療效果,緩解失眠癥狀。此外,中藥治療能夠調節(jié)臟腑功能,起到保護肝腎作用,利于減少西藥帶來的不良反應,提高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針對失眠患者給予加味補腎疏肝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效果較佳,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及改善睡眠質量,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