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聰
【摘 要】《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形象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京劇《王子復仇記》第一次將《哈姆雷特》以京劇的形式在舞臺上呈現。本文將立足于《王子復仇記》中鬼魂形象的改編,通過鬼魂形象的改編分析中國戲曲在改編莎劇時的舞臺呈現。
【關鍵詞】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鬼魂;跨文化
中圖分類號:J821;J8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048-01
一、戲劇鬼魂形象溯源
關于“鬼”國內外都有著大量的記載,不同的社會和階層對“鬼”有著不同的描述和傳說。人死后脫離軀體而存在的“魂魄”就是我們常說的“鬼”。在戲劇舞臺上,鬼魂形象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一種特殊的表現形態(tài),戲劇中鬼魂精神的內核是人的生活與精神現實的變體。
在古希臘文學中,鬼魂意識就普遍存在?!兑晾麃喬亍返拈_頭詩人向繆斯女神祈愿:“女神啊,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克琉斯的憤怒吧!它給阿凱亞人帶來無窮的痛苦,把許多英雄的普塞克拋給哈德斯,把軀體留作狗和飛禽的獵物……”[1]戲劇不同,鬼魂形象可以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埃斯庫羅斯的劇作《報仇神》中,鬼魂形象第一次登上了戲劇的舞臺。但克呂泰莫涅斯特拉的鬼魂并沒有參與戲劇活動,僅僅是為了表明她自己的復仇意愿。埃斯庫羅斯這一鬼魂形象的設計開了歐洲戲劇中出現鬼魂形象的先河。
中國的戲劇起源于巫術祭祀,祭天、祭地、祭神、祭戰(zhàn)死的亡靈……隨著巫術時代的衰微產生了以娛人為主的俳優(yōu)?!妒酚洝せ袀鳌防镉涊d了楚人優(yōu)孟扮演故去的孫叔敖,不論是衣著相貌還是言談舉止都扮演得惟妙惟肖,楚王看后以為孫叔敖死而復生,并封其為宰相,反省自己的疏忽。這個俳優(yōu)“扮演”故去之人,使之宛若生還的故事,在中國戲劇史上頗具意義。[2]在“衣冠優(yōu)孟”的故事里中國戲劇不僅完成了由巫術祭祀向扮演的轉變,而且優(yōu)孟扮演故去的孫叔敖在不經意間也將鬼魂形象帶入了中國戲劇。正因為中國“鬼魂戲”和西方“鬼魂戲”一樣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跨文化演繹莎劇才不突兀,改編成戲曲的莎劇才能在中國戲劇這塊肥沃的土壤上生根、發(fā)芽。
二、“鬼魂”本土化的改編
《王子復仇記》中鬼魂這一特殊類別的角色,在改編的過程中除了借助中西戲劇文化內涵上的共通性之外,還在舞臺呈現的過程中加入了中國鬼魂的特點,使其的呈現更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也有利于整部劇作本土化的改編。整部劇中,雍伯(老國王)的鬼魂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站出來控訴雍叔(克勞迪斯)弒兄篡位以及要求哈姆雷特為自己報仇,第二次在姜戎(喬特魯德)的寢宮內,鬼魂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兩次鬼魂出現時舞臺的燈光的主色調都為藍色,五把椅子就像五個墓碑被霧氣籠罩,雍伯(老國王)的鬼魂伴隨著“閃電”出場,和鬼魂一起出場的還有判官和黑白無常。一系列情景的設置完全符合中國觀眾以往對鬼的認知,使鬼魂的出現讓中國觀眾信服,同時在中國的戲劇語境中演繹中國鬼文化也更貼合。
在京劇《王子復仇記》中,鬼魂勾畫的是紅色的臉譜,在京劇行當中紅臉代表正面或者正義的人物。紅色臉譜的設計也符合莎劇原著中老國王在睡夢中遭人殺害,生前品行端正的形象特點。從雍子丹(哈姆雷特)的臺詞中可以看出鬼魂的裝扮和生前一樣:“他穿著生前的鎧甲”“滿面愁容,白發(fā)蒼蒼”,只不過在鎧甲的外面披著黑色的披風,鬢角處垂著兩條白色的穗子狀的冥錢,也更加突出了雍伯的鬼魂形象。
正是通過對“鬼魂”的一系列本土化的改編,使西方語境下的鬼魂形象融入中國戲曲的舞臺。在跨文化改編中,東方與西方文化碰撞與交鋒后密切地交叉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表現形式。[3]
三、改編的跨文化雙向闡發(fā)意義
上個世紀80年代跨文化戲劇開始被人們關注,越來越多的學者也致力于跨文化戲劇的研究。戲劇跨文化改編的意義不僅在于將一個作品以另一種新的形式呈現,而在于在改編的過程中對中西方戲劇共同的東西進行豐富和更新。
《王子復仇記》在《哈姆雷特》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改變,雖只留一條故事主線,但在主題思想、中心事件、人物性格、矛盾結構、戲劇情節(jié)框架中依然保持莎劇的原貌。同時又借助京劇程式的特點、舞臺的寫意等將原著的主題最大化地呈現給觀眾。而這些手段都是西方舞臺上《哈姆雷特》所不曾借助過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子復仇記》豐富了《哈姆雷特》原有的美學內涵。
用中國戲曲嫁接西方經典的莎劇,借莎翁的經典讓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戲曲走向國際舞臺,讓莎劇成為中國戲曲面向世界觀眾的敲門磚,不僅對莎劇有著重要的意義,更對中國戲曲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王子復仇記》是京劇表現領域的一次拓展。其次,豐富了京劇的人物塑造手法。最后,推動了戲曲藝術自身生命力的發(fā)展。
中國傳統戲曲改編莎劇,不論是對京劇還是對莎劇都是一次有意的改造。通過對鬼魂形象從《哈姆雷特》到《王子復仇記》所發(fā)生的戲劇變形進行分析和研究,不僅能夠為中西戲劇的發(fā)展與更新提供一些啟示,也反映出跨文化戲劇改編過程中中西方文化可能出現的共生和聯結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陳洪文.荷馬和荷馬史詩[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吳戈.戲劇本質新論[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張瑛.莎劇鬼魂在中國戲曲改編中的跨文化舞臺表現[J].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