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你的孩子上興趣班了嗎?或者說,孩子上了幾個興趣班?其中,有哪些課程是孩子真心喜歡的,又有哪些才藝是家長希望孩子堅持學習的?如何平衡學習與愛好之間的關系?過多參加考級、
比賽是否會打壓孩子學藝的興趣?育兒路上,
為孩子播下愛好,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興趣,讓我們通過科學的養(yǎng)育方式,讓孩子收獲本領,得到快樂。
你的孩子上興趣班了嗎?或者說,孩子上了幾個興趣班?其中,有哪些課程是孩子真心喜歡的,又有哪些才藝是家長希望孩子堅持學習的?如何平衡學習與愛好之間的關系?過多參加考級、比賽是否會打壓孩子學藝的興趣?育兒路上,為孩子播下愛好,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興趣,讓我們通過科學的養(yǎng)育方式,讓孩子收獲本領,得到快樂。
給孩子種下一種愛好 錢如俊
人的生活,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80%的時間是在做簡單重復的事情,需要一個用快樂做成的砝碼平衡這種生活,這個砝碼往往就是人的某種愛好。失去這個砝碼,每天只是單調(diào)乏味的學習工作,你便不會嘗到幸福的滋味。
良好的個人愛好,不僅是孩子快樂的源泉,還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獲取自信
孩子的自信來自于內(nèi)心的強大,這種內(nèi)心強大可以從“考試第一”中來,但班級、年級的學霸只有那么幾個,大多數(shù)孩子是不能從考試中獲得自信的。
如果擁有一項自己深愛并為之付出的愛好,即使成績不突出,孩子同樣可以重拾自信。比如書法,經(jīng)過孩子的不懈努力,字寫得很漂亮,得到了老師同學的贊賞,書法作品被貼上了班級的黑板報,甚至獲了某個獎項或是發(fā)表在報刊上,孩子的自信心一下子就回來了。
而且,這種來自書法的自信會遷移到書法之外的其他方面,包括做人做事,包括課程的學習,因為通過書法孩子知道了“我能行”。也許這種自信不能讓孩子考試第一,但一定會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樂于交往
懂合作、善交往的孩子,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愛好,像一塊磁鐵,把不同的人吸引在一起,成為孩子之間交流合作的平臺。
比如,孩子們愛好打籃球,只要一有課余時間,就會相約籃球場,來一場球賽。5個人一個小隊,相互分工協(xié)作各司其職,球場上你攻我守拼殺配合,相互鼓勵加油。這里,勝負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彼此收獲了隊友之情,知道了合作的重要。而且,比起那種為了學習成績而單打獨斗,這種超越功利的合作真的是孩子難得的一份精神營養(yǎng)。
豐盈精神
有個男孩喜歡玩肥皂泡,長大后,就做了肥皂泡魔法師,每天接到很多邀請去各種場合表演玩肥皂泡。他的愛好給自己帶來了機遇,也給別人帶來了快樂。
這個男孩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他每天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然而,更多的情況是:我們的愛好只能是業(yè)余愛好。
其實這也沒什么,愛好的真正價值不是將來能派多大用場。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那么今天它已經(jīng)在豐富你的內(nèi)心,讓你真正在生活,而不僅僅是活著。
調(diào)節(jié)情緒
無論孩子還是父母,學習或工作中難免會有不愉快,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如果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在跌落情緒谷底時,就很容易找到安放自己心靈的地方。
拿孩子的學習來說吧,孩子在某一次考試中沒有考好,產(chǎn)生了低落情緒怎么辦?那就勸他把學習暫時擱在一邊,找個乒乓對手酣暢淋漓地打一場球,或是拿出二胡拉一曲悠揚的旋律,很快,孩子的低落情緒就煙消云散。再次面對學習時,孩子就能夠重整旗鼓,以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新的任務與挑戰(zhàn)。愛好,能夠調(diào)整人的情緒,把孩子及時地從消極情緒中拯救出來。
種下一種愛好,孩子就很容易得到快樂。
錢如俊高級教師,“樂豆家教”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辦人。
讓孩子和自己賽跑 趙嘉麟
“厲害了,比去年三等獎進步了一個等級”——今年初,女兒拿到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繪畫類二等獎證書后,我第一時間在朋友圈里分享了這句感言,并配了一個“齜牙”的表情包。
女兒心心今年8歲,從小就喜歡畫畫。繪畫對個人成長的好處,一是培養(yǎng)審美情趣,二是培養(yǎng)觀察能力。我想,既然是興趣愛好,那么純粹一點更好——如果把它和考學加分掛鉤,那就偏離初心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就該“大撒把”,任由孩子自我放飛。系統(tǒng)學習并適度參賽,對提升孩子素養(yǎng)和自信還是很有好處的。在這方面,我總結了三句話:找好教練,當好陪練,搞好拉練。
首先,找好教練。在報興趣班的問題上,有家長很看重老師是不是名校畢業(yè),是不是五星教師。而我更看重老師是不是因材施教,是不是跟孩子投緣。由于心心自尊心強,性格又是“慢熱型”,所以在選老師的問題上,我和她媽媽很是犯愁——管太嚴,怕打擊她自信;管太松,怕她學不到東西。
兩年前,心心在姜杰鋼琴城試聽了一堂美術課后,主動表示愿意跟那里的周崇老師學畫。周老師性格開朗又有耐心,在她多元化的培養(yǎng)下,心心和小朋友們體驗了五花八門的課程——從水彩水粉到國畫油畫,從毛根手工到衍紙藝術……同時,他們上課的地點也從教室拓展到戶外——或是前門的胡同,或是北海的宮殿……孩子心底對繪畫的熱愛,被極大地激發(fā)了。
其次,當好陪練。在這方面,父母恰恰能夠發(fā)揮獨特的作用——幫助孩子養(yǎng)成有益于自身興趣愛好的良好習慣。比如,學校里布置了小隨筆,我就讓心心以家里的一幅油畫為主題,引導她觀察細節(jié)并展開思考:畫家在表現(xiàn)初春風景時,怎么安排遠景和近景,為什么突出表現(xiàn)河流解凍,你是不是能聯(lián)想到冰塊互相撞擊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陪練過程中,家長需要有個好心態(tài)——很可能會有所謂“別人家的孩子”闖入你的視線。事實上,心心所在的小學,不少孩子的繪畫水平非常專業(yè),學校微信公眾號還開設了專欄推薦他們的作品。面對這種情況,就看家長是不是淡定了。我的一個原則就是,可以鼓勵她向別人學習,但絕不說出那句最不該說的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最后,搞好拉練。在我看來,參加比賽就是很好的鍛煉機會——通過競爭,認清自我、提升自我。但我認為參賽數(shù)量不要過多:一來避免牽扯家長和孩子太多精力,二來避免看重結果而忽視過程。臺灣樂壇常青樹李宗盛寫過一首歌,叫《和自己賽跑的人》,實際上,我鼓勵孩子參加比賽,也正是希望她通過跟自己比而最終實現(xiàn)對自己的超越。所謂藝術創(chuàng)作時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這可能正是興趣愛好給孩子帶來的最值得寶貴的東西。
趙嘉麟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學生趙傾心家長。
和孩子共同描繪最美的畫卷 黃楊
人們常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怎么“畫”,他(她)就怎么“長”。其實,我今天更想說的是,天下父母所期盼的好“作品”——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孩子,一定是家長、老師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我認為,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老師和孩子是在同繪一幅“畫”,共唱一首“成長之歌”。
如何讓培養(yǎng)孩子的“畫風”和諧靠譜?如何讓家長老師的“歌聲”美妙不走調(diào)?這事確實不簡單!
常有朋友、家長和老師對我說,希望分享一下孩子興趣培養(yǎng)方面的心得。其實,我也是在摸索中前行,希望能向更多的家長學習。
自領孩子是家長的責任,讓興趣愛好成為孩子長大成人的好幫手。記得今年春節(jié),孩子幸運地收獲了她在校外興趣藝術學習中的一項重要成果——獲得由中國兒童中心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繪畫類一等獎。當孩子自豪地把獎狀遞到我們手中的時候,身為家長的我們,由衷地感到高興:不單單是為孩子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更是為孩子多年來對繪畫學習的堅持:從家長引領孩子開始參加興趣班學習,到孩子積極參與相關的比賽,充分感受繪畫藝術之美;從沒有獲獎,淺嘗失敗與挫折的滋味,到不斷獲得較高的獎項,體會奮斗與成功的喜悅;我們深深地感到,此時的繪畫可能已經(jīng)不只是繪畫了,這個過程已經(jīng)讓孩子體會到堅持做好一件事的意義了。功夫在“畫”外,這是我們的意外之喜,卻又在情理之中。
做勤快的家長,讓好的家風傳承。在獎狀的背后,我們仿佛也看到了許許多多像我們一樣,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不懼辛苦,助力前行的家長們:“寶貝,今天媽媽身體不舒服,姥爺送你去興趣班好嗎?”我們更看到,千萬個胸懷夢想,正奮力前行的小小身影:“媽媽,今天我雖然有點累,但我還是想去上我喜歡的繪畫課,您可以早點來接我?!边@些畫面是不是很熟悉?因為記憶中,在我們還是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是這樣陪我們學習、陪我們玩耍、陪我們長大的。
遇見位好老師。在孩子興趣愛好的學習過程中,幸運的是遇到了多年來一直陪伴在身邊、教授繪畫知識、帶來藝術美好感受的老師。古語有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當走進周老師的美術教室時,除了老師講授精湛的繪畫技藝以外,那教室分明就是一個歡樂的天地了!所以孩子說,我喜歡這種學習氛圍,它帶給了我愉快的感覺!我猜想,這一定是多年來孩子堅持繪畫藝術學習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來吧,讓我們共同攜手,家長、老師和孩子一起努力,去描繪世間最美妙的畫卷吧!
黃楊 北京市府學胡同小學學生黃義竹家長。
學才藝如何保持孩子的興趣? 周金萍
我女兒四歲半開始學鋼琴,六歲半學琵琶,至今鋼琴學了六年,琵琶學了整四年,在學琴之初,我們曾經(jīng)承諾:不考級、不比賽,只為保持孩子的興趣。
但學著學著,我發(fā)現(xiàn)還是要適當?shù)目技壔虮荣?,不然一直沒出去演奏,孩子沒有儀式感、成就感,很容易喪失興趣。
女兒學鋼琴到三級都沒考過一次級,所以我們不知道要學音樂基礎,只理所當然地認為學鋼琴就是練習如何彈奏。沒想到孩子到了四級學起來很費勁,很多次都鬧情緒不想去上課。我打聽到時因為女兒缺乏樂理知識,鋼琴書上的很多符號和節(jié)奏要求不清楚,光聽老師演示幾遍回家練習效果不好,所以我們決定考中央音樂學院的初級樂理。在通過了初級樂理考試后,再來彈四級、五級的鋼琴曲子就很輕松,那時女兒參加了學校的民樂團,剛接觸琵琶半年,由于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她學起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快,經(jīng)常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盡管練兩門樂器,她依然沒有反感過。
到二年級的暑假,女兒順利通過了中央院鋼琴五級的考試,大概從那時開始,她才找到了音樂真正的樂趣。后來鋼琴老師問我們要不要接著考六級,我想起女兒考五級前每天練五六個小時的鋼琴,練得她很煩躁,練得我也很焦慮。我告訴鋼琴老師,那時我就和女兒說好了:考五級只是為了看看要努力到何種程度才能通過,看看自己考級時的狀態(tài),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鋼琴,先踏踏實實學幾年,到自己能力足夠好時,再考個業(yè)余頂級。
老師清楚了我們的想法,她就開始根據(jù)女兒的特點教,除了一級一級的教考級鋼琴曲和指法練習,她還教了幾十首《巴赫》,這些曲子左右手都要求一樣精湛,音樂也相當好聽,所以女兒學得很愉快。為了更好地給女兒打好音樂基礎,我在女兒四年級時又讓她學了將近一年的英皇樂理知識。在學鋼琴方面,我們一方面注重學基礎知識,一方面適當考級,盡量不參加比賽,這樣安排相得益彰,所以女兒學習鋼琴的興趣一直保持得很好。
孩子的琵琶是學校民樂團的主力,所以學琵琶以來,她們竟然參加了兩次豐臺區(qū)藝術節(jié)比賽、兩次北京市“國戲杯”比賽,并且每年還要參加一次中國戲曲學院的匯報演出。
從二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孩子期期都有演出、比賽任務,琵琶聲部的孩子們雖然是相當努力,學曲子比其他聲部都快,但一到快比賽的前一兩個月,大團合排的時候,女兒她們不得不陪那些學得不太好的聲部的學生一遍一遍地從頭再排練;女兒自己的才藝課還有鋼琴、芭蕾舞,所以沒有機會上文化課的培訓班,樂團排練耽誤的課,學校老師也沒法給補,孩子數(shù)學有些章節(jié)沒學,老師就考試了。尤其是第一次比賽加上學??炱谀┛荚嚵?,緊張地排練和繁重的學習任務居然讓女兒發(fā)起高燒,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心境,發(fā)燒的第二天我還是讓她去參加比賽了。
后來又連續(xù)發(fā)生了快比賽前整周下午三點后集訓的事,不僅孩子耽誤文化課,家長們也經(jīng)常在寒風、烈日下一等好幾個小時,女兒漸漸不想學琵琶了,經(jīng)常喊著要退團。
所以說,孩子在學習才藝期間,適當比賽和考級,都是保持孩子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如果比賽和考級頻繁出現(xiàn),就有可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適得其反。
周金萍 著有親子暢銷書《做距離孩子最近的媽媽》。
德國人如何為孩子選擇興趣班 李茜(悠悠媽)
德國興趣班的“廣泛撒網(wǎng)”之特點,正好符合學齡前兒童興趣愛好廣泛,一腔熱情什么都想嘗試的特點。在孩子的特長未定型之前,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都極其旺盛,樂于嘗試不同的東西。
孩子學什么不能“拍腦門”決定
國內(nèi)很多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有個特長,而在德國,學齡前的興趣班,重在激發(fā)興趣,而不是培養(yǎng)特長,因此興趣班的設置上也具備著“廣泛撒網(wǎng)”的特點。
比如,我給我的女兒悠悠報的針對3—5歲孩子的創(chuàng)意舞蹈班,它并不專注于某一種舞蹈,老師會在課上放不同類型的音樂,然后帶著孩子跳不同風格的舞蹈,甚至會有很多即興表演。孩子們在舞蹈課上領略到的是,原來不同音樂可以搭配不同舞蹈形式,原來身體的四肢只要動起來,竟然有無限種排列組合方式!
我相信,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芭蕾舞,但不喜歡芭蕾舞,不代表也不喜歡爵士舞現(xiàn)代舞,不能僅因為孩子不喜歡芭蕾舞這一項,就立刻否定孩子對舞蹈的潛在喜愛。在嘗試和探索多種舞蹈可能性的過程中,孩子才有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我給悠悠報的早期音樂啟蒙班也屬于這種形式,從兩歲起悠悠一直在音樂學校上適合小寶寶的“音樂園”,現(xiàn)在她長大了,需要更深一步的音樂啟蒙,所以老師推薦我們進階到適合三歲以上的早期音樂啟蒙班。
在這個針對3-6歲的早期音樂啟蒙班里,孩子們會接受更專業(yè)的節(jié)奏訓練和學習基本樂理知識,學校更是為孩子們安排了“樂器旋轉(zhuǎn)木馬”項目,讓孩子們有機會每個月深入接觸一種樂器,一年下來就積累了對12種樂器的認識和了解。
我想經(jīng)過如此三年音樂啟蒙之后,等到了六歲,孩子有無音樂天賦,對學習音樂到底感不感興趣,想學哪一種樂器,都應該有了較為清晰的答案。屆時老師也會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特點和興趣,給出繼續(xù)深造某一種樂器的具體建議。
總之,在德國,孩子學哪種樂器,并不是家長隨便拍腦門決定的,而是經(jīng)過幾年的音樂啟蒙和廣泛嘗試,在老師的專業(yè)建議下,孩子逐漸認清自己喜歡并適合的樂器。
6歲前的教育重點是區(qū)分著長班和興趣班
除了舞蹈和音樂,在其他興趣培養(yǎng)方面,德國也極少有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特長班,有的只是從玩開始的興趣班。
想學某一項運動?從一歲開始就可以上運動課,走平衡木、爬梯子、跳蹦床、蕩吊環(huán)等等都是在培養(yǎng)孩子對運動的熱愛和對身體的掌控能力——這是日后任何一項專業(yè)運動都需要的基本運動素養(yǎng)。
想學游泳?其實在真正學游泳之前還有許多準備工作可做。嬰兒時期就可以帶孩子去親子游泳,雖然孩子沒有學習游泳姿勢,但每一次在水中的嬉鬧,都讓孩子對水少了一分恐懼,多了一分熟悉。水性也就這樣在玩水中慢慢形成了。
孩子天然擁有學習和成長的欲望,寓教于樂的興趣班,極少有孩子不愿意去上。相反,孩子對某個愛好的興趣也就這樣被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出來了。
家長在這個階段的任務,不是急于幫孩子選定某項特長并有所專攻,而是將時間花在幫孩子發(fā)掘和培養(yǎng)興趣愛好上,讓孩子嘗試盡可能多的東西。在孩子確定對某樣東西有持續(xù)的興趣和熱情之前,就先憑空替孩子定下學習某項特長的目標,違背了興趣班的初衷,結果可能是失望而歸。
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
發(fā)掘和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過程可能會持續(xù)很長時間,甚至到10歲、12歲才確定下來都有可能,中間會走很多彎路,但彎路不是白走的。任何一項興趣愛好,孩子沒有試過,就無從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歡。我們要給予孩子充分嘗試的機會和選擇的權利,也要坦然接受孩子最終的不喜歡。
有很多東西乍一聽覺得很有趣,可真正接觸了才發(fā)現(xiàn)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學著學著就沒興趣了。這一點相信很多人在報大學專業(yè)時深有感觸,我們當年選專業(yè)的時候,抱著每個大學寫有幾百個專業(yè)名字和代碼的厚厚冊子,翻來翻去,最后僅憑那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專業(yè)名字就選定了專業(yè),結果等進了大學才發(fā)現(xiàn)學的內(nèi)容和“高大上”的專業(yè)名字相差甚遠,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回事。
有的人大學換了幾個專業(yè),有的人工作換了幾個領域,才終于找到自己喜歡并能一直專注的事業(yè)——能找到喜歡的事情并能以此為生的人總歸是幸運的。也有的人一直待在不喜歡的工作崗位不敢變動,因為變動的代價太大,上有老下有小,承擔不了風險——這是長大成人的無奈。
兒童的優(yōu)勢就在于,他們有的是時間,多的是選擇!成人的那些顧慮孩子不需要有,孩子“換專業(yè)”的機會成本也極其小,何不趁小的時候多嘗試?越早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所在,以后少走的彎路就越少。不喜歡就不喜歡了,再換別的嘗試又怎樣?嘗得多了,才能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說不定嘗了一圈下來,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最喜歡媽媽當初報的鋼琴班呢?!
堅持還是放棄
是個偽命題
總有人問,給孩子報的興趣班不想學了,是該要求孩子堅持,還是任其放棄?這個問題肯定沒有標準答案,父母之外的人不可能隨隨便便給出建議,而需要綜合考察一系列問題才能做出決定:
我們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給
孩子報的興趣班?
是父母決定的,
還是孩子自己感興趣的?
孩子當前多大?處在學習的
哪個階段?
興趣班內(nèi)容本身真的符合
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嗎?老師的
教學方法是寓教于樂嗎?
孩子為什么不想學了?
是畏難受打擊了?是懶?
是沒有天斌?有其他更
感興趣的愛好?
還是反心老師的教學方法?
學齡前兒童今天喜歡畫畫,明天喜歡跳舞,后天喜歡游泳,大后天喜歡鋼琴是符合年齡特征的正?,F(xiàn)象,當然也可能同時喜歡這四個項目。沒有必要在孩子未真正確定興趣方向之前就強逼孩子將一個興趣愛好堅持到底——除非你想把孩子打造成郎朗那樣的專業(yè)級人才。
有的父母一到孩子四歲了就給買昂貴的鋼琴,報鋼琴班,孩子彈不好還得承受指責,可是在那之前你有為孩子做過音樂熏陶和節(jié)奏感訓練嗎?有讓孩子感受過鋼琴的魅力嗎?孩子對鋼琴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知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還有的人不想讓孩子放棄就因為鋼琴已經(jīng)買了,不彈就浪費了。為什么要拿昂貴的鋼琴綁架孩子?比昂貴的鋼琴更寶貴的是孩子對音樂、對彈琴的興趣。在孩子眼里,幾百塊和幾萬塊的鋼琴其實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何不從小先買個電子琴讓孩子彈著玩玩,等到孩子表現(xiàn)出對練琴的堅定決心和持續(xù)熱情后再送他/她一架鋼琴以示鼓勵?
給悠悠報舞蹈班,也是因為近幾個月我觀察到她表現(xiàn)出了對跳舞的興趣,經(jīng)常一個人一邊唱著歌,一邊對著鏡子跳,這樣的現(xiàn)象持續(xù)了幾個月,確定她對跳舞有興趣,我才終于給她報了創(chuàng)意舞蹈班。
我想,若幾個月后她說她不想去了,我會鼓勵她再堅持一兩個月,堅持過后如果她仍不想上我也不會強求,那咱們就再試試別的興趣班吧,舞臺劇、攀巖、游泳、騎馬、滑雪……還有那么多等著她去嘗試,總有她喜歡的!
當然放棄也不一定是永久的,孩子的興趣變化很快,說不定一年之后她又喜歡上舞蹈班了呢?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tài)和興趣點,為孩子提供相應的活動,保護孩子的興趣和學習欲,比盲目要求孩子堅持到底更重要。
學齡前的興趣班廣泛撒網(wǎng)是一個由多至少,逐步認清自我的過程。有選擇的自由,才有堅持可言。被迫的堅持不算堅持,頂多只算服從罷了。
李茜(悠悠媽) 現(xiàn)居德國,對中西方文化與教育差異有深入的觀察和獨到見解,已出版《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一書。